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类“创意试题”示例剖析与备考策略

2019-11-24 05:51施锡桂
地理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备考策略

施锡桂

摘    要:以植物为命题素材的试题在全国和各省的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这类试题不仅立意新颖,更体现思维创新。在复习时,要理顺知识联系,突出区域差异,关注空间尺度,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植物类;创意试题;示例剖析;备考策略

近年来,以植物为命题素材的试题在全国和各省的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这类试题不仅立意新颖,更是注重思维创新,着意新的设问角度,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深入分析现实的地理问题。本文以高考试题为例,关注植物类创意试题的表现形式,探索复习备考策略,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示例剖析

1.植被生长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植被生长受光照、热量、降水等因素制约。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影响植被长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同时又是夏季风的迎风坡,故南坡的水热状况优于北坡,植被长势优于北坡。而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制约植被长势的主导因素为水分,处于山地的北坡(河谷的南侧)因光照较少→蒸发量较小→水分条件较好→植被长势较好。

例1:(2016年10月浙江选考地理试题)图1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第(1)题。

(1)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       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       D.②侧,降水较多

参考答案:(1)C

试题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区某河谷两侧植被景观差异为情境,分析河谷两侧植被生长状况及其成因。试题通过“坡向差异(阴坡与阳坡)→光照差异→热量差异→蒸发差异→水分差异→植被差异”这一思维链,情境新颖,设问巧妙,体现了高考试题“服务选拔”的功能。

无独有偶,2011年地理高考试题福建卷“R河(科罗拉多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析说明其成因”一问。试题借助“坡向差异(迎风坡与背风坡)→水分差异→植被差异”这一思维链考查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因素,科罗拉多大峡谷处于盛行西风带,因地处河谷,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被稀少,北壁为迎风坡,水汽相对充足,植被繁茂。一般而言,在并不缺少降水的湿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是森林在下面,灌丛和草地在上面,因为海拔低的地方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海拔高温度低,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因此当海拔达到一定的高度会出现林线,再往上依次是灌丛带、草甸和荒漠草地等。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高山上,往往森林出现在半山腰,因为那个位置降水量最大[1]。

2.植被变化影响自然环境

植被具有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的变化会引起当地土壤、河流、地下水等要素的变化,甚至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一般而言,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造成河流洪峰流量减小,导致河流含沙量减小。若叠加其他因素,可能会出现植被覆盖率提高,洪峰流量反而变大、含沙量反而升高的现象。

例2:(2018年全国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來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第(2)~(4)题。

(2)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3)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参考答案:(2)B  (3)B  (4)D

试题图文并茂,以“汾川河流域几次降水的不同影响状况”这一独特视角为情境材料,以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根据提供信息深入分析现实的地理问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解答,试题区分度高。

植被具有涵养水分的功能。一般而言,有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率提高的坡面,洪峰流量较小或减小。但该试题中第5次降水产生的洪峰流量,不仅要考虑本次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还要考虑前几次降水以及降水间隔。在第5次降水前,本月内已经经历了13天的降雨,土壤中含水量较多,导致本次降水下渗会减少,从而增大地表径流,加剧洪峰流量。

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一般而言,植被覆盖率提高的坡面,这些地区的水土流失较轻或减小,但经过多次的降水,土壤含水量已接近饱和,再加上该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时间较长容易使土壤变松软,若再经过一次强降水导致地表径流较大的情况下易产生滑坡崩塌现象,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3.人类活动影响植被生长

一般而言,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种植等农作物分布在降水丰沛的地区。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耗水农作物也可分布在干旱地区。

例3:(2012年新课标卷)图2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地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秘鲁沿岸气候干旱区种植高耗水农作物芦笋,看似不可行,却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试题巧妙抓住“干旱地区发展高耗水农作物”这一立意,突破学生思维定势,体现了地理学知识鲜活的生命力。

降水、水分、水源三者之间存在区别与联系。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大气中的水分含量涉及蒸发和降水的关系,往往用空气湿度、干燥度等指标表示。水源即水的来源,指民用水、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水源既可以来自降水,又可以来自河流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等。一般而言,年降水量多的地区一般是水源比较丰富,但也存在特殊现象,例如,①某地区降水少,但水源充足。如我国新疆,由于深居内陆,加上周围高原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包括吐鲁番盆地在内的整个新疆发展农业限制性因素为降水不足,但与新疆其他地区相比,吐鲁番盆地有相对较多的高山冰雪融水这一特殊条件,所以有别于新疆其他地区,水源成了吐鲁番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2]。②某地区降水较多,但水源短缺。如浙江省海岛城市舟山与岛国新加坡,虽然降水丰沛,因陆地储水条件差(集水面积小)、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等影响,属资源性缺水地区。③降水较少的地区,反而水分条件较好。如我国东北地区东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湿润半湿润区。

二、备考策略

1.理顺知识联系,注重思维的综合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地理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的改变,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以植被变化为例,需要从气候、河流、土壤、人类活动等要素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不仅能推测出植被变化对周围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产生的影响,还要会预测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产生的影响。如,某流域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下游河道淤积,河床抬升,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2.突出区域差异,注重思维的灵活性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复习时,要关注区域背景,引导学生从图文资料中发现特殊性,挖掘其成因。如海南岛西部、德干高原、中南半岛的山间谷地等热带季风气候区,也可以出现草原自然带。究其原因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不利于森林的发育;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少,而蒸发量大,水热条件不协调;土壤中局部地段存在着透水层,地表积水少;加之人类活动频繁,反复破坏森林,形成的次生性热带草原景观。

3.关注空间尺度,注重思维的辩证性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空间尺度和规模的地理现象,它的作用机制和对它的解释具有显著的差别。在复习时,关注区域空间尺度大小对地理现象特殊性的影响,有利于既全面又深入地认识地理现象。比如,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大气环流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城市气候来讲也许就不可忽视,因此对城市气候变化的分析,不仅要考虑整个气候空间模式的变化对城市气候是否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小尺度的下垫面(如植被覆盖率)所发生的变化[3]。

参考文献:

[1] 单之蔷.“大横断”横断断出新天地[J].中国国家地理,2018(10):26-49.

[2] 党为民.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审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7-43.

[3] 梁进社.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J].地理科学,2009,29(3):307-315.

猜你喜欢
备考策略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英语复习备考策略
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之我见
在体系中把握细节
高考模式下化学备考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如何备战高考物理的几点思考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与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