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部曲”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2019-11-22 10:17赵兴来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设计问题三部曲

赵兴来

[摘   要]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让学生借助形象思维观察、体验、悟道的过程。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教师博览精取,厚积薄发;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备而赏”;需要教师善于比较,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做好以上几点,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从而上好美术欣赏课。

[关键词]美术欣赏;博览精取;设计问题;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0-0016-02

美术欣赏是通过观察者的眼睛作用于美术作品(绘画、建筑、雕塑、工艺品等)而形成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形象思维活动。美术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观察、体验、悟道的过程。而面对一幅美术作品,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这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此,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那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该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呢?笔者的做法是以“三部曲”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一、博览精取,教师成为“杂家”

美术作品的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即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内容决定形式。美术欣赏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好的形式是菜肴的“色、香、味”,好的内容是菜肴的“营养成分”。有人说美术教师不能局限于美术作品,应该成为“杂家”,什么知识都要懂一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量阅读,尽量收集问题,哪怕是细小的问题也不放过。凡是能收集到的资料,都要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名家对于作品鉴赏观点的共性和个性,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充实和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知识系统。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其中两个少是有本质不同的,前一个少是肚子里没有东西,后一个少是厚积薄发的知识的精华,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就拿笔者执教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来说,课堂上,要让学生对教师的课感兴趣、满意,教师就得厚积薄发,捧出味道鲜美的“杂烩”。

众所周知,欣赏美术作品是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欣赏美术作品既要从视觉方面把握作品的形式、形象,又要体会感悟美术家赋予美术形象的内涵和意味;既要重视个体的欣赏感受,又要积极调动个体的联想、想象和体悟,获得有别于他人的独到审美见解。因此,要上出一堂高质量的美术欣赏课并不容易。在知识结构上,美术欣赏课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兼容性和交叉性,它包含历史、文学、军事、风俗等方面的内容。美术教师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善于筛选,精选出课堂上用得上的知识,让学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再以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例,欣赏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艺术巨匠的这幅作品,显然涉及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讲画,而不讲这幅画的创作背景,不讲历史,就不能讲得深刻;不跟同时代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就不能让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新授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美术欣赏课,笔者认为它属于边缘学科,由于它所具有的边缘性和前沿性,所以,美术欣赏课要上得有新意,切不可照本宣科。美术教师上课时必须做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才能生动,从而吸引学生。

二、设计问题,让学生“有备而赏”

欣赏者通过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感受、解读、领悟,才能体会到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欣赏美术作品时,欣赏者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笔者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就有这样的感觉: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是凭第一印象(直觉),而学生的直觉,无疑受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所以他们能感受到的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

作为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笔者的做法是设计问题,让学生“有备而赏”。

设计问题,就是先给学生出一些预习思考题,例如欣赏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观察画然后思考:列宾有哪些成就?他这张画的名气怎么会那么大呢?“有备而赏”,就是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去收集与欣赏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再对作品进行“欣赏”,这样学生不仅产生了欣赏的兴趣,也大大缩短了与欣赏内容的距离。

课上,教师出示要欣赏的作品图片后,不必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教师再补充一些新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讨论。仍然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然后鼓励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对列宾的这幅作品有什么欣赏体会。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及时评价并鼓励,语言要亲切。学生的回答如果不全面,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有了学生的参与,气氛就会好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善于比较,师生多做互动

美术欣赏不单是愉悦眼睛的活动,同时也是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的活动。只有通过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理性分析,才能深刻把握作品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异同,可以避免认识上的静止性和片面性,从而对所比较的事物有更明确、更客观的认识。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有了比较,就能够对作品理解得更为透彻,更加深刻、全面。

当然,美术欣赏课上的比较不以高低优劣为目的,它是通过对多方面的比较,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作品的长处及不足。例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笔者认为可以进行比较性教学。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如同中国的黄河、长江。伏尔加河岸边所发生的一切,正是画家对19世纪沙皇统治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形象反映。对于俄罗斯的那段历史,俄罗斯小说家契诃夫有过形象的描绘。读契诃夫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俄国人民在19世纪过的种种非正常的生活,看到当时真实的世界。作家用的是文字,画家用的是画作,形式虽然不同,但表现的内容却有相似之处,这就有了比较的空间。

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由于沙皇的残酷统治,俄罗斯人民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画面上,纤夫所拉的船实际上是俄罗斯沙皇的国家暴力机器。前面的老纤夫是老一代俄罗斯人民,他们在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没有生的希望。后面的两个纤夫在人们的视觉上不是在拉纤绳,倒像是在上绞架。安排在视觉中心的小纤夫用暖色描绘,寄托了画家的全部希望,是整幅作品的“画眼”,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要么小纤夫就像老纤夫一样过着被沙皇剥削的生活,要么就必须起来革命才能过上新生活。关于这一点,还可以和鲁迅的小说《药》进行比较。在鲁迅的小說《药》中,夏瑜坟上出现了花环,这一笔使整个现实主义作品的主题得以升华,不然则是纪录片的绘画,现实意义不够强烈。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读懂一幅画,空发议论远不如双边互动、拓展比较。

总之,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能仅仅是浮光掠影地看看,它需要反复感受、玩味、体悟,直到全面把握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我们就要不断研究探索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柳   紫)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设计问题三部曲
教学设计重在“设计问题”
重视审美创造彰显美术欣赏课魅力探究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便携式钓具包装设计问题及改善分析
解析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