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元 王伟成 黄英华
【摘要】整体课堂管理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管理的方式,突出合作探究学习,打造平行课堂,将教学的有效性和德育的实效性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向着空间立体发展,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整体课堂管理模式的提出是改变教学现状的一次大胆尝试。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整体课堂;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改革一直是每个职教人都关注的问题。传统课堂的管理模式过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及品德的培养,以致阻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1]。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整体课堂管理模式的提出,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而做的一次大胆尝试。
所谓整体课堂管理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管理的方式,突出合作探究学习,打造平行课堂,将教学的有效性和德育的实效性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向着空间立体发展,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整体课堂管理模式以大树理论、斜坡球理论以及课堂管理等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同步性、一致性、平行性、整体性的特点,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生态教育模式[2]。笔者通过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对于如何构建整体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提出供大家探讨。
一、课堂研究是前提
课堂研究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整体课堂管理理论认为,研训活动的第一步,是对教材、教师、课堂资源、学生学情等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教师应研究教材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知识内容,找出每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突出重点,易化难点。同时,在全面分析教材后,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应检视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已达到授课要求。在信息化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应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以达到授课所需的知识储备。
再次,课堂资源是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现如今,白板、云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已经陆续走进校园,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应根据这些信息化背景下的新生教学资源和设备,调整教学手段和策略,以达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最后,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学情分析主要包括这几点[3]:一是对学生年龄特点的分析,二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三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四是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课前备课设计是基础
教师的授课过程是一个常态化过程,但绝不是生产线一般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授课过程就好像一个家庭装修的施工项目,首先要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风格,达到什么要求,然后才是设计、施工、修改、竣工、验收。同理,作为教师,应该事先弄明白学生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识点,演示或纠正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如何互动,设计课堂考核以及每个阶段用多长的时间等。教师应该扮演导演的角色,而不能是传统意义上“教书匠”的角色。
三、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发展
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应是构建整体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教师应制订好专业发展目标,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实际教学问题开展理论研究。中职专业课教师还应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的需要。同时,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各种类别的交流活动,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发表教学论文,通过不断交流学习,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提升自身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整体课堂提出了合作探究学习,重点打造平行课堂,使教学的有效性和德育的实效性得到了有机结合,打造出了向空间立体方向发展的全新课堂。这样就使课堂教学由关注知识传授变为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由关注学科教学变为关注学生的成长,由关注知识、技能的目标变为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这三个转变完成后,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四、渗透德育是构建整体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整体课堂理论中重点提到了渗透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4]。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整体课堂教学中,传授专业知识与进行德育渗透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必须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確的学习目的和优良的学习态度,促使他们自觉地把个人学习与国家的前途、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对于教师来说,知识教授得越好,就越容易在学生中建立较高的威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进而利于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成为尽心尽责的人。教师应注意防止学生出现单纯追求专业知识的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状况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辨是非,尤其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5]。
五、教师应进行实践和反思
教育理论都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整体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课堂的整体设计、组织、管理和评价都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教学实践为最终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管理导图”,构建出切合实际的“管理模型”,将之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标准。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还要进行及时的反思。
反思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集体反思,主要用于课堂交流活动,它又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观摩课反思,即一位教师执教公开课,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它主要适用于模式相对统一,并有普遍代表性的课堂。在点评过程中,大家共同讨论课堂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总结经验,共同吸取教训,从而完成集体反思[6]。其二是教研组反思,它主要适用于模式普遍性不强、主要反映学科特点的课堂。这种反思可以教研组为单位,以集体讨论的方式,总结实践和理论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完成集体反思。另一类是个人反思。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后,都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优缺点,并采取改进措施,以使自身的整体课堂设计日趋完善[7]。
【参考文献】
[1]董强.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06):58-60.
[2]刘志艳.浅谈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课堂教学策略[J].内蒙古教育(B),2016(05):75.
[3]谢晨,胡惠闵.学情分析中“学情”的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02):20-27.
[4]王健敏.具身德育: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新理念与新路径[J].中国特殊教育,2017(05):22-26.
[5]韩俊先.德育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17-118.
[6]邢艳荣.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104.
[7]郭俊杰,李芒,王佳莹.解析教学反思:成分、过程、策略、方法[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4):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