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革
【摘要】马山县周鹿镇团结小学是一所地处广西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学生的人数只有七十几人。为了提升“学优生”的比例,减少“学困生”的人数,从2018年5月开始,学校教师自筹经费成立了“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学优生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课题研究小组,专门对“学优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培养“学优生”的策略。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语文;学优生;现状调查;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2018年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C类课题“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学优生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编号2018C668)研究成果之一。
“寒门难出贵子”是近几年来网络上热议的一个话题,各方人士对此话题的态度褒贬不一。笔者工作的单位——马山县周鹿镇团结小学,是一所地处广西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来我校“学优生”的比例非常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学优生”的占比是一所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的指标,体现着学校学科教育质量、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状况。为了提升我校“学优生”的比例,减少“学困生”的人数,从2018年5月开始,我校教师自筹经费成立了“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学优生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课题研究小组,专门对我校“学优生”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培养“学优生”的策略。笔者将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调查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语文“学优生”的现状,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语文“学优生”的培养策略。
一、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语文“学优生”比例少的原因和背景
(一)学生内在主观因素
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不同,导致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进行教学,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利用学生的内在动因去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外在环境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除了学生的主观因素,还有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等。
1.家庭环境因素。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学生的家庭教育是严重缺失的。
(1)留守学生占比高。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我校学生的父母大部分到外地打工,留守学生的比例高达80%以上。即使不是留守学生家庭,也只有父亲或母亲(大部分是母亲)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父母一年只回家一至两次,有的甚至一两年都不回家,学生只能由祖父母照顾或者寄养在亲戚家里,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几乎为零。学生长期缺失来自父母的爱和管束,在学习上呈现出无约束、无追求的状态,学习成绩很难提高。
(2)家长文化水平低。贫困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本校70名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表1。
从调查表中可知,学生父母为小学学历的占67.9%,初中学历占27.1%,高中学历占2.1%,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为0%。父母学历水平普遍低下,故无法指导孩子的学习,造成孩子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不能成为“学优生”。
(3)家庭学习环境比较差。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学生家庭学习环境普遍比较差,而且离学校比较远,有的学生要走将近1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笔者对本校70名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情况进行了统计,如表2。
由表2可知,学生在家中没有固定学习场所的高达81.4%。一个整洁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是学生安心学习的有力保证。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家中都缺乏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所以他们很容易被其他家庭成员的活动所干扰,根本不能专心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作业的完成,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不能成为“学优生”。
2.学校教育环境因素。(1)教学条件、师资条件落后。本校地处偏远的贫困山区,教学条件、师资条件非常落后。学校完全没有电教设备,更没有电脑、互联网等教学设施,课堂教学只靠“一面黑板、一支粉笔和老师的一张嘴”。此外,整所学校只有5位教师,每位教师都要身兼几门课程,如语文教师不仅要上语文课,还要上数学、思想品德、图画、体育等课程。教师身兼多门课程,不能对课程进行深入领悟,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除了教师数量少,教师的流动性也非常大,很多年轻的教师忍受不了学校艰苦的教学条件,只任教了一两个学期就跳槽。年轻、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导致了学生刚适应一位教师的教学,又要重新适应下一位教师的教学,学习成绩很难提高。
(2)教学理念、教育模式落后。在偏远的贫困地区,学校留下来的教师很多都年龄偏大。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多年,素質教育、核心教育等新型教育理念已经提倡了多年,但是许多年龄偏大的教师被“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依然采用“一面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对这样一成不变、沉闷乏味的课堂教学失去兴趣,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自然无法提高。
二、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学优生”的培养策略
面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大量留守学生的现状,短时间内要提高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改变其教育观念,改善学生家庭的教育环境,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只能在学校教育的层面采取更多的措施,做出更多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增加“学优生”的比例、减少“学困生”人数的目的。
(一)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不仅制约着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学发展,而且制约着贫困地区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政府、教育部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才能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才能缩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才能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学优生”。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1.改变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理念的落后是真正的落后,理念的转变程度就是发展的速度,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要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自发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如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几十年来每天按同一种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自然觉得乏味。因此,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就不断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笔者就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以让课堂更有活力,更加新颖。首先用比较的方法引出课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1]因此,笔者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把《桂林山水》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两篇课文进行比对教学。通过对比,学生更能理清这两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明白写景文章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此外,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笔者还运用了合作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小组中,有的学生收集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有的学生查找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和生词的词义。学生们一起讨论: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反映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特点的句子……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学生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学优生”的培养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一线教师的努力。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不断增加“学优生”比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利娟,闫聚珍,毛秀霞.《中学语文对比式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