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灵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145—01
课堂评价是指语文教师为了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采取的一种行为策略,其主要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对某些认识或者观念的取舍以及评判,随机性与过程性很强。同时,也没有规范且确切的答案。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来看,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评价语单调、评价价值导向不明、过分叫好捧场、评价语缺乏语文学科的特点等,长期下去,会严重地影响整体的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让课堂评价充满灵性,且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一、 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基础,提高评价的价值标准
为了让课堂的评价充满灵性,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基础,促进评价价值标准的提高。在教学中,有时候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入,且对词语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回答问题无个性感悟,且理解不深刻;学生的语言干巴巴,且很多内容不规范、不完整,教师也没有马上指出学生的不足,反而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盲目地运用“特别好”“很棒”“回答得不错”等评价语,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虽说教师给予学生好的评价语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教师没有深入钻研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因此也就无法准确把握语文评价的基本价值,且对学生的回答也无法做到心中有数。不着边际地夸奖学生,这样的评价毫无实质内容,也会弱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无形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应具体、准确。以教学《山行》一诗为例,笔者让学生们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句中的“生”字。这时,有一位学生回答:“我认为是出生或者产生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告知我们白云产生之处有人住在那儿。”笔者这样评价学生:“看得出来你思考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结合白云的特点去理解,并不是很恰当。”有学生补充:“我认为是白云环绕的地方住着些许人家。”笔者继续评价:“比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准确了很多。白云多、山高、诗人是从远处看的,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说道:“深山之中白云是缭绕的,且又飘飘悠悠,还有人居住山上。”还有学生举手回答:“应是隐约地看见几户人家坐落在白云环绕的山顶。”就这个课堂案例来说,教师评价学生以事物的特点为基础,并从诗人看到的、想象的两个方面出发去点拨学生,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思考热情。
二、 将学生的个体自由发展作为基础,突出个性化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具有的育人功能,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尽量从小细节去评价学生的优点,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词语的正确使用、语句通顺等,以表扬、微笑、点头等肯定学生。此外,对于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鼓励性的评价或许有些夸张,但是也能让学生形成一种强刺激,才能激励学生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兴趣爱好,主动关注学生,做学生的倾听者,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切不可盲目地批评与惩罚学生;同时也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能忽视学生。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课堂评价也要适度,让学生在强烈的现场感受中生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甚至是心灵感应,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价值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能将自身的价值观建立在自我辨析与认知上。
三、 以情育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教学应充满人文关怀,评价学生时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鼓励学生变得积极与勇敢起来。以教学《船长》一文为例,在课堂教学与评价时,教师要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情,辩中悟情,说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积极评价,使学生欣欣然投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艺术的评价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课堂评价时能恰当应用评价语言,并灵活使用评价方式,就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使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