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豪
【关键词】 学生;核心素养;乐学;反思;信息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133—0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責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这是总体框架,其落实要通过三个主要途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乐学善学
重点是培养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这一培养目标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相呼应,但现实中的学生正缺乏这一华夏先哲2000多年前就倡导的素养。目前很多学生对学习的价值欠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基本都是被动学习,不良学习习惯让教师头疼,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厌学成了常态,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无法进入最高层次的“乐学”境界。原因为:1.改革开放40年来的民富国强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了改变,失去了“为美好富足的生活而学习”这一外部动机的主导支撑;2.由教师“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所致,尽管改革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呼声在中国大地响彻了若干年,但由于评价方式等因素,它仍然释放着顽强的生命力,成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绊脚石。因此,急需要借落实核心素养的东风改变这些早已滞后的现状。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而求知欲、学习兴趣则是内部动机的主要因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就能激发内部动机因素,因为此方式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主要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学习,自我探究,遇到问题向老师或同学求助,可做到多能多学,多学多得,人人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从而能保持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便能养成自学习惯并自我总结学习方法,还会产生新的思路,培养出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其学会学习;而“满堂灌”的教学中,听不懂、跟不上时,无法解决,也就一无所获,自然扼杀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为学生没有机会自我实践和探究。学生发展这一素养的意义重大,因为传统的书本和课堂已成为获取知识的渠道之一,大量的学习要在课堂之外进行,互联网、媒体、报刊、活动、机构等拓宽了学习渠道,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亦即新课改的一贯倡导“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将来走向社会学无止境,需要此能力陪伴终身,还会自我发展和完善。
二、勤于反思
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这一素养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相呼应,但现实状况依然与之南辕北辙。原因为:中小学生的作业繁重是大江南北的普遍现象,唯分数评价机制使广大教师仍毫不懈怠地坚持着“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拼命争夺学生的时间资源,各学科老师为提高本学科成绩,尽可能多地额外添加学习资料,任课教师生怕本班成绩落后,铆足了劲布置作业,致使大部分学生为避免惩罚,作业直到深夜才完成,熬夜至凌晨一两点成了常态,此现状致使学生成天忙于应付作业,很难有时间思考、总结、复习所学或求助解惑,更不可能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第二天还会睡意浓浓,学习效率持续恶化。此情形下,学生的学习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难有自我管理和规划的机会,学习成了劳苦而无趣的厌烦之事,这也是必改无疑的现状。着重要改变评价机制,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时间还于学生,让其思考、总结、复习、求教、审视和管理自己的学习,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成长为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人。
三、信息意识
重点是培养学生: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信息时代是发展的必然,利弊共存,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其驾驭信息为自身和社会正面服务的能力。要通过课堂、班会、宣传等,以道德教育来落实这一素养。弘扬正能量是永恒的主题,道德教育永远在路上。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