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生成性物理教学课堂探究

2019-11-20 09:11刘庆业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成性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从生成性课堂的构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及构建生成性课堂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生成性课堂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让知识以体验、感悟的形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带来一种宽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物理课堂 生成性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152-02

为了改变传统的物理课堂枯燥无味的形式,生成性课堂应运而生。生成性课堂能够给老师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也能给学生个性展示的天地,通过师生间的互动生成,使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得以展现,也给物理课堂带来更多探究的趣味。因此,教师需要做好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原则,了解清楚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到最合适自己学生的生成性课堂建设策略,从而从根本上运用好生成性课堂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一、行之有道,探究生成性课堂建构原则

任何形式的教学手段,都受到一定的原则性限制,做到行之有道,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形式的长处。对生成性教学来说,主要遵循两个原则—— 过程性和互动性。过程性意味着任何课堂学习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探究,并及时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最好效果。互动性原则是生成性课堂的核心,正是在互动中给学生创造最适合的学习空间。

(一)过程性原则,适当调整。在生成性课堂上,老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并非是学习的结果和目标。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能够看到每位学生的自身发展状况,这种反映能及时反馈给老师一些重要的信息,能帮助老师及时对教学内容作相适应的改变,相应地给学生也带来了更合适的学习空间。

比如,在讲解高一物理中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并没有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分析去思考平抛运动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速度与什么有关,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由什么条件决定等。比如,有位同学分析说:“我在投篮球时发现我投球时用的力越大球飞得越远,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肯定和物体的初速度有关。”而此时又有一位同学说:“x 方向的距离和物体的初始高度应该也有关系,因为我跳起来投球的时候球飞得更远一些。”这就出现了生成性的资源,之后借助这些信息就可以帮助同学们更迅速地掌握知识内容,明确在平抛运动中 x=v0t,h=1/2gt2,做到灵活应用。

由此可见,正是通过在生成性课堂上的过程性原则,老师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过程,并且及时地针对这些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以学生为本,真正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二)互动性原则,营造空间。生成性課堂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视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将课堂互动看作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上的积极互动,老师能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也能够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有来有往,师生双方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只有遵循好互动性的原则,生成性课堂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营造自由发展空间。

比如,在讲解动量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人和小孩碰撞后总是小孩被撞倒。然后请同学们帮忙分析。此时同学们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出现了多种解释,有人说根据惯性定律来看大人的惯性大,所以小孩被撞倒,还有同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解释,等等。在分析了学生的见解后,教师可以继续问:“可不可以用动量解释呢?”之后就可以引入动量守恒的概念,在运动系统中,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不会损失,因此一般都是小孩被撞倒。

由此可见,正是通过这样积极向上的互动形式,老师才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才知晓了他们的误区所在。如果没有师生间的课堂互动,知识的传授全部依靠教师去讲授,那么学生很容易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然而没有进行自主的思考的学习是失败的教育形式,因此,需要加强课堂互动,使生成的形态变得清晰。

二、辩证考量,探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严格意义上来讲,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和预设是具有矛盾统一关系的两种形态。预设是教师依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制定的教学方案,是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的假设,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完全适合。而生成是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展现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师学生间的动态变化,进行随机改变,以适应不同的实际教学课堂。

(一)预设生成,弹性设计。由于没有人能完全地预测课堂情况,不能对实际教学课堂做出完美的应对方案,所以出现了预设和生成结合的形式。即对课堂状况做出一些经验性的预测,并预先设计一些教学内容,但需要留出一些空白,为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留出弹性空间。在预设的时候,教师准备得越充分越能够在课堂上捕捉到更多的学生动态,构建更好的生成性课堂。

比如,在讲解惯性的相关内容时,根据教学情况可以知道同学们经常错误地认为物体的惯性与其速度 v 成正比,因为生活中一些速度慢的东西都很容易被接住。针对这一情况提问:“速度为 v=1 m/s,m=2 g 的乒乓球和速度为 v=0.1 m/s,m=2 kg 的铅球,哪个更容易接住?”经过思考大多数同学们恍然大悟明白了惯性和速度无关,但是还有同学不能明白,此时提出第二个问题:“若是两个 m 不同的物体都静止,即 v=0,其惯性如何?”通过这一问题同学们就会彻底明白物体的惯性是一种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与速度没有关系,是和物体的质量相关。由此可见,通过预设生成相结合的形式,在预设的时候适当留出一些弹性空白,使学生在课堂上暴露自身的弱点。这时候如教师及时地进行讲解,就能使他们对知识点记忆得更深刻,有更透彻的理解。

(二)非预设生成,顺势而导。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学情况不再是教师能通过经验去预料到的,有时候一种教学手段的变化,甚至是教学环境的改变,都会引起学生思维的巨大变化。这样看来,预设生成就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处理非预设生成的课堂情况,学会借助各种偶然性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比如,讲解平抛运动的内容时,借助了投篮球的例子对该运动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但是课后有同学提出:“投篮球不能算是平抛运动吧?”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再次上课后就基于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因为在投篮球时篮球的初始运动方向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有一个向上斜的角度,此时抛出物体的运行角度就与抛出时速度与水平面的夹角 θ 相关,由此就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节内容斜抛的知识。在斜抛中,竖直方向先做初速度为 v0sinθ,加速度大小为 g 的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 0 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而水平方向做 v=v0 cosθ 匀速运动。

由此可见,正是这种非预设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出更多的优秀思想,在这种偶然性中找到自身的闪光点。这种非预设的生成性课堂对教师也是一份艰巨的考验任务,能锻炼教师的应变能力、及时捕捉学生闪光思维的敏捷能力。利用好非预设的生成课堂,找好方向顺势引导是很重要的能力。

三、捕捉资源,探究生成性课堂建构策略

因为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因此这种差异性为生成性课堂带来了多样的资源。在课堂上学生会不时地迸发出各种有趣的想法,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有效的课堂资源,并将这些思维的火花利用好,使其能够为生成性课堂所用。要想捕捉好生成性资源,需要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捕捉错误资源,形成反思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总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因为害怕在课堂上出错而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候可能自己想的是正确的,但是由于顾虑并没有说出来,以至于积极性受到了打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出错,在错误中找到有效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从而提高自信心,促进学习效率。

比如,有道习题:“一物体在拉力 F 作用下在一个光滑斜面上匀速上升,移动距离 l 米,上升的高度为 h,问这一过程中该物体机械能是否守恒?”结果显然是不守恒的,因为 F 做功大小为 W=l×F,转换为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G=mgh。但是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由于拉力是弹力的性质,所以在该系统中除了重力、弹力之外没有外力做功,因此守恒。学生出现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能分清系统内外的关系,如果是系统内部的弹力做功当然是守恒的,但是在这一问题中拉力并不属于物体的系统,所以其属于外力,并不能用来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由此可见,正是通过捕捉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进行阶段性反思,寻找自己的知识薄弱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学习习惯。

(二)捕捉实验资源,开展主题探究。物理是一门需要实验操作的科目,在每次的实验中总会因学生间的差异出现各种不一样的突发问题。在面对这种意外问題时,教师要能够有捕捉实验中意外情况资源的敏锐性。利用好实验资源,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主题探究,有具体有针对性地认清知识点,掌握解决困惑点。

比如,在设计伏安法测电阻时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思路,依据R=U/I  要求他们选择具有合适的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以及电路的连接方式是采取内接还是外接等。结合平时做过的例题以及书中给出的讲解,同学们基本上都可以说出一种基本的测试方法,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忽略了关于实验误差的内容。此时就可以从两种不同测试电路的误差分析方式引导同学们进行探究,使他们理解电流表采用外接时,II。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电压表中存在内阻 RV,电流表中存在内阻 RI,这就导致实验测量误差。

综上所述,在物理课堂上采取生成性教学手段,首先需要掌握生成性课堂的过程性和互动性原则,做到行之有道;其次对预设和生成进行关系考究,在辩证中获得统一;最后,通过课堂上动态生成资源的敏锐捕捉及合理利用,对生成性课堂的构建谋划合理策略。总之,通过采取生成性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课堂变得更加活泼有趣。

【参考文献】

[1]郭明飞.让“节外枝”结出“丰硕果”——例谈高中物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物理之友,2016(9)

[2]岳守凯.例谈高中物理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元认知探究[J].物理教师,2016(9)

【作者简介】刘庆业,男,玉林市博白县沙河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生成性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