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探讨

2019-11-23 03:22王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8期
关键词:维生素C

王海燕

【摘要】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的疗效。方法 84例VM患儿,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的心肌酶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41/42), 高于对照组的83.3%(35/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酸激酶(CK)水平分别为(147.9±65.2)、(23.3±12.7)、(57.2±12.7)U/L, 对照组分别为(201.4±95.6)、(41.7±15.2)、(71.5±13.9)U/L。两组患儿的心肌酶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患儿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的疗效确切, 可显著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患儿的心肌酶各项指标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磷酸肌酸鈉;维生素C;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36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是临床心血管儿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由病毒感染导致[1]。患儿发病后, 十分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中对VM患儿并没有十分具有特异性的疗法, 大都以相关综合性干预治疗方式为主, 比如: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谢、营养心肌、保持休息及抑制免疫反应等。磷酸肌酸钠是在临床当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高效供能物质, 可以对机体的心肌功能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 还能有效改善机体的心肌细胞代谢[2]。维生素C属于一种多羟基化合物,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其结构与葡萄糖十分类似, 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本研究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VM患儿并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VM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2例。研究组男22例, 女20例;年龄4~13岁, 平均年龄(8.6±1.7)岁;平均病程(2.2±0.4)d。对照组男23例, 女19例;年龄4~13岁, 平均年龄(8.4±1.9)岁;平均病程(2.1±0.7)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儿均经心电图及血常规等诊断为VM。②患儿家属均知情并同意研究。

1. 2.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儿。②不能正常配合研究的患儿。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营养心肌、吸氧及卧床休息。同时给予患儿静脉注射能量合剂, 合剂成分包括:辅酶A:100单位、三磷酸腺苷二钠(ATP):20 mg、1, 6-二磷酸果糖(FDP):100~250 mg /(kg·d), 同时给予患儿口服:辅酶Q10:12.5 mg/d,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20 mg/kg, 4次/d, 并依据患儿的实际临床症状进行对症维持电解质平衡、抗心律失常等干预。

1. 3. 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磷酸肌酸钠:0.5~1.0 g/次, 1次/d, 静脉滴注;维生素C:150~200 mg/kg, 1次/d, 静脉滴注, 14 d为1个疗程。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肌酶指标水平变化。疗效判定标准:疗效评估依据主要为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结果。显效:经治疗后, 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经治疗后, 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仅偶有发作, 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改善明显;无效:经治疗后, 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并未发生明显好转, 甚至出现恶化, 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查结果依然表现异常。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儿的心肌酶各项指标(LDH、CK-M、CK)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心肌酶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VM属于临床儿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好发、多发于4~11岁的儿童群体[3]。该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包括:患儿的心肌细胞受损且发生变性、坏死, 心肌间质炎性细胞渗出、浸润及心肌纤维发生变性、坏死或溶解等。患儿的主要临床体征表现为心前区显著的不适感、心悸、胸闷及心律失常等[4]。相关研究证实, 病毒复制会触发心肌细胞发生程序性的死亡, 而这一原因也是引发心肌炎患儿出现心肌细胞损害、心功能减退及细胞丢失的一项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发生炎症的早期阶段表现最为强烈, 且与病毒的毒力强弱之间存在关系[5]。机体受到病毒感染之后, 会导致机体的各种免疫系统(体液免疫、自身免疫及细胞免疫)发生反应, 并对心肌细胞及氧自由基的损害及产生一定的介导作用, 最终导致更为广泛、严重的间质单核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 损害心功能。

磷酸肌酸钠的作用主要为高效供能, 能够有效的改善机体内的心肌细胞代谢, 保护心肌。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防止因心肌细胞发生过度感染而消耗ATP损伤心脏, 确保机体心肌细胞当中的高能磷酸水平;更加利于维持机体的心率正常、恢复受损的心肌收缩力[6]。维生素C是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抗氧化剂, 能够将机体当中的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给予心肌炎患儿使用维生素C的机制主要为抑制体内炎性细胞所产生并释放的各种超氧自由基, 进而降低其对患儿机体心肌的损害[7, 8]。与此同时, 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够有效的參与到患儿的机体糖代谢过程中, 进一步提高心肌代谢及营养性血流, 更利于心肌炎患儿恢复其受损的心肌功能[9, 10]。

综上所述, 给予VM患儿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的疗效确切, 可显著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患儿的心肌酶各项指标水平。

参考文献

[1] 袁泉, 张萍. 磷酸肌酸钠联合心肌康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实效性分析. 重庆医学, 2016, 45(10):1343-1344.

[2] 泮慧俐, 陈婉斐, 宋伟, 等. 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对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ICAM-1与MIP-1α及NGF的影响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22):5064-5067.

[3] 刘萍. 加用卡托普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6, 37(13):2015-2018.

[4] 罗进光, 张嘉宁, 王智彬, 等. 参麦注射液与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联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3):576-579.

[5] 陈慧玲, 杨巧芳, 王彦利, 等. 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特征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5):3406-3408.

[6] 杨蓉, 何翠竹, 王亚玲, 等. 替米沙坦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6):1319-1321.

[7] 刘春, 周慧, 蒋海清. 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10):142-144.

[8] 高阳. 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北方药学, 2017, 14(5):49.

[9] 龚一珍, 李少春. 环磷腺苷、维生素C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11):1556-1558.

[10] 肖秋林, 秦晓敏.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中国乡村医药, 2017, 24(19):9-10.

[收稿日期:2019-03-04]

猜你喜欢
维生素C
北美海棠组织培养中褐变影响因子分析
硫酸亚铁口服液配合维生素C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氧化苦参碱联合维生素C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
大樱桃汁维生素C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不同酸提取对维生素C测定结果的影响
川芎嗪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评价
补充维生素C对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ROS/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维生素C预防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