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化瘀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

2019-11-22 04:05毛德文石清兰柏文婕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0期
关键词:温阳化肝细胞乙型肝炎

吕 超 毛德文 覃 倩 石清兰 柏文婕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一区,广西南宁 530023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 万,每年约100 万人死于HBV 相关的终末期肝病[1-2]。在我国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占整个肝衰竭的90%以上,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对于ACLF 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肝移植术、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然而高昂的医疗费用,肝源及血浆的缺乏限制了其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探寻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及早缓解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研究治疗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紧要目标。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ACLF 患者的效果日益凸显,已有大量文献研究及报道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肝衰竭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并得到了广泛认可。温阳化瘀退黄方是在肝衰竭“毒邪-毒浊”病因学说基础上由解毒化瘀颗粒基本方化裁而来,治以扶阳培土、解毒化瘀退黄,长期应用于临床治疗ACLF,在促进黄疸消退和降低肝衰竭的病死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温阳化瘀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相关ACLF 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3 月~2018 年3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肝病科就诊的70 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9 例;年龄31~71 岁,平均(47.8±10.8)岁;18 例早期,9 例中期,8 例为晚期。观察组男25 例,女10 例;年龄28~72 岁,平均(48.6±9.2)岁;早期16 例,中期12 例,晚期7 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2012 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提出的ACLF 诊断标准[3]:①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 倍或以每日1 倍标准值上升;③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INR≥1.5);④失代偿性腹水;⑤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

1.3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黄疸诊疗指南》[4]中有关黄疸的内容,中医辨证分型属阴阳黄证,以身、目、尿黄为主要表现,伴痞满食少;可有轻微的口干和/或口苦;舌淡或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或白腻,或淡黄腻;舌下脉络迂曲、紫暗,病程稍长。

1.4 纳入标准

①入组患者符合2012 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提出的ACLF 诊断标准及符合《黄疸诊疗指南》[4]中有关黄疸的内容,中医辨证分型属阴阳黄证;②入组患者年龄18~75 岁;③入组患者均为HBV感染患者;④入组患者意识清醒,自愿参与本项研究,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②合并甲、丙、戊、丁型肝炎者;③合并心脑血管血液系统等原发或继发性疾病者;④原发性肝癌患者或合并其他肿瘤疾病者;⑤合并有精神、癫痫等神经方面疾病而不能自我约束者。

1.6 剔除标准

①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予以剔除;②纳入对象未按研究方案用药者予以剔除;③住院治疗不足2 周者予以剔除;④资料不全难以判断疗效者予以剔除。

1.7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基础治疗:予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生产商:长春长庆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H22026215)护肝降酶、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生产商:重庆药业制药,批号:H19991067)护肝、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生产商: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批号:H20053154)促进肝细胞生长、前列地尔注射液(生产商: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号:H20094203)改善循环、恩替卡韦分散片(生产商: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00018)抗病毒治疗等。一般支持治疗:尽量卧床休息;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进食不足者可予静脉补充足够液体及维生素;控制低蛋白血症,采用血浆及人血白蛋白支持疗法,必要时可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预防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及时对症处理,防止低钠、低氯、低钾血症和碱中毒的出现。防治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等常见并发症。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温阳化瘀退黄方,温阳化瘀退黄方由茵陈30 g、附片10 g、白术12 g、赤芍30 g、虎杖10 g、丹参20 g、郁金15 g、葛根10 g、薏米30 g 组成,患者伴高度腹胀者加莱菔子10 g、沉香10 g;伴皮肤瘙痒者,加牡丹皮10 g、秦艽10 g;伴鼻齿衄血或肌肤瘀斑者,加紫草10 g、白茅根10 g;伴发热者,加黄连6 g、黄芩10 g、栀子10 g;伴热毒煽动肝风而见颤动、抽搐者,加羚羊角15 g(先煎)、钩藤20 g、珍珠母20 g。用法:每日1 剂,水煎200 mL,分两次温服,统一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煎药房煎成。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 周,观察24 周。

1.8 观察指标

1.8.1 临床症状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身目发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情绪抑郁、腹胀如鼓、口苦、大便秘结、尿黄、厌食油腻、水肿、小便不利等11 个症状进行评分,采用0~8 分制,0 分无明显症状,2 分有轻度症状,4 分有中度症状,6 分较重度症状,8 分有重度症状,总分88 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

1.8.2 实验室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凝血功能[PTA]、血氨等实验室指标检测,收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TBiL、ALT、AST、ALB;血栓止血分析仪检测PTA;酶法检测血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情况。

1.8.3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以及《2012 年肝衰竭诊疗指南》[3]拟定近期总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者身目尿黄、乏力、腹胀等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TBiL 指标基本恢复正常、PTA 恢复正常,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患者身目尿黄、乏力、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TBiL 降低50%以上或PTA 升高50%以上,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患者身目尿黄、乏力、腹胀等症状均有好转,肝功能指标有所好转、TBiL 降低25%~50%或PTA 升高25%~50%,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症状、体征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善或临床症状加重,甚至死亡,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8.4 其他 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两组治疗24 周后存活率情况。

1.9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氨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BiL、ALT、AST 及血氨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LB、PTA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氨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氨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B:白蛋白;PTA:凝血酶原活动度

2.3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8 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2.5 两组治疗24 周后存活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时24 周的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35 例患者中有13 例死亡,22 例存活,存活率为62.86%;观察组35 例患者中有5 例死亡,30 例存活,存活率为85.71%。观察组治疗24 周后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依据ACLF 黄疸、腹水、乏力等临床特征可将其归纳于祖国医学“黄疸”“急黄”范畴。关幼波教授[6]认为本病缘由痰湿、热毒蕴结内陷,弥漫三焦,毒火攻心以致清窍蒙闭。谌宁生教授等[7]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毒”“瘀”,病情传变迅速,极易耗伤营血。毛德文教授[8]自谌宁生教授基础上,提出“毒邪-毒浊”学说,“毒”为致病之因,“瘀”“痰”为病变之本,互为因果,三者胶结发为本病,治疗关键在于解毒化瘀,凝练出验方解毒化瘀颗粒(桂药制字Z20110004)。ACLF 病机可概括为毒浊致伤于肝,毒浊交织,脾失健运,阳气衰微,运化无力,气无从生,气虚无力,血行不畅则血瘀;气虚日久,必损及阳,阳虚及阴则阴阳俱虚。阳虚发黄证为ACLF 主要证型,依据肝衰竭“毒邪-毒浊”学说,ACLF 患者的治疗中应注意在解毒化瘀的基础上加强温阳健脾治疗,治法当以扶阳培土、解毒化瘀退黄为主,温阳化瘀退黄方系解毒化瘀颗粒基础上化裁而来,长期应用于临床治疗ACLF,在促进黄疸消退和降低肝衰竭的病死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温阳化瘀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相关ACLF,总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温阳化瘀退黄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AST 及血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LB、PTA 水平高于对照组。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相比,温阳化瘀退黄方可明显提升患者半年的生存率。其原因可能是观察组针对乙型肝炎相关ACLF 阳虚瘀毒证的病机进行辨证施治,采用温阳化瘀退黄法进行治疗。温阳化瘀退黄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附子补火助阳,散寒祛湿,白术健脾祛湿,以助退黄,三者共为君药;臣以赤芍、紫草、白茅根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郁金疏肝解郁;加丹参活血化瘀;虎杖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葛根升阳解肌;薏苡仁健脾利湿,以助退黄。依据现代药理学显示茵陈所含黄酮类成分具有很强的保肝、利胆活性,可以有效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9]。附子能够加速肝细胞内能量消耗,提高细胞内能量储备,增加肝细胞活性[10-11]。白术提取物可有效降低血清中转氨酶含量,增强肝脏抗氧化活性,减少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缓解肝脏肿胀[12]。赤芍中的芍药苷可以明显抑制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保护肝细胞[13]。紫草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有效抑制肝脏中的氧化活性反应,清除血清中的炎性因子,保护肝脏[14]。郁金可以抑制肝脏细胞中炎性因子的表达,调节肝组织免疫平衡,减轻炎性反应[15]。丹参多糖能够抑制iNOS mRNA 及其蛋白的表达,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进而抑制炎性反应,缓解肝损伤[16]。虎杖可清除肝细胞中过氧化脂质,降低血清中转氨酶含量,保护肝脏[17]。葛根素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抑制肝细胞凋亡等机制对肝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18]。此外,前期实验表明,温阳化瘀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相关ACLF 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拮抗肝衰竭;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肝脏微循环障碍;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促进肝细胞增殖再生等方面保护肝细胞,促进疾病恢复[19-22]。

综上所述,温阳化瘀退黄方可有效改善乙型肝炎相关ACLF 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探索解毒化瘀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ACLF提供了依据。

猜你喜欢
温阳化肝细胞乙型肝炎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的研究进展
含附子-半夏温阳化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毒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温阳化浊通络方对Wnt—1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及迁移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温阳化饮和健脾利湿法治疗颈心综合征
SIAh2与Sprouty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