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晶晶 肖红艳
肥厚型性梗阻型心肌病成为我国目前最为常见的心肌病种,该病主要由基因变异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获得,多数患者病理学表现为心室肥厚型伴室间隔及左室壁肥厚型,导致左室流出道的梗阻,以至于左室流出道出现压力阶差,心脏泵血功能明显降低,造成舒张功能不全,进而出现胸闷、胸痛、黑蒙、晕厥、肺淤血,有猝死风险[1]。左室流出道疏通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有效手段,疗效显著[2]。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术后患者肌钙蛋白I 水平差异较大,且表现不同的预后,故制定研究,旨在探讨术后肌钙蛋白I 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详见如下报道: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间在我院住院并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的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患者29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 例,女11 例,年龄22~66 岁,平均年龄(49.7±12.3)岁,经超声心动图均确诊为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术前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差(LOVT 压差)为17.64~115 mmHg,平均为(61.3±13.9)mmHg。排除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同时合并冠心病、瓣膜病、术前已存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方式仅为左室流出道疏通术,排除同时行搭桥、瓣膜类手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等。根据术后当天肌钙蛋白I 含量将研究资料分为A、B、C 3 组,A 组8 例,术后肌钙蛋白I 含量15~40 ng/mL,平均(22.63±6.52)ng/mL,B 组8 例,术后肌钙蛋白I 含量8~15 ng/mL,平均(10.23±2.03)ng/mL;C 组13 例,术后肌钙蛋白I含量0~8ng/mL,平均(5.48±2.37)ng/mL。
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在低温全麻的情况下,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体外循环,切开升主动脉后暴露左室流出道,能够观察到增厚的室间隔,切除增厚的室间隔,范围位于右冠瓣中点,于左右冠瓣交界处,深度约0.8~1.5 cm,宽度约3.0~3.5 cm,长度4.0~4.5 cm。清除残渣组织。连续缝合关闭主动脉切口,复温,升主动脉根部排气,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逐渐脱离体外循环,右室表面放置临时起搏器导线,术中经食道超声检测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及室间隔厚度。
对29 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超声学检测指标(室间隔收缩期厚度(IVSs)、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VPWs)、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室流出道流速(LVOT 流速)以及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 压差),另外检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肌钙蛋白I 变化情况。观察3 组术后0、1、2、3、4 d 肌钙蛋白I变化并计算0~4 d肌钙蛋白I变化率并统计3组ICU住院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各组术后肌钙蛋白I 含量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相关性。
对患者术后4 d 内的肌钙蛋白I 均值进行统计,29 例患者术后肌钙蛋白I 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患者术后肌钙蛋白I 均值变化趋势
对29 例患者术前术后的室间隔收缩期厚度(IVSs)、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VPWs)、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室流出道流速(LVOT 流速)以及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 压差)等几项超声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室间隔厚度明显低于术前,左室流出道流速明显比术前放缓,左室流出道压力差也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后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组术后肌钙蛋白I 逐步下降,A 组术后0 d、1 d、2 d、3 d、4 d 肌钙蛋白I 含量均高于B、C 组;B 组术后0 d、1 d、2 d、4 d 肌钙蛋白I 含量均高于C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A 组ICU 住院时间高于C 组,住院天数高于B、C 两组,并发症率高于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出现单纯肌钙蛋白I 升高4 例,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1 例,肌钙蛋白I 升高合并间歇性LBBB,ST-T 改变1 例,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谵妄1 例,发热、低氧1 例。B 组出现房颤1 例,肌钙蛋白I 升高合并肾功能损害1 例,声嘶、环杓关节脱位1 例,房颤伴LBBB 合并室速1 例。C 组伤口愈合不良1 例,心律失常伴房颤1 例,发热、低氧1 例,肾功能损害合并低氧血症1 例,肺部感染1 例。总体上看,A 组并发症较为严重,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B 组、C 组并发症较轻微且易于控制,说明术后肌钙蛋白I 水平对患者并发症类型及病情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见表3。
表1 患者术前术后超声检测指标变化()
表1 患者术前术后超声检测指标变化()
表2 3 组术后肌钙蛋白I 变化趋势分析(ng/mL,)
表2 3 组术后肌钙蛋白I 变化趋势分析(ng/mL,)
注:与C 组相比,*P <0.05;与B 组相比,#P <0.05
表3 3 组ICU 住院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率比较()
表3 3 组ICU 住院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率比较()
注:与C 组相比,*P <0.05;与B 组相比,#P <0.05
A 组肌钙蛋白I 与ICU 住院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率相关性r、P值分别为(r=0.318、0.454、0.629;P<0.05),与ICU 住院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率呈现强相关;B 组分别为(r=0.267、0.443、0.316;P<0.05),与住院天数,并发症率呈强相关;C 组分别为(r=0.149、0.485、0.134,P<0.05),与住院天数呈现强相关。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多见的心肌病,患者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室间隔及左心室壁的肥厚型呈现梗阻,是胸痛、晕厥、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后因子[3-4]。对于梗阻严重患者,常需要外科手术的治疗,室间隔部分切除疏通左室流出道能够有效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差,改善血流通畅循环,是目前此类疾病根治的主要方法[5-6]。肌钙蛋白I 是反映心肌损害的敏感指标,已有研究证明[7-10],肌钙蛋白I 水平是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灵敏度高,与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后,不同术后肌钙蛋白I 水平患者预后指标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
本研究29 例患者,根据术后肌钙蛋白I 水平分为3 组,术后检测该指标水平发现,A 组显著高于B 组、C 组,3 组均显著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手术起到良好的左室疏通效果。预后相关性研究发现,A 组肌钙蛋白I 水平与ICU 住院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率呈正相关,B 组与住院天数,并发症率呈强相关,C 组只与住院天数呈现强相关。该结果揭示,术后肌钙蛋白I 水平与患者术后预后指标存在较紧密关联,对于左室流出道患者,术中注意心肌保护,术后密切观察肌钙蛋白I 水平,该指标水平较高病例应加强术后观察,及时采取积极手段预防并发症发生,并可有效缩短住院天数[11]。对于术后护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根据患者术后肌钙蛋白水平I确定护理等级和护理内容,尽量提高手术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率,改善患者预后[12]。
本研究尚有改进之处,如样本例数偏少,统计值差异尚需要大样本验证。但从本文研究可以得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后肌钙蛋白I 与预后指标存在较紧密关系,术后应加强观察肌钙蛋白I 水平,采取适当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