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2019-11-25 14:15曹永跃
体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心理健康体育

曹永跃

影响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曹永跃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生健康状况总体情况合格,但仍存在健康意识淡薄、自我锻炼和保健知识缺乏、部分人存有心理疾病等问题,建议充分发挥好高校体育在心理教育中协助角色作用,注重健身理论教学,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培育好体育文化氛围,不断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学生;健康商数;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战略,健康教育成为当下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丧失健康就等于丧失一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普遍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指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的状态完好,世界卫生组织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健康四个方面良好状态来定义一个健康的人。大学生是民族未来与希望,其健康状况对国家建设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初步掌握其健康状况,并从学校体育、体育文化、习惯养成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力争精准找出改善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5所高校在校一二年级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作为本研究的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和测试法

以谢华真《健商HQ》[1]为借鉴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健商理论对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健商测试。把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列为影响因素,从健商五个基本维度评价健商水平,满分为10分,小于3为健康指数不良;警惕性指数为3-5.9;比较理性健康指数为6-8.9;理想健康指数为9-10。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44份,其中男生716人,女生528人,有727名学生来自乡村,517名学生来自城镇。

1.2.3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和 Spss软件对问卷所得数据和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当前大学生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1大学生健商水平测试结果

表1 大学生人口学特征总体健商得分 (n=1244 x±s)

类别人数健康知识健康心里生活方式生活技能自我照顾健商水平 乡村城镇女生男生大一大二7275175287163668785.65±1.205.87±1.485.55±1.236.11±1.265.35±1.196.09±1.236.50±1.276.63±1.296.46±1.276.70±1.466.48±1.226.55±1.437.11±1.007.39±1.107.26±1.036.97±1.067.13±0.997.22±1.016.62±1.106.99±1.126.61±1.186.86±1.176.61±1.226.72±1.216.11±1.036.12±1.056.23±1.106.50±1.216.29±1.016.39±1.166.41±1.026.61±1.196.39±1.026.61±1.016.36±0.996.59±1.03

测试结果见表1。调查对象健商总体平均分为6.51,无不良与理想健康指数,女生健康指数平均低于男生,大一学生健康指数平均低于大二学生,来源于农村学生健康指数平均低于来源于城市学生,大学生健商总体良好,但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低健商和高健商学生都占少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提高健商的空间与潜力。

2.1.2河南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2018年河南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整体成绩趋势良好,身体素质(特别是大一学生)较上一年有所提高,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达标率89.6%,呈上升趋势。但仍需看到测试结果不呈正态分布,学生优秀率较低,肺活量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学生体重指数超标等问题仍不容忽视,高校应当进一步积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锻炼。

2.1.3大学生健康状况总体评价

2018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高校学生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水平略有增长,反应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和反应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双脚连续跳有所改善,20-30岁男性体质优秀率比女性高10%。但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各项指标变化不大,身体素质提高不明显,超重、肥胖率、近视率增长,健康意识淡薄,自我锻炼和保健知识缺乏,心理疾病有上升趋势等问题不容忽视。

2.2 影响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2.2.1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提升

高校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健身学科,以增进大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修课程。运动锻炼时不仅运动器官在工作,全身其他器官、系统也在紧张、协调运作,如神经系统统一调节指挥,心血管系统运送氧和营养物质,呼吸系统摄入新鲜氧气等,运动能够促进心脏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增强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提高反应灵敏度,从而增强体质。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使机体系统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产生良好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越来越多的人群通过体育锻炼切身感受到运动不仅能够完善和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结构功能,还能够发展智力、改善情绪、完善个性。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国内的高校体育教育呈现出了全新的实践状态,不仅拥有了更加明确的教育目标,也对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进行了改善,能够多方面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不一样的锻炼成效。高校体育教育作为与社会接轨的体育教育最后一个环节,对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养成至关重要,终身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本身是一种巨大的突破,需要加以坚持不懈的锻炼,提高学生终身锻炼的共同认知。

2.2.2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体育是社会文化与身体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文化之一种,具有陶冶品性之价值,可以通过体育比赛可以感受运动激情,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包容合作精神。充分发挥体育文化自身优势,开发和挖掘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与国家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在“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生产和再生产体育文化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培育和拓展体育文化力的重要平台。建构有效的高校体育文化力运行机制,对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促进国民健康事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3高校体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于戏剧一词的“角色”被广泛地借用到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当中,表示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特殊地位,用来分析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2]。角色定位就是为以角色理论分析个体存在形式和模式,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要求对个体角色进行预判。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同样有赖于运动。运动能够减轻应激反应,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运动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与方法。高校体育以大学体育课程为主体,以体育竞赛、体育文化及课外体育活动为辅助,在高等教育中有其相应的角色属性、角色扮演及角色期望,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现实当中的高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质健康及锻炼意识上角色期望与扮演做的功夫十足,往往忽视体育文化与精神挖掘,淡化了心理健康教育角色属性。高校体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角色属性不可若即若离,如何发挥高校体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动作用,需要对大学生体育教育提出准确的角色定位。

高校体育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教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核心,实现大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高校体育课外活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社会化,提高自我照顾、健康知识、生活方式、健康心理和生活技能,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情绪控制、意志品质及人格特制影响明显,虽然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专业,但高校体育具有明显的心理教育协助角色。

2.3 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对策

2.3.1强化体育理论教学,提高健康意识

对“健康”认识的演绎从人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演绎过程。从最初的“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到“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不断深入,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也要不断加强与更新。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其在校期间熟悉一两项运动技能,初步形成终身锻炼习惯,不断提高身体素养。这就要求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积极开发体育新项目,注重体育理论知识传授,联系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健身意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3.2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终身锻炼习惯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和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主地全身心投入活动当中,是调节精神、消除疲劳、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效的方法。建立和健全体育锻炼机制,营造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良好氛围,逐步提高学生有氧和无氧耐力,认真组织好早操、课间操、体育比赛等体育活动,让大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激情与快乐,不断提高健身获得感,在实践锻炼中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2.3.3传承体育传统文化,提高运动健身素养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内在驱动的软实力,优秀传统文进校园是目前我国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中国五千年历史孕育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像安阳吕村战鼓文化、登封少林文化、陈家沟太极文化等,文化育人是教育的精髓与灵魂。有些学校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引入校园,通过一段时间的习练,师生们步履轻盈了,举止儒雅了,做事专注了,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了,同时让传统文化精华得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自信。各高校要充分挖掘区域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文焕氛围,不断促进大学生运动健身素养。

3 结语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健商测试结果处于中等水平;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不呈正态分布,肺活量处于较低水平,学生优秀率较低;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健康意识薄弱,自我锻炼和保健知识缺乏,部分人存有心理疾病等问题。高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因学生心智较为成熟便于形成终身健身习惯,各高校一定要重视大学生存在健康问题,发挥好高校体育在心理教育中协助角色作用,注重健身理论教学,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培育好体育文化氛围,不断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谢华真.健商HQ[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2:66-76.

[2] 王然科,等.论高校体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97-100.

[6]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10-25.

[7] 江崇民,张一民.中国体质研究进程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9):25-32.

[8] 王勇,杨敏.体质健康监测标准化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素[J].体育科学研究,2008(2):14-17.

[9]张春华.上海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测试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86.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lth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O Yongyue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uyang 457000, Henan, China)

2019年度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PYZYJY01)。

曹永跃(197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心理健康体育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们的“体育梦”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