武笑玲 高 冰
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武笑玲 高 冰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2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活动参与人群的特点、运行模式、民俗节日开展的现状着手,剖析影响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对策,为促进洛阳市民俗体育活动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活动;发展对策
民俗体育活动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之中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1]。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体现各民族的自身特色、增进对外交流、丰富居民生活等作用外,对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带动旅游事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等经济效益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其民俗文化比较丰富,民俗体育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这些民俗体育多具有民族性、融合性、观赏性、灵巧性、集体性和对抗性等特点[2]。研究这些民俗体育的现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进一步弘扬民俗体育文化,提高人们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培养参与者之间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其旅游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洛阳市经济、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洛阳市民俗体育活动的繁荣之道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以洛阳市乡镇现有的民俗体育项目和参与的民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洛阳市乡镇居民参与民俗体育体育活动的人群现状、运行模式、民俗节日开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研究资料和著作;从知网检索、查阅有关民俗体育方面的文章;了解政府部门颁发的有关民族体育、民俗体育政策和文件;查阅近年来体育核心期刊和CN期刊中有关民俗体育方面的论文多篇。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问卷》,选取洛阳市周边的关林镇广场、安乐镇广场、龙门镇广场、红山镇广场、白马寺镇广场、诸葛镇广场、李村镇广场、孙旗屯镇广场等8个广场健身民众和民间艺人进行调查,发放240 份,回收228份,其中有效问卷218 份,有效回收率90.8%。并用重复调查法,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审定。随机抽样40名城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二次问卷调查前后相隔20天,重测信度相关系数Y=0.78,P<0.05,信度符合研究的要求。
1.2.3 田野调查法
深入到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较为盛行开展活跃的上述8个广场进行实地考察,重点对活动项目的负责人和一些民间艺人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最新状况。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 和EXCEL2013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及传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研究客观、准确。
2.1.1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人群现状分析
2.1.1.1 参与民俗体育活动人群的年龄段
调查结果显示:洛阳市乡镇居民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人群中青年占13.6%,中年占28.6%,老年占57.8%。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年轻人生存的压力比较大,整日忙于工作,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闲心去参与民俗体育活动,自然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人数就少;中年人虽然也在工作,但是他们的经济状况要比青年人好的多,他们的子女一般都已长大成人,其所承受的社会压力相对来说比青年人要小的多,再加上他们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越来越重视,这自然导致中年人参与力度要比青年人高一点;而老年人基本已经退休在家,本来在家就没有什么事情,生活的压力已经基本没有,并且他们的业余时间充足,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视,一般都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健身的行列中来,自然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人数就最多。这样的现状就造就了老年人参与民俗体育活动要远比中年人和青年人比例高。
2.1.1.2 参与民俗体育活动人群的学历
本文在问卷调查中粗略把学历分为硕士以上、本专科、中学、无学历四个答案让参与民俗体育的民众去填写。在回收的218份有效问卷中,硕士以上的学历有20人占总人数的9.17%,本、专科学历的有32 人占14.68%,中学学历的有88人占40.37%,无学历的为78 人占35.78%。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参与民俗体育活动人群的学历总的来说偏低。学历越高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可能性越小,高学历的人群都忙着科研、工作挣钱,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民俗体育活动;学历低的人群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比例比较大,无学历的人大多数是自由职业者,他们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而且对时间可以自由的支配,这些人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相对比较高。
2.1.1.3 参与民俗体育活动人群的职业
本文对民俗体育参与人群职业的调查在问卷中大致分为农民、工人、商人、公务员、知识分子这五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218 人中,农民97人占44.49%、工人78 人占35.78%、商人3人占1.37%、公务员12 人占5.50%、知识分子28人占12.84%。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民和工人两个职业的人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比例最大,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和工人的相对空闲的时间比较多,再加上这些人对民俗的节气比较看重,这些自然导致这一类人比较积极的参与民俗体育活动;商人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他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整体忙着生意,他们是不可能很主动的去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知识分子和公务员虽然有固定的休息时间,但是他们把这个时间大多用在休息和聚会等等的活动中,很少会主动去参与民俗体育活动。这说明农民和工人这两个职业的人群是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主力军。
综上所述,洛阳市乡镇居民参与民俗体育的人群结构分布不太合理,主要集中在学历低的农民、工人和老年人,而学历高的年轻人、收人高的公务员、知识分子等参与民俗体育的比例太低了。导致洛阳市乡镇居民参与民俗体育人群的覆盖面太狭窄,这一现状将不利于民俗体育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2.1.2 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的运行模式的现状分析
2.1.2.1 民众参与民俗体育的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是运行模式中所包含的一个部分,在问卷中把组织形式分为自主参与、民间协会组织、政府机构组织三个问项让民众来回答。结果显示:参与民俗体育的人群自主参与的有94人占总人数的43.12%,民间协会组织的有86人占总人数的39.45%,政府机构组织的有38人占总人数的17.43%。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洛阳市民众参与民俗体育主要是自发参与和民间协会组织,两者的比例占了82.57%,洛阳市乡镇的民俗体育开展基本都是由个人或者协会牵头,而后民众自发的报名。政府部门对民俗体育活动的组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政府对民俗体育的重视力度还是比较欠缺的。
2.1.2.2 民众年参与有组织的民俗体育活动的次数
民众年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次数是多样的,不好细化的调查,在问卷中大致把次数分为2 次以下、3-5 次、6 次以上对参与民俗体育的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18 份有效问卷中年参与在2 次以下的有48人占22.02%,3-5 次的是125人占57.34%,6 次以上的是45 人占20.64%。可以看出洛阳市民众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大多数人参与的次数还是比较少的。民众参与民俗体育积极性不高,这对民俗体育的发展是不利的,也势必会影响民俗体育发展的速度。
2.1.2.3 民俗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
民俗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是多方面的,具体无法说的太清楚,本文大致的把它分为民众自筹经费、民间协会赞助经费、政府拨款三个问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民俗体育的民众认为是自筹经费的有61人占29.6%,认为是民间协会赞助的有117 人占56.8%,认为是政府拨款的有28人占13.6%。综上可以看出民俗体育活动的经费主要是在民间自给自足,主要靠个人和民间协会拉赞助或者是自掏腰包来参与和组织民俗体育活动,政府部门对民俗体育活动经费支持的力度还是比较欠缺的。政府的扶持力度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俗体育的发展。
从以上的三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的运行模式主要是由民众本身和民间协会组织,人们自主参与,参与的次数自己决定;民俗体育活动中产生的费用主要由自己承担或者由民间协会来承担,政府机构给予一定的扶持。
2.1.3 洛阳市乡镇民俗节日民俗体育开展的现状分析
2.1.3.1 民俗节日是否存在民俗体育活动
通过对几个民俗节日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清明节等六个传统节日是否开展有民俗体育项目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洛阳市乡镇在民俗节日是否存在民俗体育活动,此问项是多选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春节、元宵节开展有民俗体育活动的为218 人占100%;认为清明节有民俗体育活动的为115人占52.75%;认为端午节有民俗体育活动的为167人占76.61%;认为重阳节有民俗体育活动的为95人占43.58%;认为中秋节有民俗体育活动的为58 人占26.61%。从中可以看出洛阳市乡镇六个民俗节日都组织有民俗体育活动。
2.1.3.2民俗节日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
通过开放性问卷进行参与和观赏的民俗节气体育活动的名称调查,了解到洛阳市乡镇在六个民俗节日开展的民俗体育活动有河洛大鼓、踩高跷、划旱船、抖空竹、“旧县背装”、打陀螺、二鬼摔跤、打盘鼓、舞狮、舞龙、扭秧歌、踢毽球等。
从上述两方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洛阳市乡镇在民俗节日都开展有较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但是每个民俗节日的民俗体育活动参与的人不够多,开展的项目还比较单一,每个民俗节日能为大众所熟悉的民俗体育活动也就是那么几个。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去传承民俗节日的民俗体育活动,丰富民俗节日体育活动内容,使洛阳民俗节日的民俗体育活动更上一层楼。
2.2.1 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
民俗体育根植于民间,传承在广大民众之中,是中华文化丛中最具特色的瑰宝,多年的流传已经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它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是难以衡量的。今天民俗体育面临资源萎缩、后继乏人的问题,一方面是人们对它的文化价值认识不清,而不能很好地对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造福当地人民。另一方面是管理的不到位。民俗体育的组织基本上是民众的自觉行为,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近年来虽然对一些民俗文化进行了发掘整理,但具体到民俗体育文化这一块做的还非常不够。
2.2.2 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部分洛阳民众对民俗体育文化不甚了解。大多数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民俗体育,民俗体育包括哪些项目,洛阳很多参与民俗体育健身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用以健身的体育项目是否属于民俗体育的范畴。这主要是民俗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据调查现在的民俗体育文化宣传还是靠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这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宣传不够自然导致媒体等的宣传力度也不大,这些必然导致民众对民俗体育处于一个一知半解的状态。
2.2.3 政府对民俗体育的扶持力度小
调查结果显示,民俗体育活动主要还是民众或者民间协会在组织运行,政府机构组织的民俗体育活动是比较少的,这从民俗体育运行模式的现状可以看出,说明政府对民俗体育的扶持力度不大。希望政府部门对民俗体育协会给以一定鼓励,为其解决一定的经费需求,从根本上调整民俗体育的运行模式。
2.2.4 当前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俗体育的发展和传承基本上是民众的自觉行为,在自给自足封闭的时代,这种自觉行为是可以维系的,但在今天经济飞速发展开放的时代,经济对人们的冲击是这种自觉行为难以维系的。在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民俗体育项目调查时,一个基本的现实是:从事民俗体育活动给他们带不来经济效益,特别在郊区流传的民俗体育项目,因年青人都要外出打工而不愿参加。
2.2.5 现代体育发展的影响
现代体育以其特有的魅力借助强有力的媒体宣传迅速发展,深深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最能体现现代体育精神的奥运会,更是吸引了我国亿万人民的关注,当我们在享受现代体育的快乐时,却忽视了我们的瑰宝——民俗体育。勿庸置疑,现代体育已经给民俗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使之边缘化,民俗体育不论是发育水平还是普及水平,都已处于弱势地位。受奥运争光计划影响,政府不加区分地在全国推广现代体育项目,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开发,发展战略失衡挤压了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失去了发展活力。
3.1.1 洛阳市乡镇的民俗体育参与人群覆盖面比较小。老年人要远比年轻人参与的多;低学历的人群要远比高学历的人群参与的多;农民和工人要远比商人、公务员和知识分子参与的多。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的参与者主要以老年人、低学历者、农民为主。
3.1.2 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的运行模式比较单一。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是民众自发参与、民间协会组织。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民间赞助,政府扶持相对较少。这样的单一运行模式不利于民俗体育的蓬勃发展。
3.1.3 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文化依附民俗节气而传承和发展至今。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民众的休闲和娱乐时间就相对的减少,民俗节气的民俗体育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流传下来的民俗节气的民俗体育活动急剧下降,民俗节气的活动内容相对比较单一。这些自然导致民俗体育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
3.1.4 影响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政府对民俗体育的扶持力度小;受当前经济发展的影响;受现代体育发展的影响。
针对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活动的现状,必须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解决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具体对策如下。
3.2.1 与大众传媒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在调查中显示部分民众对民俗体育项目的了解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为了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应与大众传媒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尽快了解民俗体育项目,只有了解了民俗体育项目才可能去参与民俗体育活动,因此在全社会开展宣传和普及民俗体育项目就显的尤为重要。洛阳市是中原地区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城市,十三朝古都带给游客的只有牡丹花会、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而洛阳优秀的民俗体育文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传播和宣传。民俗体育文化的宣传单靠个人和民间组织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由政府部门去主导实施。建议相关部门应广泛发动传媒、协会组织、民众文化事业机构等的作用,积极向全社会宣传和推广民俗体育项目。
3.2.2 与河洛地区旅游资源结合
河洛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悠久的历史为河洛大地留下了丰厚的人文遗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少林寺、千唐志斋、天子架六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二里头夏王朝遗址、汉魏故城、隋唐遗址、倒盏村等,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底蕴丰厚的河洛地区自然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发展民俗体育应用好河洛地区的旅游资源,将民俗体育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包装,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在旅游景点进行民俗体育表演,让游客在欣赏美丽景观的同时,观看民俗体育表演,品味浓郁的河洛民俗体育文化。
3.2.3 与洛阳地区经济发展结合
河洛民俗体育要想实现真正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自身的价值。民俗体育活动一般在民俗节日时进行,是群众性的集会,客观上存在着商品交易现象,应借助这样的群众集会,举行商品交易博览会,推动洛阳的经济发展。
3.2.4 加大民俗体育项目进校园的力度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中华民族有些文化传承教育,进入校园是主要手段[3]。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4]。这些国家政策法令的相继出台,表明民俗体育进校园已是势在必行。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借政策东风营造具有浓郁民俗体育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夯实民俗体育教育基础[5]。学校教育要重视民俗体育活动中的精神构建和励志功能,把健康的地方性知识教育与身体运动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乡土文化情怀,最终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认同、认知、自信,扩大民俗体育活动群体[6]。
[1]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8):24-31
[2] 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6-9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精神[R].中发[2010]12号,2010.07.08
[4] 教育部门户网站.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R].教社科[2014]3号,2014.03.26
[5] 周伟,周静.小学开民俗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及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9):115-117
[6] 陈永辉.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对新型农村环境适应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2):82-85
On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olk Sports Activities in Towns and Villages of Luoyang City
WU XiaoLing, etal.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Henan, China)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A890002。
武笑玲(1964—),教授,研究方向:民俗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