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辉,沈梅英,于月
(1.浙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北京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83)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 和英国哲学家Mark Johnson 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的正式出版,标志着隐喻开始从传统的辞格和语义研究转入到认知领域的研究中来。他们在论述中基于大量的案例研究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对人类的概念化与认知推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崔慈行、孙毅 2019)。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概念隐喻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催生出不同的隐喻分析理论,如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批评隐喻分析是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结合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手段,对真实话语文本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框架。批评隐喻分析已在多种不同的话语文本中得到实践,如政治话语、教育话语、经济话语、宗教话语等等。研究者通过分析不同文本中的概念隐喻,揭示了它们是如何影响话语和说话人的思维,以及话语背后的价值理念等问题。我们认为,该理论还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家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最早是由苏格兰心理学家Craik(1943)提出的。Senge(1990:11)将心智模式引入管理学并指出,心智模式是那些深深根植于我们头脑中的设想、概括、范式甚至图像等内在表征,它们影响着我们如何理解周围的世界,也决定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可以说,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就是内隐于头脑深处的各种内在表征的集合,同时其又外显于“行为活动和对事物的态度”(靳卫东等 2008:103),不仅关乎企业家自身的前途和命运,更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可见,研究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Hill & Levenhagen(1995)的观点,企业家心智模式的发展通常会经历隐喻化的阶段,只有通过隐喻,直觉性的心智模式才能转化为形式化的心智模式。隐喻认知是企业家心智模式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准确地理解企业家的隐喻性话语,系统地梳理这些话语背后的概念隐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与构想(Cameron & Maslen 2010:vii),进而有效地分析和把握其心智模式。有鉴于此,本文顺应隐喻研究的社会转向与实证转向(孙亚等 2017),在批评隐喻分析框架之下,聚焦马云和任正非真实而鲜活的日常话语实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而揭示其心智模式。
为保证研究的可信度与准确度,本文专门建立了马云话语语料库和任正非话语语料库,分别收录了两位企业家的演讲实录,例如员工和管理干部的交流会、集团年会、集团内部会议、动员大会、集团周年庆典、表彰大会、颁奖典礼、产品发布会等。马云话语语料库来自《马云内部讲话》(阿里巴巴集团 2010),时间跨度为2004—2010年,包含18 篇演讲实录,总规模约达25.3 万字;任正非话语语料库来自《任正非内部讲话实录》(程富广等 2013),时间跨度为1997—2013年,包含33 篇演讲实录,总规模约达20.5 万字。
本文所采用的隐喻表达识别方法借鉴了Pragglejaz Group(2007)提出的MIP 隐喻识别程序与Steenet al.(2010)提出的MIPVU 隐喻识别程序。MIPVU 是由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的研究人员在MIP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MIP 主要针对“间接性”的语言表述,即我们需要识别该表述的基本义与语境义,两者如形成对比,才能判断为隐喻性用法,如“华为现在还是很弱小,还不足以和国际友商直接抗衡,所以我们要韬光养晦”;而MIPVU 针对的是“直接性”的语言表述,即明喻与其他“显性对比表述”(Seminoet al. 2018:60),如“做企业就像养猪种树”。
Dodd(2002)认为,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中,隐喻性话语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创意的产生与表达、经营活动中困难的解决,还可以说服经营各方(如投资人、经销商、供应商、客户)相信某些想法或概念的可行性。因此,隐喻表达可以用来概念化企业经营活动中很多抽象的、难以言表的概念、想法以及文化理念。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主要分析隐喻性话语是如何概念化“企业是什么”与“做企业是做什么”两个主题的。
我们首先采用MIP 与MIPVU 识别两个语料库中跟“企业是什么”与“做企业是做什么”相关的隐喻句。然后,对这些隐喻句进行分析,甄别出其中的隐喻表达与隐喻关键词,并建立带标注的隐喻性话语语料库。接着,从认知的层面对话语隐喻进行分类,并归纳所涉概念隐喻类型。最后,通过对比分析马云与任正非话语隐喻之间的差异,探究两位企业家各自的心智模式。
在马云话语语料库与任正非话语语料库中,我们采用MIP 与MIPVU 分别甄别出573 句和930 句与上述两个主题相关的隐喻句。在这些隐喻句中,有些句子含有一个隐喻表达,有些句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隐喻表达(见表1)。
表1 马云话语与任正非话语中所含的隐喻数对比
表1 显示,在所有与“企业是什么”和“做企业是做什么”主题相关的隐喻句中,含有一个隐喻表达的句子占多数,在马云话语与任正非话语中均占60%以上。据统计,马云话语的573 句隐喻句中,总共含有877 例隐喻表达;而任正非话语的930 句隐喻句中,总共含有1391 例隐喻表达。话语隐喻是概念隐喻的具体表征方式,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隐喻表达进行聚类分析,以便探寻更高层级的概念隐喻。通过分析,我们从这些话语隐喻中归纳出13 类概念隐喻(见表2)。
表2 马云话语与任正非话语中概念隐喻分布对比
①由于数量少种类较多,所以两个语料库中比重偏低的几类概念隐喻在统计时被归入“其他”中,本文不对其进行讨论。
尽管任正非话语语料库约比马云话语语料库少了4.8 万字,然而根据表2 所示,任正非话语中的隐喻数量将近是马云话语的1.6 倍。如果按照语篇每千字含有的隐喻数来计算的话,马云话语中每千字含有3.47 个隐喻,任正非话语中每千字含有6.79 个隐喻。由此可见,任正非话语中隐喻的分布密度将近是马云话语的2 倍,其隐喻使用频率更高。由此可见,相比马云,任正非更喜欢使用隐喻来概念化“企业”与“做企业”的过程。
在马云话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4 类隐喻分别是战争隐喻、旅行隐喻、人体隐喻和体育隐喻;在任正非话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4 类隐喻分别是人体隐喻、战争隐喻、体育隐喻和旅行隐喻。4 类隐喻的总和分别占了各自语料库隐喻总数的81.99%和79.66%。有些概念隐喻只出现在其中一个语料库中,如亲情/养育隐喻和容器隐喻只出现在马云话语中,并没有出现在任正非话语中;国家隐喻和动物隐喻只出现在任正非话语中,而没有出现在马云话语中。除此之外,其他8 类概念隐喻在两人的话语语料中是共存的。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马云与任正非话语中的高频隐喻②本文将排在前4 位的隐喻类型列为高频隐喻。,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两位企业家话语背后所隐含的心智模式。
马云话语与任正非话语中的高频隐喻类型是相同的,这些高频隐喻由于比重占了各自语料库隐喻数量的绝大多数,因此也被称作支配性隐喻。这些高频隐喻在马云和任正非两个话语语料库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面将进行对比分析。
1.战争隐喻
根据表2,马云话语中使用比重最高的是战争隐喻,占32.73%;任正非话语中,战争隐喻的占比仅次于人体隐喻,占25.9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隐喻在马云话语中的高频率使用与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整体外部环境有关。阿里巴巴集团诞生于1999年,本文所选马云话语的时间跨度为2004—2010年。彼时阿里巴巴的产品与服务趋于定型,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实现资产重组并在港交所上市,正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李华军 2015;周诗雨 2017)。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整个行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马云在演讲中采用了更多的战争隐喻来概念化“做企业”的过程,如例(1)—(4):
(1)在座所有的人,你们是阿里巴巴的铁军。
(2)我们一直说在商战中最重要的是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3)我想在历史上大家都知道我们开始干的时候没有钱,然后犯很多错误,每天到处打仗。
(4)我们今天的兵器并不差,我们的市场并不差,我们要练好搜索引擎,还有旺旺。
任正非话语中战争隐喻的使用比重比马云话语低了6.78%。这并不意味着任正非在其演讲中不重视战争隐喻的使用,而是相比马云,其使用频率要稍低一些。如前所述,本文所选任正非话语的时间跨度为1997—2013年。那时的华为集团正经历着变革与国际化,企业逐渐走出混沌状态,在产品开发战略上采取纵向一体化、多元化与全球化并举的战略,在市场开拓战略上采取合作共赢的战略,称对手为“友商”,变竞争为竞合(杨少龙 2014;彭剑锋 2016;何新云 2018)。由初创时期(1987—1994)到走出混沌(1995—2003)再到全球化(2004—2012年)(何新云 2018),华为集团的发展可谓历尽艰辛,居安思危是其必须重点考量的问题之一。因此,战争隐喻在任正非话语中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如例(5)—(8):
(5)我们要把这一个个碉堡建设起来,今年还要再扩大这些碉堡的覆盖面,我们只要守住这一个个碉堡,挖通一条条战壕,我们就会有更大的收益。
(6)华为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我们已经连续数年大量招收新员工,壮大队伍。
(7)我们要积极地先从改革前方作战部队开始,加强他们的作战能力,要综合后方平台的服务与管理,非主业干部要加强对主业务的理解,减少前后方的协调量。
(8)在海外市场拓展上,我们强调不打价格战,要与友商共存双赢,不扰乱市场。
2.旅行隐喻
马云话语中使用比重居第二位的是旅行隐喻,占所有概念隐喻的22.92%;任正非话语中旅行隐喻占所有概念隐喻的11.29%,排在4 类高频隐喻的末位。如前所述,2004—2010年间的阿里巴巴集团正处在成长期,整个企业具有较为强烈的方向意识和探索意识,所以马云在演讲中使用较多的旅行隐喻来概念化“如何经营企业”,如例(9)—(12):
(9)各位阿里人,九十二年的路非常之长,来到阿里巴巴不是为了一个工作,而是为了一份梦想,为了一份事业。
(10)我们不会因为这个随便改变方向,因为我们自己本人,阿里巴巴的员工也是股东。
(11)我们已经在一条船上,所有网站部门、客户部门、直销部门等等必须同舟共济,必须渡过我们的阿里巴巴升级,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12)我很荣幸与大家共事,把中国人创办的最伟大的公司这个理想一步一步地实现,一步一步工作,我非常感谢大家能够与我一起共事。
上述例子中的“路”“改变方向”“同舟共济”“一步一步”等表达都是旅行隐喻的具体语言表征。相比马云,虽然任正非较少采用旅行隐喻来概念化“如何经营企业”,但那个时期的华为集团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他也会运用旅行隐喻来激励企业成员及时辨明前进方向,勇于开拓创新,如例(13)—(16):
(13)当目标方向清楚了,如果此路不通,我们妥协一下,绕个弯,总比原地踏步要好,干嘛要一头撞到南墙上?
(14)我们已经走到了通信业的前沿,要决定下一步如何走,是十分艰难的问题。
(15)我们必须廉洁正气、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带领公司冲过未来征程上的暗礁险滩。
(16)从高层管理团队到每个基层员工,只有保持不懈怠的状态,华为才能活着走向明天。
3.人体隐喻
两位企业家的话语中都使用了人体隐喻。中国儒家传统非常重视人本文化,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因此以人为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刘忠孝等 2012:44)。受中国传统人本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家经常把企业当作有肉体、有灵魂、有态度,而且不断发展的个体来对待(邱辉 2015)。任正非话语中人体隐喻的使用比重最高,占28.40%,马云话语中的人体隐喻使用比重也有16.53%。任正非话语中较高频率的人体隐喻使用不仅体现了说话人的心智模式,而且也凸显了人本化管理模式之于企业的意义,如例(17)—(21):
(17)IBM 对华为当时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诊断。
(18)但华为现在还是很弱小,还不足以和国际友商直接抗衡,所以我们要韬光养晦。
(19)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是一个僵化的样板,而是一个有活的灵魂的管理有效的企业。
(20)说信息流的管道像太平洋一样粗,那会是什么概念,我们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想象不出来。
(21)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
在中国传统人本文化的影响之下,人体隐喻也经常出现在马云话语中,如例(22)—(25):
(22)所有的对手出手都可以让我们断一个胳膊、少一条腿,我们的形势非常的严峻。
(23)公司在加速发展过程中,需要注入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
(24)我们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刚刚开始进入小学,我们才八岁,离一百零二年还有九十四年要走。
(25)我们要坚持走下去,如果有一天我们成功了,我们的这套东西,就会被很多企业学习,这个DNA传到别的机体里面,我们的灵魂才能延续下去,这可能要我们看得更遥远一点。
4.体育隐喻
马云话语中体育隐喻的使用比重是9.81%,任正非话语中该隐喻占了所有隐喻的14.02%。相比马云,任正非话语更倾向于使用体育隐喻来概念化“做企业”的过程。体育运动崇尚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因此体育精神经常用来鼓舞团队合作,尤其是在艰难的环境下,其是一种支撑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心理资源。在演讲中,企业家使用体育隐喻的频率较高,而且形式也较为多样,比如,面对严峻的商业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就必须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这样才有机会赢得胜利,否则就会被淘汰;又如,耐力和毅力是企业非常关注的品质,因为竞争是一种进步的常态,一时的领先或落后并不重要,但是企业必须保持自己的耐力和毅力,要为争取最后的胜利而不懈努力。试看以下引自任正非话语的例(26)—(29):
(26)在电子信息产业中,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27)我们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管理落后,比技术落后的差距还大。
(28)我们制定的产品和管理规划都要向他们靠拢,而且要跟随并超越他们。
(29)许多领导世界潮流的技术,虽然是万米赛跑的领跑者,却不一定是赢家。
马云同样重视在演讲中使用体育隐喻来向员工传递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价值理念,如例(30)—(33):
(30)阿里巴巴是强大,但我们对手也是世界一流,中国一流。
(31)我们认为,竞争不是主项,我们希望通过和Ebay 的竞争,来学西方文化管理能力,增强我们的业务水平。
(32)最后强调的是,2008年到2010年阿里巴巴整个集团的战略思想是:宁失机会,不抓机会,修炼内功,跑赢大局。
(33)这是真正世界性的拳击台,马上要上去,我们要配置好优秀的人才,要配置好优秀的肌肉,拳击套、牙套要戴好。
中国企业家话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其有助于企业家将自己心智模式中那些模糊的概念或想法通过具体的形式化的语言呈现出来,以便被理解及与他人进行沟通。通过高频隐喻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描绘出马云与任正非两位企业家的心智模型(见图1)。由图1 可知,两位企业家的心智模式总体上是一致的,因为他们的高频隐喻大部分是重叠的。比较而言,马云更偏向于使用战争隐喻来概念化“企业是什么”与“做企业是做什么”,而任正非更偏向于使用人体隐喻。然而,两位企业家的话语隐喻均显现出战斗精神、人本精神、合作精神,而这些精神恰是企业家心智模式的内核和灵魂。事实证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仅要大力弘扬企业家不畏风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还要发扬他们坚守初心、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进而推动企业不断进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图1 马云与任正非心智模式对比
本文以国内两位知名企业家马云与任正非的隐喻性话语为基础,通过引入批评隐喻分析模式,结合语料库统计分析、概念隐喻分析等手段,以话语分析为出发点,对比研究了两者话语中的隐喻表达及其概念隐喻的分布特征,揭示了话语隐喻背后的情感和意图,进而考察了他们的心智模式。研究发现,尽管马云与任正非来自于不同的行业,但他们所使用的高频隐喻的类型是一致的,分别为战争隐喻、旅行隐喻、人体隐喻与体育隐喻,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这表明,无论是互联网行业的马云还是通信行业的任正非,他们的心智模式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当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补充和完善,例如,语料抽取局限于企业的某一或某些发展阶段,未能进行历时分析,没有对行业特征的影响作深入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