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妙悟铸文章

2019-11-20 14:43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

许 斌

[摘   要]在《囚绿记》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解读方式,为学生展示其丰富内涵,可以促进学生妙悟的形成。学生若能在自主阅读、合作互动、深度探究过程中,顺利激活学习思维,不仅能够自然形成学习体验和感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还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

[关键词]《囚绿记》;文本解读;妙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8-0014-02

妙悟,本是禅宗的专用术语,其意思是说,人通过参禅来获得体悟。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引入妙悟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的。解读《囚绿记》时,需要关注文本语言、文本文化、文本情感、文本审美观等多种要素,教师若能通过教学引导,为学生提供多种思想体悟的机会,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思维启迪,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言语妙悟,激发兴趣

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经典的文本,这些文本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审美价值。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注意从言语视角展开深度挖掘,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整体情节,促进学生的语感形成,让学生了解语言技巧应用。文本语言特点体现在不同方面,字词、句式、修辞和写作特色都能够体现文本语言的特点,教师要给学生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语言学习之中,并从语言角度展开文本意义探索,以形成全新语感体系。

《囚绿记》中有大量经典的语言片段,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时,先让学生自行梳理文本内容,找出经典的描写片段,然后展开语言赏析活动,以体味文本语言的运用特点,形成语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很快就找出一些典型语段。如这样一句:“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有学生这样赏析:“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排比修辞方法,将宝贵的绿色比作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绿色的崇敬和热情之情。”教师给出点评:“修辞是最为常见鉴赏角度,如果能够从其他视角展开挖掘,鉴赏效果会更全面更深刻。”教师为学生设计语言鉴赏活动,使学生得以展开自由阅读鉴赏行动,并在鉴赏操作中形成良好语感。

二、文化妙悟,触动心灵

语文文本中包含丰富的文化要素,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一些经典文本,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缩影,学生可以从文本解读中感知文化内涵,获得更多文化洗礼。文本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诞生的,自然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展开文本解读,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教育和滋养。高中学生具有广泛阅读的需求,利用文本解读认知世界,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接触不同的文化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认知启迪。

《囚绿记》的作者是陆蠡,我们要想对文本展开深度挖掘,需要对作者和文本背景做一定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布设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对作者和作品进行细致说明。作者陆蠡是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他是一位“神童”,很小就通诗文,后来死于日寇的酷刑之下,年仅34岁。提及作者,自然要讲到“孤岛文學”,上海沦陷后,在上海租界,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在日寇势力包围中,依然坚持进行抗日文学活动,他们的文学自然成为“孤岛文学”。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展开学习探究,给学生带来丰富思想触动,让学生对作者产生崇敬之情。文化渗透,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切点。通过文化渗透,学生的文化妙悟自然实现,学习认知更为丰满。

三、情感妙悟,唤醒意识

情感是文本解读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文本解读中,要让学生形成多种情感共鸣,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追求,而唯有形成共鸣,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情感、作者情感展开深度探究,理顺情感走势,形成情感理解,才能顺利走进文本核心,展开深度挖掘。教师要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找到作者与学生思维的对接点,以提升文本教学的效果。

作者在《囚绿记》中,通过描写“绿”被囚禁前后的情景,给具有象征意义的“绿”赋予了更丰富内涵,这种“绿”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歌颂了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教师在解读文本主题时,引导学生感悟象征手法的具体运用,学生在认知了作者和作品情况的基础上,自然能够进行深刻联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本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大多能够给出比较到位的理解。有学生说:“作者笔下的‘绿,具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这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看当下,我们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有了这些民族意志和气节,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征服的。”也有学生认为:“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赞美和歌颂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之中,并对各种见解给出针对性评价。

四、审美妙悟,完善认知

审美观的形成,是文本解读教学的重要追求目标。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需要有观照意识,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展开学情调查,切准学生思想脉搏,给出针对性引导,促使学生顺利构建文本解读认知体系。教师需要从文本寓意探索、质疑反思、读写训练等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不断阅读、思考、感知、体验、表达中形成并完善对文本的基础认知。学生的学习认知存在局限性,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知,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启发,以有效矫正学生思想路线,提升文本解读的价值。

在《囚绿记》中,作者写自己热爱“绿”,所以才有“囚绿”的极端行为。针对这个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审美讨论:作者这样“爱绿”,为什么会采用伤害的手段对待“绿”呢?学生看到问题后,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我认为作者是因爱生私了,为了独占这份爱,所以要将其囚禁起来,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也正是因为有这个过失,才让作者有了自省的经历,并在大爱之中看到了希望。”“‘绿被囚禁后,并没有表现出妥协,而是选择了抗争,其对光明的不懈追求,让作者无地自容,所以才幡然醒悟。”教师也给出个性观点:“作者将‘绿看成了‘绿友和‘知音,虽然做出了一些冒犯的行为,但作者的爱是真挚的。”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用问题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独立思考后,纷纷给出个性阅读观点。为完善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仿写活动,让学生借鉴文中的描写方法,描写一个场景。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课堂教学进入崭新阶段。学生思想趋同作者观点之时,正是其审美价值观成长之时,塑造学生的审美品质需要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妙悟。

在文本解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让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化、情感、审美观等要素展开体验感知,并逐渐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常规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讲解文本的字词、佳句等,对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的挖掘不够。新课改大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发生改变,对文本的文化、语言、审美观等方面展开探究,已经成为重要教学共识。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志红.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4(17):120.

[2]  徐毅.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策略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5):55-5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用民俗文化视角解读文本内涵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基于文体学理论与策略视野下的《孔乙己》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回归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