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层面视域下的学术论文评价资源审视

2019-11-21 03:04张大群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研究型语篇

张大群

(南昌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一、引言

学术论文通常被认为是对知识的客观呈现,是纯粹报道科学事实的,描述的是“冰冷的硬事实”(cold hard facts)(Bernhardt 1985:163)。然而,学术论文旨在说服读者和学术团体接受写作者的研究成果,认同其论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学术论文的语类说服目标决定了作者的知识建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人际资源。评价作为人际意义的核心成分,指的是“作者或者说话者对其所谈及的实体或命题的态度、观点和感情”(Thompson & Hunston 2000:5),是“实现语类说服目标的引擎”(Partingtonet al. 2013:46)。Anderson & Bamford(2004:7)指出“评价构成的是学术论文语篇论证结构的真正支柱”。学术论文的传统客观标签和明确的修辞目标二者直接促成该语类复杂微妙的评价资源配置,学术论文评价研究因此一直是语篇分析学者的兴趣和挑战所在。聚焦学术论文评价研究的博士论文或专著主要有 Hunston(1989)、Thetela(1997a)、Charles(2004)、Hood(2010)和 Pho(2013)等。2003年,“学术语篇的评价”专题会议在意大利召开,会后出版了两本影响力较高的论文集(Del Lungo Camiciotti & Tognini-Bonelli 2004;Tognini-Bonelli & Del Lungo Camiciotti 2005)。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也于2003年出版特辑“学术语篇的评价语言”(Mauranen & Bondi 2003)。上述研究,就学科领域而言,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就研究方法而言,既有基于文本细读的定性研究,也有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更有综合运用两种方法的研究;就研究对象而言,涵盖学术论文各个部分,包括摘要、引言、方法、讨论和结论等。不可否认,学术论文评价研究的整体繁荣与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作为一个系统的全面形成(Martin 2000;Martin 2003;Martin & Rose 2003;Martin & White 2005)不无联系,虽然评价理论是学界公认的关于语篇评价研究最为系统深入的分析框架(Bednarek 2006:32;Thompson & Hunston 2008:308),但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运用评价理论。与国外学界不同的是,自王振华(2001)将评价理论引入以来,国内学术论文评价研究基本以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例如,运用介入系统探讨硕士论文结论部分的人际构建(岳颖 2011),运用级差系统研究学术语篇的修辞劝说(张滟 2008),以及运用态度系统分析科技论文的评价(徐玉臣 2009)。

已有研究揭示了学术语篇评价意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关于评价的词汇语法实现、评价的学科差异等成果更是直接指导学术写作教学,毕竟评价的有效表达一直是学术写作的特殊难点(Hood 2004;Hyland 2012a:145)。与此同时,我们应意识到,学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不同类型评价资源在学术语篇整体构建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及其间的相互影响,也缺乏较易操作的分析框架。李战子和胡明霞(2016)指出研究者在语篇分析量化统计时通常不对评价资源加以区分,因而也就不能有效辨别不同评价资源与语篇主旨关联程度的差异。我们认为,从语篇不同层面审视学术论文的评价资源不失为一种富有成效的研究路径。本文借助Sinclair(1981/2004)的语篇层面理论,分别从语篇自主层面(autonomous plane)和互动层面(interactive plane)探讨学术论文评价资源,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学术论文的语类说服。

二、语篇层面与学术论文评价资源

Sinclair(1981/2004)认为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一方面是经验的渐进式记录,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交际参与者之间连续不断的协商过程。前者称为语篇自主层面,强调语篇生成的结果和成品形式。自主层面不断将外部世界经验内化入语篇,外部经验逐渐积聚形成语篇自主层面。之所以称之为自主层面,是因为该层面只涉及语篇内部,关注语篇主题内容组织,而与语言连接外部世界的方式无关。后者称为语篇互动层面,强调语篇动态生成过程。语篇建构中不同声音之间的对话、语篇应有的效果、语篇行为以及语篇应纳入的外部世界特征都可以是互动层面的研究议题。Sinclair 以图1 表示语篇的两个层面。曲线代表圆周的一部分,圆周内的一切均与语言相关,圆周外是现实世界,互动层面可视为现实世界和语言内部世界之间的接口。

图1 语篇的自主层面和互动层面(Sinclair 2004:58)

Hunston(2000)从作者和读者角色来解读语篇的两个层面。她指出,在自主层面,作者是信息传递者(informer),告知读者语篇主题内容;在互动层面,作者是语篇建构者(text-constructor),通过和读者协商,告知读者语篇结构。Hyland(2005)的元话语三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为系统地识解自主和互动层面。Hyland(2005:38)指出,作者一方面有话要说,另一方面怎么说则取决于作者对于读者接受的预期。前者即语篇的命题内容,后者即元话语。元话语第一原则强调了其和语篇命题内容的区分,并将这一区分对应于Sinclair 的语篇互动和自主层面。元话语第二原则强调元话语表达的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这也是元话语等同于语篇互动层面的本质使然。元话语第三原则区分了语篇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指出元话语仅指涉内部关系,即语篇内部论证步骤的逻辑关系,不同于外部现实世界活动之间的联系①第三原则认为元话语指涉语篇内部关系,措辞上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误将元话语和语篇自主层面相联系,因为Sinclair 明确表明自主层面只关注语篇内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语篇自主层面谈论的对象是外部现实世界,也就是语篇的命题内容,但现实世界内容一旦进入语篇,便不再和外部世界发生联系,这便形成自主的含义。笔者认为,Sinclair 应该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自主”一词。关于“自主”一词,Hunston 在和笔者的邮件交流中这样说道:“我不确定(我想Sinclair 本人也不确定)‘自主’一词是不是描述这一语言现象的最佳用词。”互动层面虽然聚焦的是语篇内部的命题论证,也就是元话语第三原则说的篇内关系,但篇内命题论证必然涉及不同声音之间的对话,因此构成互动。“命题”一词同时用于描述自主层面和互动层面,但意义不同。前者指的是语篇主题内容,如Hyland(2005)使用propositional material 表述,后者指的是通常由陈述句表达的语义判断。。元话语概念实际上区分了语篇的命题层面(或者说 “主题内容层面”)和元话语层面,与Sinclair 语篇层面理论一样,均以一种更为动态的视角审视语篇。语篇存在不同层面的说法得到学界的普遍接受,即使在文学界,也有文本的故事(story)与话语(discourse)之分(Chatman 1978)。尽管对于语篇分层,不同学者可能使用不同术语,但大体指涉还是相同的②如Moreno & Suárez(2008)研究书评语类评价资源时提出命题、元话语和修辞三个层面,其中命题层面就是Sinclair 的自主层面,元话语层面相当于互动层面,修辞层面涉及如何平衡书评语类中批评和赞扬的正负评价极性。本文选取自主层面和互动层面这对术语,避免使用“元话语层面”,主要原因如下:元话语和评价意义的词汇语法实现的部分重合导致了学界倾向于将二者看作是紧密相关的,但二者实际上是截然不同的概念(Ädel 2005)。。

Hunston(2000)首先将语篇层面理论应用于包括学术论文在内的说服类语篇的评价研究,并且区分了评价的两种功能:状态(status)和价值(value)。前者将评价对象事物化(thing-ness),后者给评价对象赋值。自主层面评价反映了作者观察世界的角度,评价对象指涉世界实体(entity)。互动层面评价对象是命题(proposition),每个语句的命题类型(如事实、假设、评估等)和命题来源(作者本人还是他人)决定了该命题的状态,即作者所宣称的命题和世界之间的一致程度,或者说作者对于命题的确信度(certainty)。该命题同时被赋予积极或消极价值。Thompson(2014)在阐释“评价套盒综合征”(Russian Doll Syndrome)时,也提出应在语篇不同层面审视评价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消解评价套盒这种复杂的意义层级现象,而且可以识别不同评价资源的不同语旨贡献力。他以例(1)加以阐释:

(1)On the other hand,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patient does not go too far in the other direction either.Some people are too careful about not misleading the prescriber and so they ignore changes until they are absolutely certain.(Thompson 2014:63)

例(1)出自医学教材。第二句的too careful 暗含了对于some people 的负面评价,但作者的主要目的并非和读者协商这一评价,该负面评价的功能是解释扩展第一句的观点。第一句的命题信息the patient does not go too far in the other direction 被评价为important,才是作者想要读者接受的观点,也是语篇继续展开的推动力。Thompson 指出与其将第二句评价看作第一句评价的激发标记(token),不如将两个评价视为源自语篇不同层面。他借Thetela(1997b)关于学术论文评价对象的研究型评价(Research-Oriented Evaluation,ROE)和话题型评价(Topic-Oriented Evaluation,TOE)之分,认为第一句表达研究型评价,第二句表达话题型评价。Thompson 和Hunston 基本持相同观点,认为具体到学术论文,语篇自主层面对应的是话题型评价,互动层面对应的是研究型评价③Thompson(2014)甚至提出互动型评价(Interaction-Oriented Appraisal)和话题型评价之分。我们虽赞成用更具宽泛意义的互动型评价代替研究型评价,但互动型评价和话题型评价的分类不符合分类学准则,前者依据评价是否产生互动,后者依据评价对象是否是话题。。我们认为这一对应多数情况下可行,因为研究型评价涉及研究过程本身的各个方面,如研究结果、研究数据和研究方法等,正是作者和读者协商从而达成一致的对象,通常呈隐性,存在于互动层面;而话题型评价极为宽泛,指的是学术论文所研究的事物,因具体学科和论文而异,并不构成研究本身,通常呈显性,存在于自主层面,并不构成语篇参与者互动的对象。Hood(2004)给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她认为,大部分显性态度指向主题域(Field of Domain),即 Thetela(1997b)的话题型评价,很少涉及研究域(Field of Research),即Thetela(1997b)的研究型评价。但是,话题型评价也完全可能以命题的隐性方式出现,呈多声(heterogloss)(Martin & White 2005)互动;研究型评价也可以呈显性,以单声(monogloss)(Martin & White 2005)拒绝互动的实体形式出现。Thetela(1997b)的研究型评价和话题型评价基本呈显性,如例(2):

(2)The importance of this result is that it shows that age may affect the levels of performance that people attain at any point during an unusually prolonged experiment,but without also altering the rate at which they learn a complex skill.(Thetela 1997b:104)

Thetela 认为例(2)中有一处研究型评价,即The importance of this result,研究结果被赋予积极评价。显然,该评价并非位于互动层面,其单声呈现方式关闭的是对话空间,因而处于自主层面。类似的其他表述,如a great deal of research、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等研究型评价常见于学术论文,且位于自主层面。话题型评价也完全可以出现在互动层面,由命题实现。虽然例(2)中的unusually prolonged experiment 和 complex skill 两个话题型评价均处于自主层面,但由 age may affect the levels of performance 实现的话题型评价针对的是以命题形式出现的话题信息,情态动词may 开启了对话空间,使得该话题型评价处于互动层面。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话题型评价和研究型评价均可出现在学术论文自主和互动两个层面,虽然前者倾向于出现在自主层面,后者更多地出现在互动层面。

任何语类都会同时拥有自主层面和互动层面,但会因为语类目标的不同而突出其中一个层面。相对于自主层面显著的旅游指南、产品说明书等信息型语类,说服特质较强的学术论文语类则互动层面更为突出,强调众多声音之间的对立和融合。Hunston(1993a:71-72)指出,学术论文的评价和意识形态不是同质均匀的,而是各种矛盾观念复杂微妙的融合体。Hyland(2005:39)认为,学术语篇更加关注文本内部论证和读者,并非外部经验世界。可以认为,学术论文的自主层面服务于互动层面,互动层面涵盖了自主层面。

借助Sinclair 的语篇层面理论,分别从自主和互动两个层面探讨学术论文的评价资源,合理纳入学术论文评价特性,可以有效阐释该说服型语类高度复杂的评价意义,为该语类的评价研究提供易于操作的分析框架。或许因为学术论文修辞目标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互动层面论证的有效展开,已有研究较为忽视自主层面的探索,特别是自主层面的话题型评价未能得到应有重视。我们将从自主和互动两个层面分别探讨学术论文的评价资源,在论述自主层面评价的同时,关注其和互动层面评价之间的联系。

三、学术论文自主层面的评价资源

学术论文自主层面评价之所以为“自主”,是因为其词汇语法实现呈绝对显性,呈现方式上表现为单声评价,因而关闭了和语篇其他声音对话的空间。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什么话题型评价多居于自主层面。学术论文研究的话题多种多样,大话题还可以包含若干次话题,难以穷尽,也难以分类。针对世界实体的话题型评价通常并不构成语篇参与者的协商对象,和语篇论证过程也无直接联系,如例(2)的unusually prolonged experiment 和complex skill,无须考虑其他声音的介入,评价价值是以实体experiment和skill 的特质(attribute)出现的。Thetela(1997b)指出,对于研究人员而言,话题本身并无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评价的话题和负面评价的话题都是同等有意义的话题,构成研究对象。例(3)的话题,即the English /r/ - /l/ contrast 对于日本本族学习者来说是一个problem,被赋予负面评价,但从研究角度出发,又具研究价值,由important 实施了积极评价。

(3)To take another example,the English /r/ - /l/ contrast is known to represent an important learning problem for Japanese native speakers,owing to the absence of a phonemic contrast between /r/and /l/ in Japanese.(Thetela 1997b:106)

尽管话题型评价难以分类,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其和语篇论证过程的关系紧密程度,将其区分为论证相关话题型评价和论证无关话题型评价。虽然后者在话题型评价中占绝大多数,但不能因此忽视对前者的研究。论证相关话题型评价尤其可见于学术论文引言,如例(4)中的保护生态学领域的论文引言(粗体标示评价):

(4)Tropical-forest nature reserves are experiencingmountinghuman encroachment,raisingconcernsover their future viability even in remote areas.Long-term maintenance of nature reserves in economically marginal areas of the topics is particularlyproblematicalbecause protection is based onseverely restrictedfunding from politically and administrativelyweakgovernments.Many tropical forest reserves consequently operate onskeletalbudgets,are chronicallyunderstaffed,lackthe most basic infrastructure,andcannotcount on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support to enforce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Suchfrailtiesrender reserves susceptible to a wide range ofillegalactivities—hunting,fishing,logging,mining,land clearing—carried out by both individuals and corporations.Worse,the frequentinabilityof guards,who are oftenunarmedandlackingauthority to make arrests,to prosecute violators leads to a generaldisregardof reserve boundaries and regulations.(转引自 Samraj 2002:5)

例(4)一系列的显性负面评价围绕话题展开,揭示了热带森林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的诸多问题,涉及环境、保护措施和政府管理等。负面话题型评价资源的累积进而表明论文研究议题的重要性,论文需要解决的是现实世界的重大实际问题,作者也因此成功确立研究领域(Swales 1990)④Samraj(2002)认为例(4)以现象世界(the phenomenal world)叙述而非知识世界(the epistemic world)描述来确立研究议题的重要性,可能是因为保护生态学还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没有多少前期文献。此处针对现象世界的评价正是话题型评价。。与大部分话题型评价不同的是,此类话题型评价虽也处于自主层面,但却间接促进了作者论证,服务于互动层面的论证展开,我们称之为论证相关话题型评价。可以认为,论证相关话题型评价连接了学术论文的自主层面和互动层面。当然,研究型评价也可出现在自主层面,如以下出自NEW-JDEST 学术英语语料库的例(5):

(5)Although studies have beensuccessfulin identifying a number of variables which contribute to sickness absence(see Kivimakiet al.,1997,for a review),much of the variance in absence behaviour remainsunexplained(see reviews by Bycio,1992;Fried & Ferris,1987;Harrison & Martocchio,1998;Johns,1997).The reason for this may be twofold.First,studies havefailedto systematically examine...However,previous studies have generallyneglectedto explore the degree to which absenteeism is influenced by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noise or crowding(Johns,1997).Second,studies have alsofailedto investigate how job and personal factors moder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foc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ckness absence.As a result,there isa paucity of evidenceon how configurations of variables from different levels(organizational,job and personal)affect absenteeism.

例(5)除了unexplained 属于论证相关话题型评价之外,其他粗体标示的显性评价指向前期研究,为研究型评价。这些评价无论是以研究实体的特质出现(successful、a paucity of evidence),还是以绝对极性的方式实现(failed、neglected),都不给其他声音留有空间,语篇是单声向前推进的。研究人员普遍忽视这种显性研究型评价,即学术论文自主层面的研究型评价,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已有研究分别将自主层面、互动层面与话题型评价、研究型评价关联,认为自主层面不存在研究型评价。这和研究者认为话题型评价趋向显性,研究型评价倾向隐性不无关系。第二,学术论文在评价研究实体时,无论是作者本人观点、作者赞成的其他论点,还是作者认为不妥甚至错误的其他观点,评价的词汇语法实现因为考虑到礼貌因素(Myers 1989),避免给同领域学者构成面子威胁而呈隐性。因此在谈到研究型评价时,学界较为忽视显性研究型评价。但是,学术论文作者过于注重隐性评价,忽视运用显性研究型评价,最终会不利于其身份构建和团体认可。Lee & Deakin(2016)对比一语和二语本科英语说服型论文写作,聚焦立场(stance)和介入(engagement)资源的分布差异,指出与一语学习者不同的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二语学习者未能充分注重作者身份构建。我们认为显性研究型评价正是构建身份的重要资源,理应引起关注。实际上,作者在展现自身学术能力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科群体,使自己的研究融入学科共同体,满足共同体期望;另一方面又要批判式介入,明确表达自己观点。正如Hyland(2012b)指出的,学科是一种独特的学术文化,具有特定话语规范和惯例,作者总是面临共性与个性、归属与独立的紧张关系。Cameron(2012:249)也表达了相同观点,认为“论文作者和写作教师都会面临一个两难困境:如何磋商——并帮助学生磋商——如下三对彼此竞争的主张,即自我宣称与自我隐匿、个人创造与机构权威、个人贡献与团体期待”。

四、学术论文互动层面的评价资源

写作者论点的确立过程离不开大量文献转述,因而学术论文存在众多不同来源的研究者声音。作者转述目的或是指出已有研究不足,建立研究空间(Swales 1990),或是加强自身论证,促进作者本人论点的接受认可。Hunston(1993b)将学术论文视作各种声音或观点的“争斗场”,并将学术论文的知识断言二分为:作者拟建构的观点(Proposed Claim)和他人已提出的对立观点(Opposed Claim)。不同观点形成的声音网络显示知识最终是在语篇参与者协商互动的过程中得以创造。我们认为,互动参与者还应包括支持作者观点的学术团体内其他研究者的声音(Favored Claim),正是这三类声音的交织融合构成语篇论证的核心驱动力,推动语篇向前发展。当然,三类声音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应是作者拟建构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图2,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作者赋予其他研究者声音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

图2 学术论文语篇论证的三类声音

不同于自主层面的显性研究型评价,互动层面的研究型评价较为隐蔽,给评价极性的准确识别造成困难。因此,针对此类隐性研究型评价,我们需要一个更为明确的评价标准。Thompson & Hunston(2008)指出评价标准取决于目标实现(goal-achievement)和一致(fit),也就是说,凡是研究方法或者研究结果实现了研究人员或其所在学科群体的目标,或者研究结果和研究意义与原理或假设一致,即为正面评价,反之则为负面评价。他们用例(6)作了解释:

(6)(a)To resolve this question,we decided to analyze the data derived from an ongoing MDR-1 chemoprotection trial for advanced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to test whether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in the GM-CFU population are actually contributing to the posttransplant repopul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and marrow hematopoietic cells...(b)The data from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transduction(as measured by a GM-CFU plating assay in taxol)immediately posttransduction was the same in the suspension and stromal transduction protocols...(c)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GM-CFU cells from the suspension method are not contributing to the hematopoietic recovery immediately posttransplantation...(Thompson & Hunston 2008:308)

Thompson & Hunston 认为例(6)中的(b)和(c)句的实验数据因为实现了(a)句的研究目标(to test whether the...cells are actually contributing to...)被赋予正面评价。(a)句的假设(whether 引导的从句命题)在(c)句被给予负面评价,因为其与作者实验结果不一致。需要注意的是,(b)和(c)句的评价对象最终是作者本人研究,也就是图2 的Proposed Claim。作者对自己研究的评价通常都是积极的,并且这种积极评价基调贯穿整个语篇。结合学术论文语篇论证的三类声音(图2),我们认为在设立评价标准时,首先需要区分评价对象是作者本人研究还是他人研究。前者究其本质无标准而言,因为始终是正面评价,作者一般不可能对自己的论点持否定态度,何况作者还要说服学术团体接受自己观点。作者本人研究可以由一种表象极其客观的方式呈现,因为“句子中的评价越不突出,就越有可能成功操纵读者”(Thompson & Hunston 2000:9),如(b)和(c)句都以研究数据为主语,而非作者本人。作者本人研究还可以是强调式断言(如I argue that...),以突显作者身份。无论何种实现方式,作者对其所表达的以命题形式体现的论点持肯定态度,因而无评价标准可言。但当评价对象是他人研究时,即图2 的Opposed Claim 和Favored Claim,作者通常较为谨慎,运用的常见策略包括主语和转述动词的选择。研究人员作主语的句子往往指向他人研究,特别是作者反对的观点。而研究数据或者结果等作主语的句子往往指向作者赞同的观点,尤其是作者本人的论点。Hunston(1993b)指出例(7)正是利用了主语之间的对比影射了作者对于Greif and Gleason(1980)的负面评价。

(7)Greif and Gleason(1980)also found that preschool-aged boys and girls were equally likely to say ‘thank you’ spontaneously.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eschool-aged girls say ‘thank you’ spontaneously more frequently than boys.(Hunston 1993b:121)

Thompson & Ye(1991)认为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具有评价功能,如相对于show 和indicate,argue更倾向于暗示作者对于转述命题的否定。Hunston(1993b)指出例(8)中作者针对自身研究的评价要比对于McGheeet al.的评价更为积极,原因除了主语区别之外,还应包括不同转述动词(showed 和found)的选用⑤按照 Thompson & Hunston(2008)的“一致”评价标准,我们也可以认为,例(7)和(8)中,是 Greif and Gleason(1980)和 McGhee et al.的研究结果与作者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导致了作者的消极评价。但是,在研究结果概念意义没有像例(7)和(8)如此明显不一致的语境下,我们还是得借助主语和转述动词等词汇语法资源识别作者对于他人研究的态度。。

(8)...McGheeet al....found a limiting dichroism of about -0.2 and did not observe saturation of the orientation at increasing electric field.Our experiments ...showed a limiting dichroism of+0.06,with saturation of orientation at voltages above 15 kV/cm.(Hunston 1993b:122)

如何看待学术论文互动层面研究型评价的主语和转述动词资源?以上分析表明主语和转述动词实际调节的是作者对于命题信息的确定程度,而这通常是由情态动词完成的。因此,主语和转述动词发挥的是情态动词功能。我们完全可以将主语和转述动词视为学术论文互动层面研究型评价的“类情态表达”(Modal-Like Expressions)(Hunston 2011)。之所以主语和转述动词成为互动层面研究型评价的主要实现资源,是因为相对于情态动词实现的确定度评价,主语和转述动词表达的评价更为隐性,这正好符合学术论文互动层面的特征。我们认为Thetela(1997a)的“作者责任”(Writer Responsibility)⑥Thetela 使用 “作者责任” 描述研究型评价,并未将其与语篇层面相联系。“作者责任” 源于功能语言学的 “情态责任”(modal responsibility)(Thompson 1996),即主语对句子命题真值负责。我们选择 “作者责任”,旨在将所有研究型评价和作者关联,图 2 的Proposed Claim 才是学术论文互动层面的中轴。概念可以较好地解释互动层面的研究型评价。例(7)和(8)中 Greif and Gleason(1980)和 McGheeet al.作为句子主语,对其后命题真值承担责任,但我们关心的是论文作者在多大程度上对该命题承担责任,因为作者责任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于Greif and Gleason(1980)和McGheeet al.研究的态度。主语和转述动词的选择使得例(7)和(8)的第一句在命题信息确定度上呈现出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Martin & White 2005)态势,即作者将其列为一家之言,同时对其他声音打开协商空间。作者在转述该研究时,实际上不认同转述观点,将其视为图2 的Opposed Claim,与转述源拉开距离,也不对转述观点承担责任。当然,主语和转述动词的选择也可以使得转述观点呈现出对话压缩(Dialogic Contraction)(Martin & White 2005)态势,即作者倾向于赞同转述观点,将其视为图2 的Favored Claim,从而压缩和其他声音对话的空间。

五、结语

学术发表竞争日益激烈的事实和学术论文本身的修辞说服使得学术论文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推销因素”(Promotional Concerns)(Bhatia 2005)。学术论文高度复杂的评价资源在作者观点“推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语篇自主和互动两个层面考察学术论文评价资源,一方面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地识解评价的复杂性,区分了显性和隐性评价,分辨了实体和命题评价;另一方面有效揭示了学术论文的修辞论证过程。学术论文自主层面的评价对象以实体形式出现,呈显性,表现为单声。自主层面的论证相关话题型评价和研究型评价服务于语篇互动层面的宏观论证。学术论文互动层面的评价对象以命题形式出现的研究型评价主导,呈隐性,涉及作者论点、作者支持的研究和作者反对的研究三类声音之间的互动。话题型评价虽然也出现在互动层面,但通常并不参与语篇论证。学术论文评价资源在两个层面上的表现特征可能会因为学科领域、写作者(如新手还是专家,一语写作者还是二语写作者)等因素而产生变化,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研究型语篇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