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兰 吴卫卫 纪丽伟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妇产科,江苏苏州 215028;2.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浙江嘉兴 31400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活性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继而引发痛经、盆腔疼痛、月经紊乱甚至不孕症等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妇科炎症性疾病和子宫纤维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高达10%~15%的女性患有EMT,且好发于育龄期女性[1]。EMT 患者中30%~50%合并不孕症,不孕症患者中20%~50%合并EMT[2]。目前,以腹腔镜手术为基础,结合药物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的综合治疗方案,是临床EMT 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主要治疗策略[3]。术后妊娠情况是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广泛使用的EMT 分期标准为美国生育学会(AFS)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r-AFS),r-AFS 分期对EMT 制订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预测患者术后妊娠结局方面存在局限性。2010 年,Adamson 等[4]提出了一项新的评估标准,即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ndometriosis fertility index,EFI),并证实EFI 与EMT 患者术后妊娠密切相关。近年来,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于EFI 评分指导EMT 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方式的研究[5-6]。本研究以行腹腔镜治疗的EMT 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EFI 评分系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妊娠方式的预测能效。
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2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治疗的EMT 合并不孕症患者156 例为研究对象,98 例完成随访,其中原发性不孕52 例,继发性不孕46 例;年龄23~39 岁,平均(32.27±6.81)岁;不孕年限2~12 年,平均(4.53±1.18)年。
纳入标准:①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者;②近半年内未服用激素类药物者;③术前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10 mU/mL 者;④术前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值正常者;⑤术后病理诊断为EMT 者;⑥丈夫精液正常者。排除标准:①有腹腔手术、盆腔手术史;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④合并排卵障碍性疾病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衰竭等;⑤双侧输卵管不通畅者;⑥切除双侧输卵管者;⑧子宫畸形者,如纵隔子宫、宫腔粘连等;⑨男性因素不育者。
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在静脉全身麻醉下,实施腹腔镜手术,术中采集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确诊。随后以患者出院为起点,采用门诊复查或电子通讯等方式,每6 个月随访一次,连续随访3 年,记录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妊娠方式包括自然妊娠、促排卵妊娠和人工授精妊娠),直至患者妊娠或随访时间截止。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r-AFS 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4 期,观察3 年内患者的自然妊娠情况。采用EFI 评分系统[6]对患者生育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3 组,观察不同分组的患者3 年内自然妊娠情况。ROC 曲线分析EFI 评分对EMT 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方式的预测价值。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秩相关检验。Cochran Armitage 趋势检验比较不同r-AFS 分期及EFI 评分患者的自然妊娠率;ROC 曲线分析EFI 评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方式的预测能效。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r-AFS 分期标准,Ⅰ期EMT 患者20 例,Ⅱ期31 例,Ⅲ期25 例,Ⅳ期22 例,随访结果显示,EMT 患者术后3 年内自然妊娠比例与r-AFS 分期不相关。不同r-AFS 分期EMT 患者术后3 年内自然妊娠共51 例(52.04%),且术后1 年内自然妊娠的比例高于术后2 年及术后3 年的自然妊娠比例。Cochran Armitage 趋势检验显示,自然妊娠率随术后时间的延伸呈线性降低趋势(P <0.05),随r-AFS 分期的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P <0.05)。见表1。
表1 不同r-AFS 分期EMT 患者术后3 年内自然妊娠情况比较[例(%)]
根据EFI 评分将患者分为:9~10 分52 例,5~8 分25 例,0~4 分21 例。随访结果显示,EMT 患者术后3 年内自然妊娠比例与EFI 评分呈正相关(rs=0.529,P <0.01)。且不同EFI 评分患者术后1 年自然妊娠情况好于术后2 年和术后3 年,EMT 患者术后1 年自然妊娠率随评分的降低而降低,且呈现线性趋势(P <0.05)。Cochran Armitage 趋势检验显示,自然妊娠率随评分的降低而降低,且呈现线性趋势(P <0.05)。见表2。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FI 评分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Youden 指数最大时临界值为8.09 分时,预测敏感度为68.26%,特异度为52.64%。见图1。
表2 不同EFI 评分的患者术后3 年内自然妊娠情况比较[例(%)]
图1 ROC 曲线分析结果
EMT 是子宫内膜在子宫体腔面外的其他部位生长的一种良性病症,可致患者月经紊乱甚至引发不孕[7-9]。育龄期女性是EMT 的高发人群,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10],腹腔镜手术是EMT 的主要手术方式,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而且腹腔镜手术可以进行临床诊断。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创口小、精确度高、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周期短等优势[11-12]。此外,腹腔镜手术还能更清晰观察病灶并进行完全切除,有利于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腹腔镜手术在EMT 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3]。
目前,EMT 合并不孕症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14-15],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进展、男方因素等综合考虑。r-AFS 分期在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方面,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EMT 患者术后3 年内自然妊娠比例与r-AFS 分期不相关,且Ⅰ~Ⅳ期患者术后自然妊娠情况无递增或递减趋势,提示r-AFS 分期在预测EMT患者术后3 年内自然妊娠率方面存在的不足,Vercellini 等[18]的研究也证实,EMT患者术后3 年,AFS分期间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术后1 年内自然妊娠比例最高,提示术后1 年是EMT 患者自然妊娠的最佳时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随着时间延长,病灶复发、盆腔解剖结构改变的可能性增加。
通过量化患者的多项指标如年龄、输卵管功能、既往生育情况等,使得EFI 评分标准更加客观明确,EFI 评分系统能够综合评价EMT 患者的不孕病程,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制订诊治方案,提高EMT 患者的术后妊娠率[19-21]。本研究发现,EMT 患者术后3 年内自然妊娠比例与EFI 评分呈正相关性,即EMT 患者术后EFI 评分越高,术后3 年自然妊娠的比例越高,与李世杰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根据EFI 评分,将EMT 患者分为9~10 分、5~8 分和0~4 分三组,各组患者的术后1 年自然妊娠最高,与褚春芳等[23]的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中,EMT 患者在术后3 年内自然妊娠率为52.04%,且术后1 年内自然妊娠率为88.24%,可能是因为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患者年龄增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或EMT 复发、进展加重,导致自然妊娠率下降。Vercellini 等[24]的研究也证实EMT患者腹腔镜术后1 年是最佳妊娠时期,鼓励患者把握时机、积极试孕,若未能自然妊娠,积极采取助孕措施。此外,研究显示EFI 评分5~8 分及0~4 分患者3 年内自然妊娠比例较低,提示此类EMT 患者的生育能力低,建议采取助孕措施,以便提高术后妊娠率。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 为0.723,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Youden 指数最大时临界值为8.09 分,预测敏感度为68.26%,特异度为52.64%。提示以8.09 分为预测临界值,误诊率相对较低,但漏诊率较高,与钱睿亚等[25]关于EFI 评分对EMT 患者术后妊娠的预测价值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EMT 患者术后3 年内的自然妊娠率与患者EFI 评分呈正相关。EFI 评分对EMT 患者术后自然妊娠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是评价EMT 合并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