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 沈丽群 姚立鹏 孙统达
安全合理使用药物可降低用药风险,是医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主题[1]。据统计[2-3],我国每年约19 万人死于药品不良事件,且80%的用药错误发生在社区居民。因此,了解社区居民安全用药认知现状和影响因素,提高其安全用药意识及行为尤其重要。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 KAP)理论将人的行为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3 个连续的过程,是了解人对于某种事物的知识、态度以及行为影响的一种方式[4]。为了解宁波市社区居民合理用药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019 年5 月,对宁波市居民用药认知情况应用知-信-行理论进行了3 个方面调查,以期为制定完善的居民安全合理用药政策与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要求被调查者为宁波市常住人口,在宁波市工作生活满半年及以上的社区居民,年龄在16 周岁及以上,能听懂问卷内容,自愿接受调查。共发放问卷750 份,回收有效问卷705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0%。
2019 年5 月,从宁波市6 个城区中以单纯随机抽样法选择1 个城区作为样本地区,再在该区7 个街道中人流量较大的公园、广场与菜市场等地点,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居民进行结构式访谈及匿名问卷调查。调查表为课题组参照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设计的《中国居民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而形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状况等人口学资料,以及用药种类、用药数量等用药资料、社区用药知识指导情况,其中,用药知识问卷包括14个条目,用药态度问卷9 个条目,用药行为问卷12个条目。每条目均设“是”、“否”、“不清楚”3个选项,每题答对得1 分,答错或回答“不清楚”得0 分,最后累加各条目分值。问卷总分35 分,其中用药知识14 分,用药态度9 分,用药行为12分,分值越高,则说明用药知识、用药态度、用药行为越好。本次调查的总问卷表面效度及信度良好,Cronbach' s α= 0.85,检验水准α=0.05。
采用Excel 录入数据,以SPSS 24.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进行表述,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 正态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M(QL, QU)描述,秩变换建立模型分析,等级资料多因素采用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关性采取Spearman 相关分析。
本次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322 名(45.7%),女383 名(54.3%)。年龄17 岁~91 岁,其中17岁~25岁153名(21.7%),26岁~35岁147名(20.9%),36 岁~45 岁105 名(14.8%),46 岁~55 岁99 名(14.1%),56 岁~65 岁92 名(13.0%),66 岁~75 岁84 名(12.0%),76 岁~91 岁25 名(3.5%)。汉族684 名(97.0%),少数民族21 名(3.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11 名(15.7%),初中210名(29.8%),高中及中专176 名(25.0%),大专及高职134 名(19.0%),本科60 名(8.5%),研究生14 名(2.0%)。工人120 名(17.0%),农民54 名(7.7%),公司职员145 名(20.6%),机关事业单位45 名(6.4%),个体经商97 名(13.8%),服务人员70 名(9.9%),无业或下岗55 名(7.8%),其他119 名(16.8%)。与家人或伴侣同住574 名(81.4%),独居85 名(12.1%),其他46 名(6.5%)。过去1 年用药种类<2 种501 名(71.1%),2 种~5种168 名(23.8%),6 种~10 种27 名(3.8%),10 种以上9 名(1.3%)。每次用药数量≤5 粒627名(88.9%),6 粒~10 粒59 名(8.4%),11 粒~15 粒10 名(1.4%),15 粒以上9 名(1.3%)。一般资料交叉表见表1。
受访居民所在社区(街道)有合理用药知识讲座或咨询活动的247 名(35.0%),没有的458名(65.0%) ;参加过此类讲座或咨询的175 名(24.8%),未参加过的530 名(75.2%);表示愿意参加此类活动的366 名(51.9%),不愿意参加的124 名(17.6%),无所谓的215 名(30.5%)。
居民用药知识得分为10.0(10.0,11.0),各条目正确人数及正确率见表2,可见各条目正确率为54.5%~91.2%,正确率最高的是条目6“是否应按医生医嘱服药”,正确率低于60%的条目分别是条目5“药物不良反应会随着用药种类增多而增加吗”、条目12“抗菌药可以治疗和预防任何一种感冒发热”、条目13“抗菌药可以杀死任何细菌和病毒”。
居民用药态度总得分为8.0(7.0, 8.0),各分项评估结果见表3。
表1 宁波市社区居民基本人口学特征及其过去1 年用药种类分析(n=705)
表2 宁波市社区居民用药知识答题正确率(n=705)
居民用药态度得分经个案排秩转换后,将用药态度作为因变量,人口学变量及用药知识作为自变量带入一般线性模型,总模型P <0.01,总模型对转换后的用药态度得分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知识及人口学变量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用药态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4。
居民用药行为得分为9.0(9.0, 9.0),其用药行为的具体情况见表5。
按照居民用药行为得分将用药行为分为较好(≥9 分)与较差(<9 分)2 个层次并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情况和用药知识、用药态度作为自变量,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通过变量筛选,最终得到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用药知识、用药态度5 个自变量的Logistic 回归方程,相应的分析结果如表6 所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居民用药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应的用药行为得分见表7。
表3 宁波市社区居民用药态度评估结果(n=705)
表4 宁波市社区居民用药态度影响因素模型
将用药知识、用药态度、用药行为进行Spearman 相关分析,用药知识与态度间、用药态度与行为间、用药知识与行为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58、0.37、0.39,P 均<0.01。见图1。
图1 用药知识、态度、行为相关分析
用药知识方面,居民对需按医嘱服药了解度高,但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抗菌药的作用此类专业知识缺乏了解。这体现了居民对各类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依赖心理很强,不清楚抗菌药物的特性而认为其是万能药物,这种误区是目前国内很多居民用药认识的共同问题。有同类研究[5]也显示,大部分居民对抗菌药物并不了解,也并未正确认识感冒,对抗菌药物和输液仍然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另有学者[6]研究显示,居民在对抗菌药使用方面认知的正确率最低,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只要自己不滥用抗菌药,就不会产生耐药性。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抗菌药物社区宣传方面尚且不足[7]。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社区合理用药知识讲座或咨询活动非常少,导致大部分居民没有参加过此类活动。
大部分居民用药态度良好,但对用旧药、便宜药、国产药的态度不良。此外,39.9%的居民认为自己凭经验、感觉就能管理好日常用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用药知识影响居民的用药态度,与其他地区调查结果[1,8-9]相似但稍有差异。女性的用药态度优于男性;文化程度越高用药态度越好;随着年龄增长用药态度越差,可能由于老年人是用药的高峰人群,随着生理机能退化及长期使用药物,使他们心理上产生逆反情绪,导致用药态度不良。因此,传统的健康宣教可能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对于老年人用药态度的问题,应该积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多给予理解、包容与鼓励,以提高老年人的用药态度。
表5 宁波市社区居民用药行为情况(n=705)
表6 宁波市社区居民用药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表7 宁波市社区居民用药行为影响因素
居民用药行为方面,达一半以上的居民都会将过期的药品随手扔掉。有调查[10]显示,居民家庭剩余药品情况非常普遍,家庭药品合理储存及了解有效期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应通过各种用药宣教使居民合理储存药品并了解过期药品的危害,避免失效变质药品对居民的危害。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用药知识、用药态度影响居民的用药行为,与其他研究[8-9]相似。女性用药行为好于男性;小学及以下学历居民用药行为不如其他学历居民,研究生学历用药行为最佳;36 岁~45 岁中年群体风险最大,可能与该年龄阶段居民的用药行为过于相信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此外,用药知识与用药态度均影响居民的用药行为。
居民用药知-信-行相互影响,与其他研究[6]结果一致。由此可见,提高居民用药知识将提高用药态度与用药行为。除了用药知识讲座、用药咨询、发放用药知识宣传材料等传统宣传方式外,还应探索其他更多的方法。目前,浙江创建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走在全国前列,如杭州推出手机APP“社区健康通”服务,免费跟签约全科医生在线交流等[11]。宁波市试点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如“互联网+护理服务”等[12-13],初步取得了较好成效。作为驱动医疗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也应该积极探索“互联网+用药服务”的新路径,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实现药品配送、药师咨询、用药教育,从而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意识,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居民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