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价值及意义

2019-11-23 03:34:16潘庭全涂永强阙玲艳江民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盲肠肠梗阻结肠癌

潘庭全 涂永强 阙玲艳 江民镇

对于结肠癌来说,属于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癌症,主要是累及结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其发病仅仅是低于食管癌以及胃癌,对患者生命健康存在较大的威胁[1]。对肠梗阻来说,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症状,有研究指出在结肠癌患者中常出现肠梗阻,部分结肠癌患者是以肠梗阻来院就诊,需给予患者有效的诊断[2]。为评价CT 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价值和意义,选取2014 年5 月—2019 年3 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72 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5 月—2019 年3 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72 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48 例是男性,24 例是女性;患者年龄在41~76 岁之间,其平均是(52.12±3.52)岁;13 例患者听诊肠鸣音亢进,17 例患者可见肠型、16 例患者出现反跳痛和压痛。患者主诉腹痛、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等,以往出现过慢性梗阻症状,且多次急性发作,部分患者有腹部外伤史、手术史、炎症病史、出血等,主要表现是腹部压痛、反跳痛以及阵发性疼痛等,且不排便不排气。患者均做血常规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脏衰竭患者。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手术前,所有患者行X 线检查和CT 检查,X 线检查:多功能胃肠机,做腹部立位平片以及腹部卧位平片等检查。CT 检查:西门子16 排CT 机,嘱患者检验前一天服用缓解剂或者多食流体食物,防止肠道过于干燥。在检验当天,空腹进行检验,给予患者灌肠。主要扫描腹盆部,膈顶到耻骨联合下缘。常规扫描,层厚是5 mm,静注碘海醇对比剂(70~80 mL)进行增强扫描,速度为3.0~3.5 mL/s,静脉期70 s,动脉期30 s 时扫描,总共延迟240 s。医生借助影像学手段观察肠梗阻部位肿块存在与否,且观察肠管是否出现不规则狭窄,观察记录患者的肠梗阻形态,上述是结肠癌致肠梗阻直接的征象;医生通过观察梗阻肠段近端、远端处塌陷或者扩张与否,观察肠壁状态、肠腔内是否积液气体等,上述是结肠癌致肠梗阻间接的征象。

1.3 观察指标

在检查中或者检查后,观察CT、X 线对盲肠扩张、结肠癌肠梗阻以及结肠癌致肠梗阻因素等检出情况,并同术后病理进行对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情况

肠梗阻患者的CT 诊断正确率高于X 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143,P=0.000)。CT 这诊断对肠梗阻的病因检查率高于X 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87,P=0.000)。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情况

2.2 对比两种方法的盲肠扩张等检出情况

CT诊断盲肠扩张的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71,P=0.001)。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种方法的盲肠扩张等检出情况 [例(%)]

3 讨论

因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导致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使结肠癌的发病率在逐渐的增加[3]。超过10%的结肠癌患者的首发症状是肠梗阻。在临床中,结肠癌比较常见,分布主要是乙状结肠以及直肠等位置[4]。结肠癌患者大都是以腹部肿块、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性质改变、贫血等就诊,其中腹痛呈现不典型但进行性的加重,当存在转移或者侵犯浆膜时,会出现剧烈的腹痛,而且当合并肠梗阻时患者的阵发性腹痛会明显的加重。有些老年患者对腹痛敏感性降低,导致临床症状和病情不相符,加之习惯性便秘等因素干扰,就容易被误诊成消化不良;当患者存在便血情况时,大都会被误诊成“痔”,对早期诊断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当老年患者有腹部肿块、不典型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贫血等,就要高度警惕存在结肠癌或者并发肠梗阻。因肿瘤的存在,肠内容物因受阻而无法顺利运行,而出现肠梗阻[5]。对于肠梗阻症状来说,是结肠癌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当发生肠梗阻后,患者主要表现是胀、疼、吐以及闭等,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致使肠管的血运发生障碍,最后坏死,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6]。结肠癌患者的肠梗阻发生同肿瘤类型存在一定关系,在左半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以及右半结肠等好发,因右半结肠的胚胎起源于中肠,肠腔较大,但是左半结肠的胚胎起源于后肠,肠腔较窄,再加上内容物是残渣固体等,所以在左半结肠以发生梗阻。有研究指出:70%的大肠癌性梗阻实在左半结肠发生,而20%~30%是在右半结肠发生。结肠癌致肠梗阻是一种闭袢性肠梗阻,患者应尽快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解除梗阻以及切除肿瘤,但是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和风险都要高于限期手术,而且无法进行有效的肠道准备,所以在术前就要认真的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在术前还要尽量对不完全梗阻进行纠正,使急诊手术变成限期手术,尽量在1 周内实施手术治疗,减少手术用时,降低污染风险,预防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死率。而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在病症发生时,短期内在没有任何因素的影响下患者体质量出现骤然下降,致使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且结肠癌患者的早期发病的表现并不明显,当发现病症时大都处于中晚期,诊断准确率最高的诊断方式是病理检测以及电子肠镜检测,但病理检验会伤害到患者身体,电子肠镜检查需较长的时间,而肠梗阻的发病急,入院后患者往往需急诊快速手术治疗[7]。因此应尽早给予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有效、准确的诊断措施,患者术前主要是经CT、X 线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查。

在张明山等[8]的《CT 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探究》中,给予42 例患者X 线检查以及CT 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该研究的结果是:X 线的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是76.2%(32/42),而CT 的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是97.6%(41/42),X 线诊断的准确率明显低于CT 诊断,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X 线诊断的盲肠扩张检出率是33.3%(14/42),CT 诊断的盲肠扩张检出率是61.9%(26/42),X 线诊断的盲肠扩张检出率明显低于CT 诊断,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为探讨在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CT 诊断的价值和意义,选取2014 年5 月—2019 年3 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72 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是:CT 诊断肠梗阻的正确率高于X 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 检查对肠梗阻病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 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 诊断盲肠扩张的检出率高于X 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均显示,在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CT 检查的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X 线检查,通过CT 检查可有效检出结肠癌致肠梗阻。

有研究指出[9-10],腹部超声能够发现肿瘤,可及时确诊梗阻致使的腹腔存在大量的渗液,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重要的意义,但是该检查易受到肠梗阻导致的大量积液或者积气的影响,而难以探及到肿瘤回声;腹部CT 可详细了解腹内疝变程度、肿瘤位置和其他脏器的情况,利于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以及鉴别;钡灌肠以及腹部X 线可有效诊断肠梗阻,但是很难做出病因诊断。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检查,对于腹部平片检查,不能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也不能显示肿块对周围的侵犯情况。同X 线检查比较来说,CT 扫描的密度分辨率比较高,且还不存在重叠结构,CT 检查优势是可很好明确患者的肠梗阻性质以及位置,还可详细探查梗阻周围组织以及器官受损等情况[11-13]。而且还可直接观察到肠梗阻程度,并清晰显示患者结肠供血不足。还可较好的显示患者肠腔的气液平面以及扩张,还能显示患者肠腔内外、肠壁本身变化,可有效显示肠梗阻的移形带[14]。结肠癌致肠梗阻是一种闭袢性肠梗阻,患者应尽快手术治疗,而CT 检查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及时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CT 对结肠癌患者的梗阻部位、癌性梗阻病因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 线检查,便于医生准确及时的定位梗阻部位和明确病变程度,也为治疗措施的及时制定提供了准确依据。

猜你喜欢
盲肠肠梗阻结肠癌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 16:38:34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78例临床观察
横结肠脂肪瘤误诊结肠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