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2019-11-19 03:50安洪庆黄文静元金宝贺圣文赵心童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隐性科目

安洪庆,黄文静,元金宝,贺圣文,赵心童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然按时来上课,但实际上是“形在神不在、见人不见神”,从事着与当前课堂教学活动无关的行为,如学习其他课程内容、玩手机、聊天、发呆、睡觉等[1]。“隐性逃课”行为不但妨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运行秩序,而且影响了大学生相关知识的有效获得与综合能力素质的有效提升[2]。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担负着未来守护人类健康的重要责任,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医疗水平的高低[3]。因此,医学院校大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更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抽取某地区两所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医学专业(临床医学等授予医学学位专业)与非医学专业(生物技术等授予非医学学位专业)进行分层,分别随机抽取1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最近一个学期中的隐性逃课状况;发放设计完善好且具有良好效度和信度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课堂行为调查问表”[4]共2000份,后期回收并核检有效调查问卷1947份,有效率97.35%;建立、录入SPSS 22.0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隐性逃课标准界定。

医学院校大学生具有隐性逃课行为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学生上课从事与本堂课程授课内容无关的行为,如玩手机、学习其他科目课程、聊天等。若学生具有以上行为之一即认定为具有隐性逃课行为[5]。其中,在最近一个学期中,若平均隐性逃课行为时间占到课堂时间三分之二及以上者视为严重隐性逃课行为;平均隐性逃课行为时间占到课堂时间三分之一及以上且不到三分之二者视为较严重隐性逃课行为;平均隐性逃课行为时间占到课堂时间三分之一以下者视为一般隐性逃课行为。

二、结 果

1.一般情况。

有效调查对象1947人,其中医学专业大学生987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960人;一年级大学生462人,二年级大学生489人,三年级大学生456人,四年级大学生277人,五年级大学生263人。

2.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描述。

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未发生隐性逃课行为的有105人,占5.39%,具有隐性逃课行为的有1842人,占94.61%;其中一般隐性逃课行为的871人,占44.74%;较严重隐性逃课行为的773人,占39.70%;严重隐性逃课行为的198人,占10.17%(见表1)。

表1 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分布[n(%)]

3.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影响因素分析。

对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状况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7,P=0.199);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状况在不同专业(χ2=19.734,P=0.002)、是否有考研意向(χ2=25.022,P=0.000)、是否学生干部(χ2=14.178,P=0.016)、是否有明确学业规划(χ2=31.215,P=0.000)、是否专业课程(χ2=17.655,P=0.013)、成绩等次(χ2=10.025,P=0.02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见表2)。

4.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从事活动行为描述分析。

对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从事的行为活动进行描述性分析(多选)发现,英语学习、其他科目学习(非英语)、玩手机占到了前三位,分别占比高达97.23%、52.59%、44.12%;除此之外是看课外书(33.49%)、睡觉(21.21%)、走神(18.08%)、聊天(5.44%)、其他(2.67%)。

表2 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多因素分析

5.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描述分析。

对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进行描述性分析(多选)发现,认为当前课程重要程度不够、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教师授课内容枯燥占到了前三位,分别占比高达94.71%、48.84%、38.83%;除此之外是不喜欢当前课程(28.35%)、课外活动多牵扯精力过多(17.77%)、身体不舒服(5.80%)、其他原因(2.36%)。

三、讨 论

结果显示,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已成常态化,占比高达94.61%,并且较严重隐性逃课行为与严重隐性逃课行为占比达到近一半,高达49.87%。分析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6]。

隐性逃课的主要因素有专业、考研意向、学生干部身份、明确的学业规划、专业课程以及成绩等次。首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的课业体系相对于其他非医学专业来说较为繁重,需要学生们上课认真听讲,否则就会造成知识链的断层,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其次,具有明确考研意向以及专业规划的学生更具努力学习的动力[7],具备正向学习动机,因此在专业课程上会更加认真听讲;再次,学生干部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整体上更加追求上进,对自身价值的实现有更高的期望,因此在课堂学习的投入程度上普遍偏高[8];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听讲时能够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不会造成“视听疲劳”,从而课堂学习效率高于其他学生。

隐性逃课从事行为中英语学习占比相当高,这是由现行教育教学体系中英语科目的受重视程度决定的,学生们在面对英语科目时迸发出了强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9]。另外,手机作为一种迅猛发展的新兴媒介,使得人们对其产生前所未有的依赖,从而影响了学生们的课堂学习质量[10]。因此,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准确、合理地定位专业课程、相关课程、英语课程学习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以及手机等电子媒体的辅助功效,让学生能够趋利避害,减缓隐性逃课率,真正的回归课堂。

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主要主观因素中,认为当前课程重要程度不够、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教师授课内容枯燥占到了前三位。这与学生对教学体系等的认知程度不高有重大关系,因此授课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框架体系,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每门相关课程的重要意义;另外,教师在授课中应该认真、积极备课,努力引入相关前沿学科知识,丰富相关教学方法[11],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妙彩纷呈,对于减缓学生的隐性逃课率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综之,隐性逃课的治理与疏导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学生自身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合格的医学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隐性科目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高考“新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