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艳
地理学科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基础性、实用性等特点,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具备一定优势。地理知识内容广阔,联系广泛,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联系与综合,在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中,都离不开有关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强化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综合思维要求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事物,要做到此点的前提是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熟练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地理特色教学法循序渐进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利用“地图分析法”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立体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充分利用地图。地图是各种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的直观概括,运用地图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不仅可以告诉学生许多地理知识,也可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还可以找出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亚欧大陆东岸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它形成的原因: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面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刮西北风,夏季亚欧大陆形成热低压形成东南风。这些内容是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来获得的。所以指导学生运用地图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过程,更是发展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
利用“时空综合法”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时空思维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学科思维之一,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学科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各种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变化特点(时间维度)与分布规律(空间维度)。运用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特点与分布规律来解决各种现实、热点问题是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时空综合角度分析地理事象,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利用“要素综合法”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自然环境各大圈层的知识涉及面广,它们的组成结构、运动变化与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有密切联系。它们本身即是多种自然要素的综合体,如陆地自然环境是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貌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不仅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同时又与生物、物理、化学学科有很多联系,这个综合体所反应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又影响到人类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和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典型案例,联系实际进行要素和过程分析,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形成综合思维能力。如在讲授西北地区时,让学生列举西北地区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特征,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由果索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领悟自然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
利用“区域综合法”完善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要素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特色。区域研究是地理学悠久而重要的传统,根据综合地理学或统一地理学的观点,区域是体现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重要层次和有效途径。探究区域单元的形成发展、分异组合、划分合并和相互联系,是地理学对过程和类型的综合概括和总结。区域综合分析法是把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找出地理要素的显著特征和标志,然后综合这些显著特征和标志从而认识区域特征。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抓住典型区域进行研究,深化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可持续发展则是在区域联系、区域综合的基础上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我们常说“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想”。综合思维的培养能让学生思维方式更灵活多样,联系渠道更畅通。当然,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还应立足学科的主干知识,从扎实基础、准确熟练地理基本知识开始,到联系、综合、融会贯通,进而再引申迁移、灵活运用,从而走向“会学”“会想”。
(作者系中学高级教师,吉林省高中地理教学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