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娘炮:体育与血性培养

2019-11-25 14:31彭庆文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7期
关键词:血性意识青少年

彭庆文,梁 林

(1.怀化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2.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084)

2018年暑期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开场前几个不那么阳刚的俊美少年的表演,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人们不禁声讨质问:这就是当下青少年的审美标准导向?这是要把孩子们引向何方?网友们给这些过于女性化的男孩子起了个戏谑性的名字——“娘炮”。这种调侃实际上反映出了人们对目前一些诸如“娘娘腔”“软饭哲学”“媚俗癖”“失心疯”等社会丑恶现象大有泛滥之势的强烈担忧。因为审美追求价值导向反映社会价值追求,在社会文化思潮多元化、影视媒体日趋商业化、“娱乐至死”的今天,受社会上歪风邪气的鼓吹,当代青少年存在血性意识不足,爱国主义观念不强,勇敢自信、坚忍果敢等精神品质有所缺失等现象,繁荣之下弥漫的却是颓废靡风,这种文化侵蚀必将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没有血性让我们不仅担忧青少年外在形象的变化和体质健康状况,更担忧的是他们精神世界的被荒芜和血性阳刚之气的被销蚀。

一个有血性的人才会有自身发展的自信与动力以及赢得别人的尊重的可能。同样,一个民族要有血性,才会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才会有民族复兴的强大自信心与强大动力。国民血性关乎一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兴衰。在世界范围内,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血性的民族才有希望,没有血性的民族不打自垮,“血性豪情”“铁骨铮铮”“不屈斗魂”等尚武情怀,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着重大意义。一个国家要强盛,也必有千千万万个血性青年去支撑!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象征。我们应格外注重青少年内在涵养、精神境界和意志品质的改造与培养,引导他们塑造家国情怀、承担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直面困难挫折的勇气,锻炼他们勇敢坚毅的品格和血性阳刚的气魄。相反,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注意其血性品质的养成,不仅影响到他们对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价值尺度。由此,拒绝娘炮,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青年,加强青少年血性意识教育和血性精神的培育应该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血性”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刚强正直的气质和品性。”人的血性是社会积淀和教化形成的一种个人意识形态,是在人生经历中积淀而来的宝贵品质,这种品质可以表现为忠诚、爱国、重义、担当等道德品质和尊严、自信、勇敢、坚忍、果断等心理品质。血性意识是指人在面对困境时具有的敢闯敢拼、敢作敢为的态度和表现出的责任担当、角色使命与家国情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动机、兴趣等方面。不难理解,气质和品性,实际上是一种“个性”,而刚强正直的“个性”,就是所谓的“血性”,两者为从属关系,即“个性”包含“血性”,“血性”是健康“个性”中的一种表现和诠释。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体育与培养血性密不可分。众所周知,以运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体育教育,除了有能够增强体质的价值外,还有许多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多重迁移价值,体育既是一个方面的教育,也是整体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途径。毛泽东同志早在1919年国家内忧外困之时所作《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大声疾呼“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魄包括体格与精力两层含义,体魄放在竞争的环境中,那就是战斗能力与战斗意志的体现。青年毛泽东提出的“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学校体育目标,就是强调体育教育要体魄与人格并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开足开齐体育课,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新时代学校体育新目标,也是强调体育育人的全面性。因此,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育过程中,除了增强体质健康外,还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去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血性意识。

血性意识之于体育中的表现,首在突破自我。体育的灵魂在于突破自我,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运动技能从不会到会,运动成绩从一般到优秀,自己的运动能力极限纪录一次一次地被自己刷新,身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改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满足,自信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不断强化,人变得越来越独立与刚毅,血性得到唤醒与激发。体育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让参与者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同时得到愉悦的人类活动。

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青少年的运动参与,注意自我目标的设定与评价,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即时进步的肯定反馈,并以此得到成功的身体和心理愉悦,教师更要注意及时地鼓励,在学生暂时遇到挫折时给予安慰,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断地尝试失败才能成功的道理,培养他们永不言败的精神。

血性意识之于体育中的表现,重在公平竞争。体育的重要手段是竞赛,突破自我是战胜他人的基石,只有在充分发挥自我的前提下,通过尊崇规则,在硬实力上战胜他人,这样的胜利者才具备真正的王者风范,才是血性彰显的正道。公平竞赛是运动竞赛的基本原则,美国的学校体育中,无论大小,每一次比赛前都会集合在一起,齐呼“Fair Play”(公平竞赛)的口号,其原因就在于此。中国的学生因为深受“田忌赛马”和功利主义的传统竞赛文化影响,但凡比赛,习惯性地因为占了小便宜、钻了规则的空子而洋洋自得,这是我们需要注意与采取策略去修正的。其实,学生公平竞争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在于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待体育竞赛的态度,要谨防“锦标主义”不利因素对学生公平竞争意识培养的侵蚀。

血性意识之于体育中的表现,贵在持之以恒。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有恒矣,而不用心,亦难有效”,强调运动锻炼要持之以恒,锻炼时要全力以赴。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保证自身运动能力的不断提升和长期维持,才能让意志力得到不断的强化,才能让血性意识成为一种习惯。血性绝不是一时热血冲动与莽撞行动。“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中的一个“健”字,体现的是一种刚毅的气质,是不息的自强而催生的一种品格,是一种“亮剑”精神。体育教育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恒心”,尤其是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放弃的意志力,不流汗的活动绝不是体育。其中要特别注意坚持体育考核标准,绝不能在标准面前区别对待,迎合学生。

新中国的体育不乏血性,从陈镜开的第一个世界纪录、荣国团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无数体育人为了甩掉“东亚病夫”屈辱的帽子,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顽强拼搏,为新中国在世界体坛上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中国女排更是打出了激励国民奋发向上、振兴中华的“女排精神”。我们的体育教育不能够忘记培养学生的血性,要用体育中特有的运动实践,更加直观地培养学生的刚毅品质,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雄健地飞翔得更高、更远。娘炮,请你走开!

综上,我们也可以把血性品质通俗地理解为:血性就是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直至最后胜利的品质,也是建立、找回和维护尊严的行为必然。

血性品质培养,重点在于唤醒孩子们“尊严”意识,尊严是一个人和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前提。尊严与羞耻或耻辱相对,没有尊严不知羞耻必然遭受耻辱。知耻而方能后勇的本质就是确立、找回和维护尊严的行为必然。

体育活动的天然竞争性与神圣的仪式感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胜利与荣誉、成功与尊严、退步与羞耻、失败与耻辱的情感体验。足球运动是国际上深受人们欢迎的体育项目,目前我国投入巨大的各级各类校园足球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是一块难得的通过体育开展青少年血性品质培养教育的有力阵地。因此,如何利用校园足球培养血性就成了一个很好、很迫切的研究课题。

因此,通过课堂教育拒绝娘炮呼唤血性,体育运动是最有力的载体。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将血性与尊严意识内化成青少年一种稳定的品质,外化成一种稳定的行为,体育教育当仁不让。

猜你喜欢
血性意识青少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血性
血性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以人民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