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洪,江夏薇,赵伟春,陶方方,支 绛,邵铁娟,李俊峰,来平凡*
(1.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2.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以传统的基于授课的讲授法为主,辅以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成为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趋势。小组合作学习(Team-Based Learing, TBL)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采取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间以及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和交往过程中,推进学习目标的达成[1-2]。我国的高等院校也逐渐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3-5]。项目组所在教学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我们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获得了部分成果和研究数据,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以某校某专业本科生,共计七个班,273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163人,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为110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方法为:四人一组,要求每组成员来自不同班级,具有不同性别学生参与,严禁一个寝室学生抱团成组。
2.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备一次课、上一次讲台”为载体,推动小组合作学习运行。通过组内合作、监督、督促,组间评价与竞争,相互带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积极向上的动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自我约束能力,自学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3.小组合作学习考核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考核包括考勤、PPT展示和课堂互动三个方面(见附图)。其中考勤满分为25分:旷课一次扣旷课人2分,其他组员每位扣1分;小组一人迟到,迟到人扣1分,其他每位组员扣0.5分;请假只扣请假人0.5分。PPT展示满分为25分,由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和组内自评三部分组成。课堂互动满分为50分,主要考核学生的互动参与度,课堂提问和抢答以及分组讨论的情况。
附图 小组合作学习考核方式与比例
4.小组合作学习反馈调查问卷。从不同的层面设置32个问题,其中选择题31个,分析题1个,形成调查问卷,通过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7份。
5.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齐性),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中作用。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需要引导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品学兼优的人才。本研究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调查问卷结果表明,94.39%(101位)的学生表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德育,79.44%(85位)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大家开心乐观开展学习,95.33%(102位)的学生表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考核规则的考评连带规则,可以很好的地促进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督促和帮助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一节课上的好坏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调查问卷显示,81.31%(87位)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84.11%(90位)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93.46%(100位)的学生能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存在较大的差别的,好的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以压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加速对课程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课程课外延伸作用。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拓展学生们的学习范围,开阔视野,促进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的有103人,促进课前预习的有61人,在自主备课过程中能在课外查阅专业数据库的有79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习兴趣的有93人,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学生91人。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很好的帮助学生将课程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4.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本课程期末考试中采取相同的试卷,试卷批改由同一老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见附表),表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成绩具有明显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有显著促进作用。
附表 对照组和实验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对比分析
本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促进课程思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程的课外延伸方面以及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体现了该教学模式对教学具有较好帮助效果。但是,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大范围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教学模式改革后的大范围实施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需要教师、教研室、学院及学校多方面的协调,因而增加了管理难度;其次,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可能引发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不适应,成为其实施的一种障碍;最后,开展教学模式的大范围实施,势必显著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甚至会超出教师工作量负荷。如何将好的教学模式大范围实施,需要教研室、教务处等多部门协调下,进行进一步探讨,形成确实有效的机制,促进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大范围应用到各种课程教学中,帮助师生获得更好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