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沈 奥
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其中的主题指围绕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某一范围展开的话题类别,为语言学习限定内容范畴,包括主题语境、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价值取向等。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
可见,英语课堂教学应聚焦主题意义探究,在围绕特定主题的语篇依托下,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实现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的整合与发展。
在高三复习阶段,英语教学不能脱离主题意义探究,以免落入照本宣科与题海战术的桎梏。本文从语篇归类、语言整合、逻辑探究、思维启迪四个维度出发,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探究基于主题意义的高三英语复习整体性设计。
主题和主题意义的载体是语篇。在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或模块都是由几个语篇构成的。这几个语篇在内容上关联、互补,共同构建单元话题的整体概念。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各有5 个单元。但由于人教版教材并不严格按照主题进行编排,所以在新授课阶段,教师往往会按照模块的自然顺序指导学生学习,这就容易造成各个模块、单元之间的割裂,从而不利于学生建构基于主题意义的信息网与结构化思维。而在高三复习阶段,围绕教材的学习可以基于主题得到优化。
由于学生是在至少接触了一次单元语篇的基础上进行的复习,以必修模块为例,教师在高三复习阶段可以打破模块与单元的自然顺序,让学生按照旅游、自然、人物、文化等主题重新进行语篇归类(表1),进而感悟所学语篇承载的主题意义。
表1 基于主题的语篇归类
在重构教材语篇顺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读语篇内容,整合语言知识,解析逻辑方式,启迪深层思维,深化主题意义。
在高三复习阶段,主题意义的探究首先应围绕主题的语言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并梳理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同一主题下的创作表达,实现语言知识层面的升华。
基于主题意义的语言整合,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相应主题的词汇网,例如,根据人物主题形成的有关人物特点的词汇网(图1)。
图1 基于“人物”主题的词汇网
任何主题都可以形成相应的词汇网,在整合多个词汇网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我构建符合其认知水平的词汇库(图2)。
图2 基于词汇网的词汇库
以词汇网、词汇库为支撑,教师可以进一步整合语篇中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现象,让学生对特定主题语篇所用的语言形成更为准确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基于“人物”这一主题,整合教材语篇中的人物描写,为后续仿写、续写、话题微写作等语言输出活动搭建语言支架,具体如下:
1.Indeed,his sunburnt face and arms and his slim,strong body are just like those of millions of Chinese farmers,for whom he has struggled for the past five decades.(必修4 Unit 2 Reading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2.The tramp,a poor,homeless man with a moustache,wore large trousers,worn-out shoes and a small round black hat.(必修4 Unit 3 Reading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
通过赏析上述画线部分,学生能够把握具体语境中涉及人物的描述性语言的形式和表意功能,推动自身语言知识从词汇逐步发展到语段、语篇。
在整合教材语篇的同时,教师可以基于同一主题补充课外阅读的选段,丰富学生的语料库。例如,英语名著中不乏人物描写,教师可以对其加以整理并呈现,具体如下:
1.Alice finally meets the Red Queen who is used to always getting her own way when Alice stands up to her.The Queen turned crimson with fury,and,after glaring at her for a moment like a wild beast,screamed ‘Off with her head!Off—’ (Alice in Wonderland)
2.Uncle Henry never laughed.He worked hard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and did not know what joy was.He was gray also,from his long beard to his rough boots,and he looked stern and solemn,and rarely spoke.(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3.The man in the doorway struck a match and lit his cigar.The light showed a pale,square-jawed face with keen eyes,and a little white scar near his right eyebrow.His tiepin was a large diamond,oddly set.(After Twenty Years)
由于学生在主题相近的阅读中获取了较多有用的内容、知识、修辞和语言输入,写作时便能自然地将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信息结合起来,建立新的情景模型,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例如,紧密围绕“人物”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呈现诸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人物画,让学生使用自主构建的词汇网和词汇库描述画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衣着、动作等,借此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在基于主题的语言整合环节,旧语言材料的回顾、新语言材料的输入、新旧语言材料的输出三者有机结合,从一个主题发展到另一个主题,形成良性循环。
语篇的主题意义与语篇的写作目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篇的写作目的也会影响语篇类型的选择。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语篇的主题意义,教师在高三复习阶段应引导学生建构主题意义、写作目的、语篇类型(体裁)之间的逻辑关系(图3)。
图3 主题意义、写作目的、语篇类型(体裁)之间的逻辑关系
特定主题意义的语篇有其相对偏好的语篇类型(体裁)。例 如,必 修1 Unit 2 Reading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必修3 Unit 1 Reading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等以“文化”为主题的语篇,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向读者介绍文化现象、分析文化内涵,倾向于使用说明文;而类似于必修1 Unit 5 Reading Elias’ Story、必修4 Unit 1 Reading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等有关“人物”的语篇,旨在再现个人经历、分享个人经验等,多采用记叙文。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题意义与语篇类型(体裁)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接触新语言材料时,根据主题推断语篇类型(体裁),从而较快地确定语篇阅读的着眼点,如记叙文的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说明文的对象、特征、方法;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逐步加强学生语篇阅读的目的性。
主题意义作为核心,在影响语篇类型(体裁)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规约着语言和文风(图4)。
图4 主题、体裁、语言、文风之间的逻辑关系
总体来看,涉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主题的语篇,其语言一般较为复杂,文风则较为严肃;而有关“人与自我”主题的语篇,语言上相对直白,文风也较为轻松。
例 如,必 修3 Unit 4 Reading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是一篇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说明文,旨在向读者呈现地球生命的进化史。语篇中充斥着大量如“carbon dioxide,nitrogen,amphibian,reptile,mammal”等 专 业 术语,以及“What many scientists believe is that the continued presence of water allowed the earth to dissolve harmful gases and acids into the oceans and seas.”之类的长难句,语言较为晦涩。类似主题的语篇如必修1 Unit 4 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则关注“自然灾害”,带领读者回忆了唐山大地震,文中运用了大量实指和虚指的数字来体现地震造成的灾害之严重,语言兼具客观性与真实性,文风严肃,具体如下:
1.Eleven kilometres directly below the city...
2.It was felt in Beijing,which is more than two hundred kilometres away.
3.One-third of the nation felt it.
4.A huge crack that was eight kilometres long and thirty metres wide cut across houses,...
5.In fifteen terrible seconds a large city lay in ruins.
6.Two-thirds of them died or were injur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7.Thousands of families were killed...
8.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were killed...reached more than 400,000.
而如必修1 Unit 5 Reading Elias’ Story 等以“人物”为主题的语篇,多会引用相关人物的话语,使其语言表达贴近日常生活,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给读者以亲和感,具体如下:
1.“The last thirty years have seen the greatest number of laws stopping our rights and progress,until today we have reached a stage where we have almost no rights at all.”(必修1 Unit 5 Elias’ Story)
2.“Once I stop,it all comes crowding in and I remember the chimps in laboratories.It’s terrible.It affects me when I watch the wild chimps.I say to myself,‘Aren’t they lucky?’And then I think about small chimps in cages though they have done nothing wrong.Once you have seen that you can never forget...”(必修4 Unit 1 Reading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通过分析主题意义与语篇内在逻辑间的联系,学生能够形成相应图式,增强对语言使用的认知。在后续阅读过程中,学生若遭遇相同或类似主题的新语言材料,复习阶段进行的基于主题的逻辑探究便能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减少阅读障碍;特别是在学生面对涉及“自然”“科技”等主题,且包含大量生词与长难句的语篇时,上述的逻辑探究能够让学生预设新旧语言材料之间的“相似性”,进而缓解学生的阅读焦虑,使其快速进入阅读状态,提升阅读效果。
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理解语篇的过程,教师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提取语篇的浅层次信息,而是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对主题内容和信息进行分析、对比、综合、评价,学会从多元视角辩证地看待问题,进而对主题内容形成正确且全面的理解。在充分整合语言知识、探究语篇逻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整合教材语篇,展开主题式讨论,启迪学生深层次思维。
例如,必修1 Unit 2 Reading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探讨了现代英语的发展史,必修5 Unit 2 Reading Puzzles in Geography 讲述了有关英国的国家史,二者均涉及英国的历史文化,归属于“人与社会”的主题。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这两个语篇的内容,让学生思考“语言传播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可以联系当下全球掀起的“汉语热”,让学生探讨汉语“走出去”的深层原因,在交互探讨的过程中树立学生的国家自信与文化自信。
又如,必修1 Unit 4 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是一篇探讨“人与自然”主题的语篇,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唐山大地震这一真实事件了解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力,并思考面对自然灾害时如何自救、如何援助他人,将损失、伤害降到最低。在高一新授课阶段,由于缺乏相应的主题引领和语言支架,学生往往言之无物,对于这一话题的探讨则流于形式。而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可以整合相同主题的语篇,为学生提供思维框架。选修6 Unit 5 Reading An Exciting Job 同样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该语篇介绍了火山研究员的相关工作,并描述了作者第一次遭遇火山爆发的经历。如图5 所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有关火山爆发以及研究员工作的内容,让学生在进一步体会大自然威力的同时,意识到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并不是完全无力,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预防灾害、降低损失,进而充分感悟“人与自然”这一主题。
图5 An Exciting Job 文本提炼
“教材虽旧,理念先行”,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指导的高三英语复习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避免了过往“以题为主”的机械式操练。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三英语复习同时关注语言、逻辑与思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落实,体现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