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波
玉溪市华宁瑞仁医院,云南华宁 652800
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发生率呈现出显著性特点的一种疾病,其对患病人群造成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性特点。临床针对此类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以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方法以及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同DHS手术效果比较,PFNA手术优势更为显著,其属于髓内固定系统,不会对患者的骨折位置表现出严重创伤,并且于对应位置可以获得较好的固定效果[1]。该次研究将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一步探究PFNA内固定手术方法采用的可行性,以对患者隐性失血量减少等做出充分保证,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11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手术内固定方法;比照组(55例):男25例,女3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59~89 岁,平均年龄为(71.02±4.79)岁;实验组(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0~90岁,平均年龄为(71.09±4.82)岁;该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以及家属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观察对比两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过分组并准备展开内固定手术治疗期间,比照组:通过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内固定手术方式加以了解后,对应选择腰麻或者全麻方法给予配合,并且协助患者在保持仰卧位条件下,合理垫高患者的臀部,控制角度为15°~20°,完成后调整为截石位的采取,在骨科牵引床上方做好患者患肢固定工作,依次展开牵引内收并且将下肢适当内旋,将骨折进行闭合复位。针对患者髋关节正侧位的复位情况,利用C臂透视加以了解,之后准备展开DHS内固定手术治疗[2]。手术入路选择在患者股骨近端外侧制作切口展开,控制切口的长度为12~15 cm,在切开期间需要确保逐层进行,直至老年患者股骨表面位置,准备导针对患者合理置入,直至患者股骨颈头下1 cm左右位置,对患者正侧位进行透视,针对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导针位置加以了解,确保良好以及正确后,对深度进行测量,对于对应的DHS滑动螺钉长度加以充分明确;对扩孔钻深度进行有效调整,之后顺着导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完成扩孔以及攻丝操作,并且准备动力髋螺钉活动螺钉顺着导针合理置入,完成后将导针退出,准备钢板套入钉尾,并且充分固定股骨干以及钢板[3]。完成后准备滑动螺钉尾帽拧入,针对骨折展开加压固定操作,并且就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固定装置位置情况进行检查,均确保良好后,利用氯化钠注射(0.9%)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并且准备引流管对患者进行放置,将切口顺次关闭,完成手术治疗。实验组具体为:通过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内固定手术方式加以了解后,对应选择腰麻或者全麻方法给予配合,并且协助患者在保持仰卧位条件下,合理垫高患者的臀部,控制角度为15°~20°,完成后调整为截石位的采取,在骨科牵引床上方做好患者患肢固定工作,依次展开牵引内收并且将下肢适当内旋,将骨折进行闭合复位[4]。针对患者髋关节正侧位的复位情况,利用C臂透视加以了解,确保对于复位要求有效满足后,依据操作规程准备对患者展开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于患者股骨大转子上方,合理完成3 cm纵形切口的制作,之后将患者深筋膜以及皮肤切开,将肌层钝性分离,直至患者大转子尖位置,在患者大转子顶点或者顶点稍微偏向外侧的位置作为进钉点,之后将导针合理置入,通过对患者进行透视,确保髓腔内部导针有效置入。对于近端抗髓腔,主要将髓腔直径作为参考,针对合理直径以及长度的主钉加以明确后,将主钉插入,直至合理深入,合理进行瞄准架连接,将导针置入,通过透视加以明确,确保在股骨颈中心1/3位置有效安置正位导针,在股骨颈中央位置安排侧位导针,控制深度直至患者股骨头距离关节面≥5 mm的距离,针对深度给予测量,对于对应长度的螺旋刀片加以明确,将股骨外侧皮质扩钻打开,合理对患者展开限位扩孔操作,将打入器同螺旋刀片进行有效连接,在解锁条件下,将螺旋刀片合理打入,针对正侧位加以透视后,合理明确螺旋刀片位置以及主钉位置,并且确保深度正确。将螺旋刀片锁紧,合理进行远端瞄准架安装,将远端锁定合理置入,对切口进行冲刺,常规不需要对患者展开放置引流操作,将切口逐层关闭,完成手术治疗[5]。
观察对比两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手术时长、术后首日隐性失血量、术后第2日~3日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第4日~5日隐性失血量。
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13±1.49)w,内固定手术时长为(55.12±4.39)min;比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7.02±2.03)w,内固定手术时长为(79.02±6.79)min;实验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手术时长均短于比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手术时长临床对比(±s)
表1 两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手术时长临床对比(±s)
组别骨折愈合时间(周) 内固定手术时长(m i n)实验组(n=5 6)比照组(n=5 5)t值P值1 1.1 3±1.4 9 1 7.0 2±2.0 3 1 7.4 4 8 0.0 0 0 5 5.1 2±4.3 9 7 9.0 2±6.7 9 2 2.0 6 2 0.0 0 0
实验组术后首日隐性失血量为(231.02±21.49)mL,术后第 2日~3日隐性失血量为(153.02±24.39)mL,术后第 4 日~5日隐性失血量为(55.02±14.79)mL,比照组术后首日隐性失血量为(341.25±25.39)mL,术后第2日~3 日隐性失血量为(254.02±29.79)mL,术后第 4日~5 日隐性失血量为(121.02±39.52)mL;实验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首日隐性失血量、术后第2日~3日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第4日~5日隐性失血量均少于比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对比[(±s),mL]
表2 两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对比[(±s),mL]
组别 术后首日隐性失血量术后第2日~3日隐性失血量术后第4日~5日隐性失血量实验组(n=5 6)比照组(n=5 5)t值P值2 3 1.0 2±2 1.4 9 3 4 1.2 5±2 5.3 9 2 4.7 0 5 0.0 0 0 1 5 3.0 2±2 4.3 9 2 5 4.0 2±2 9.7 9 1 9.5 6 0 0.0 0 0 5 5.0 2±1 4.7 9 1 2 1.0 2±3 9.5 2 1 1.6 9 2 0.0 0 0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发生率较为显著的骨质疏松症疾病之一,此种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发病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6]。以往选择DHS内固定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因为对患者造成较大创口以及较多的隐性出血量,所以患者自身机体受到的损伤较为严重,使得术后恢复受到严重阻碍[7]。PFNA内固定作为新型手术方法之一,其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充分简化系列操作方法,于老年患者手术时间缩短以及隐性失血量减少方面可以获得确切效果。观察该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13±1.49)周,内固定手术时长为(55.12±4.39)min;比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7.02±2.03)周,内固定手术时长为(79.02±6.79)min;实验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手术时长均短于比照组明显;实验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手术时长均短于比照组明显;实验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首日隐性失血量、术后第2日~3日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第4日~5日隐性失血量均少于比照组明显,同祁传才等[8]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结论,此文中,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8.8±21.1)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4.7±13.2)min;从而说明,PFNA内固定手术的实施,对于患者手术时间的缩减以及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减少,均获得确切效果,并且对于微创以及可靠等优点可以充分体现,从而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疾病治疗以及术后恢复做出充分保证,获得上述结果,充分证明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于临床接受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手术时长的缩短,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减少,均获得显著作用效果,最终充分促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康复状态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