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娇祝 李琳
摘 要:文章选取高中教材的部分地理概念,结合教学需要,进行汉字造字本义解释、地理学术加工,并配上汉字古代字形或地理事物的图片,解读地理概念,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达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的目的,形成独树一帜的课程资源,将有助于弥补现行地理课程资源的不足,并建构一种新的地理概念教学法,使之更好地为地理课程教学服务。
关键词:汉字字源;地理概念教学;地理课程资源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一种象形文字,充满智慧的古人在创造汉字时多半是依据物体的形态特征或内在含义而发明的,汉字本身就像一个图片式的思维导图,蕴含丰富的人地关系。所以在地理教学时如能“追本溯源”,探寻汉字本来的意思,研究汉字的字形发展过程,并进行一定的地理加工,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会更加深入[1]。本文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二教材中的部分地理名词,进行举隅式概念解读。
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地理概念词源解读
1.宇宙
“宇宙”两个字的外部框形表示房屋的屋顶和墙壁[2](图1、图2),“宇”字表示屋檐,泛指房屋,如“庙宇”“屋宇”。先秦著作《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代表空间,“宙”代表时间,宇宙即时间和空间的统称。地质学中,地质年代单位“宙”与年代地层单位“宇”对应。“宇”字也正好与英语universe的第一个发音/ju/谐音[3]。
2.彗星
“彗”字像一只手拿着两把竹扫帚[2](图3)。彗星因形状与扫帚相似,又名扫帚星。“彗”字上部的“竹扫帚”有两把,而正好彗星的特点是通常有两条彗尾,有的彗星不止两条,甚至能多达六条彗尾。
3.日冕
《说文解字》中解释:“冕,大夫以上冠也。从冃,免声[4]。”即冕是古代帝王和官员戴的礼帽,“冃”就像带旒(礼冠前后的玉串)的帽子[2](图4、图5),“免”表读音。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理解为太阳戴的帽子,所以可以巧记为帽子戴在最外面,也就是日冕位于最外层。
4.日珥
“珥”本义为用珠子、玉石做成的耳饰。《释名·释天》中解释到:“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日珥是在太阳周围跳动着的鲜红火舌,这种火焰状的炽热气体在发生日全食时肉眼可见,就像太阳的耳环一样(图6)。
5.辐射、辐合、辐散
“辐”本指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一根根直棍(图7)。金文“射”字,左边像箭矢正从弓上发出,右边加“手”(图8),本意即用手将箭用弓射出,攻击远处目标。辐射即从中心向各个方向射出,这种放射状很像车辐。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辐合是在低压(气旋)系统中,水平方向的气流从四周向中心流動(图9);辐散是在高压(反气旋)系统中,水平方向的气流从中心向四周流动(图10),二者均与车辐形状类似,呈放射状,只是气流运动方向相反。
6.锋面系统
小篆“锋”左边为金,即兵器,右边为“逢”(图11),古代“夆”与“逢”通用。“丰”与“封”同源,字形像一棵树,表示草木丰盛,古人在领地四周种植高大茂盛的树木用来分界,“丰”字即草木茂盛的封建边界。“夆”,表示相遇。“锋”即拿着兵器在封建边界上相遇,本义为与敌军短兵相接的先头部队,如“先锋”“前锋”,也比喻战争。锋面系统即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交界面或过渡地带。“锋”本义包含两种气团的相遇,也因为这是一个过渡带,所以有在“封建边界”上相遇后,两种“前锋”气团“针锋相对”对峙打仗,比较冷暖气团势力大小,进行一场战争的含义。“锋”的英语front,本义即为前面、前线和面对,且“锋”(尤其是很多方言里的发音)正好与front的首发音/fr?n/谐音。
7.地垒
小篆“垒”的上半部三角形符号代表土、土堆(图12)。“垒”字上半部分的品字结构正好巧妙地与地垒(断块山)的形状类似,中间的断层上升凸起,两边的断层下降(图13)。
8.地堑
“斩”字左边为“车”,可理解为交通,“斤”代表石斧。“堑”字即用石斧砍、挖地面,形成壕沟,这种陷坑也比喻挫折,如“吃一堑,长一智”。壕沟阻断了交通,可注水成为护城河,作为一种防御工事。地堑是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的岩块相对上升的地貌,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壕沟(图14),即“天堑”。又因地堑与沟谷地形类似,往往位置较低,易积水,在古代“天堑”多指河流。
二、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地理概念词源解读
1.聚落
“聚”字下部为“众”的变形,三个人集聚在一起,“取”表音(图15),本义即为人口会聚。“落”含有停留的意思,如落脚。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即“很多人停留下来落脚的地方”。聚落本指乡村聚落,后逐渐演化出城市聚落。“落”字可巧妙地记忆为:含有草头,水部,所以聚落选址必定是需要一个水草丰美处,水源充足方能提供人们生产生活用水,树木繁盛说明土壤也很肥沃,且能提供建筑物材料和采猎的场所。
2.城市
金文的“城”左旁是“郭”的古字,本指城墙(图16),《说文解字》中解释:“城,以盛民也。从土从成。”城,即容纳民众的建筑群,是用土修筑起来的。“市”,《说文解字》中解释:“买卖所之也。市有垣,从冂”,即买卖交易的场所,市有垣墙,所以有“冂”这个结构,表示有一定的范围(图17)。城市主要是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古代人们会在城市边界处修筑城墙,进行分界和军事防御。
3.“男”字与农业的区位因素
“男”字金文字形,像一个人用耒(类似犁的翻土工具)耕地(图18),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言男用力於田也。”即在田间出体力(种地)的男性劳动者。农业的区位因素可让学生通过“男”字来进行思维导图式的联想:“男”指男性(劳动力及其数量、素质),在“一块田”(地形、土壤、地价)上,用耒(生产设备)耕地,效率低下,进而联想到机械化、科技等。
4.乡村
甲骨文的“鄉”字形为两个人隔着盛放食物的器皿相向跪坐,表示宴请(图19)。“村”是“邨”的异体字,左部为“屯”表读音,右部为“邑”(图20),表示一个人跪在一座城池旁,即为人口聚集、居住的地区。现代的“村”字为木旁,表达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物材料大多为木材。
5.交通
“交”字像一个人双腿交叉,本义为交叉、交错(图21)。而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品位移的主要手段,随着交通线路的增多,势必会相互交错,形成一定的交通网络。
三、结语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他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既然我们如此幸运能使用这种如诗如画的文字进行教学,便应该最大程度地利用开发它为教学服务。在地理课程中使用汉字字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宽知识面,传播汉字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是能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最终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总结的这些字源解释,有的是按照文字的造字来源进行的地理说文解字,有的则是加入人为的想象,有的甚至可能是“为赋地词强加意”,但这些或循古或巧合的解释的最终目的,无不是为了更好教学,最终使学生受益。笔者研究的只是浩瀚地理辞海中的沧海一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且地理名词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外文的翻译,所以不仅可以研究汉字字源,若能从外文词源入手,也会大有裨益。
(特别说明:文中汉字字形图片均来自谷衍奎所编著的《汉字源流字典》)
参考文献:
[1] 高红刚,张运才.说文解字学地理[J].地理教育,2016(06):63.
[2]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3] 刘绍义.说“宇”道“宙”话宇宙(读文解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5-05(07).
[4]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