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军
笔者曾去一所学校参加活动,学校管理者“煞费苦心”,在地面上画了一定的“黄线”,学生进出校门必须沿着地面固定的线路行走。见此情景,赞成者有之——他们认为这样学生行走整齐有序,形象优美,而且消除了学生乱跑冲撞的安全隐患;反对者亦有之——他们觉得学生行走中的“直角转弯”太过僵化,为了直线行走的美观而让一些学生“兜圈子”更显得不够人性化。
学校重视学生的规则教育,强化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本值得肯定和点赞,但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不能过头,不能走极端。
一、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成长中的学生
玩是孩子的天性。活潑好动也是他们的天性。在一次校际交流活动中,一位校长和我交谈,说他们学校“苦于”学生课间走路总喜欢小跑,容易产生碰撞的危险,于是教育学生要“学会走路”,要求一步一步慢慢走。结果发现有的学生竟然不知道怎么走路了。学校最后只好恢复学生走路的“原貌”。是啊,蹦蹦跳跳是孩子走路的特征,如果也让他们像成人那样四平八稳、慢条斯理地走,这可能更是一种“折磨”。成长中的学生会“犯错”,这很正常;成长中的学生有“问题”,这也很正常。因此,面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毛病”“缺点”,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设置足够的“容错码”;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不足”,呵护宝贵的童真,甚至呵护他们的“无知”。
二、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带有温度
学生管理离不开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但学校的制度更要有“温度”,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切忌“冷酷无情”。有媒体报道浙江省一所小学推出“无声食堂”,要求学生用手指不同数量代表加饭、菜、汤,整个食堂鸦雀无声。对学生进行文明、秩序教育,确有必要,但本来活泼好动、爱笑爱闹的孩子在学校制度的约束下成了一个个“哑巴”,这不是一所学校应有的样子,而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扼杀。这样的管理制度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矫枉过正。其实,学校的制度管理既要适度又要有温度,真正指向立德树人这一终极目标。
三、要积极开展个性化的学生教育
俗话说:“百人百性。”每个人都有其个性,学生亦然。规则教育并非“磨灭”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则教育,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健全、发展他们的个性,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能在“规矩”中尽情绽放。古人云:“因材施教。”规则教育的重点对象无疑是那一少部分不守规矩的“问题学生”,对这部分“问题学生”,我们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问题”产生的根源,因人施策,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求得“问题”的破解之道。面对不守规则的“问题学生”,我们应该先找到“病根”,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治标先治本,这样我们的规则教育才能落地生根,更富成效。学生也能在规则要求下,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得以身心健康,得以成长拔节。
学生在校园里应该呈现的是生龙活虎、各具个性的状态,我们学校千万不能试图以规则教育的名义,通过简单粗暴的“高压”管理约束,将学生都训练成“乖乖虎”。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