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谱写言语生长的美妙篇章

2019-11-18 01:58宋小燕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

宋小燕

【摘要】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自身的语言经验,发现文本语言和自身语言的差异,让学生对高质量语言表达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案例中,薛法根老师通过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感受、感悟,使学生的语言有了看得见的生长。

【关键词】语言经验   语言规则   语言表达   比较教学

日前,有幸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文的教学,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薛老师这堂课的解读与感悟。

薛老师整堂课运用比较教学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比较中感受,在比较中感悟,在比较中形成丰富的知识。我看见了学生在课堂上言语生长的美妙过程,因其曼妙无比,所以欣喜万分。原来语文课这样上,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一、比较着找,发现准确的言语表达

课堂伊始,薛老师首先出示火烧云《现代汉语词典》版注解(日落或日出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再出示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是怎么说火烧云的(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让学生读后比较,《呼兰河传》上的说法和《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找到了《火烧云》里有“好像”一词,回答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云比喻成火,形象生动。薛老师不放过,“哪个字”生动?学生“卡”住了,薛老师让学生朗读,找到“烧”一词,再追问:为什么用了这个“烧”就生动了?学生被追问得又有点“卡”。其实这一个个“卡”点,就是学生的疑惑之处,是学生即将走向豁然的“拐点”,薛老师很高明地点出“学生的疑惑之处”,非常及时地给予支架来帮助学生达到言语彼岸。薛老师说,“这个‘烧是动词,熊熊燃烧,把火烧云写成了一幅活动的画。”

这个环节的教学深深触动了我。大师课堂的细腻之处就在于,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总能“四两拨千斤”地点化学生,让学生瞬间豁然开朗。更让我看到了教学中的追问,应该始终敏锐地围绕学生的疑惑,着力学生的言语感悟,而不是“贴标签”似的回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火烧云写得更生动更形象”。

薛老师在比较阅读中还让学生明白,形象性的描写语言和直白性的说明语言同样重要,要看使用的地方。再读好《呼兰河传》里的语言,积累描写性的语言。他非常多元地指导学生如何发现言语表达的精准性。

二、比较着读,感悟言语表达的密码

接着,薛老师带着学生欣赏了很多火烧云的图片,吊足学生胃口。那一张张好似着了火似的图片把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眼与心都抓住了。然后薛老师问:“假如让你来写火烧云,你会抓住哪几个方面写出它的美?”薛老师的课始终能把握好学生的起点和基础。学生一下子抓住了“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打开课文,找找作家萧红是不是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连表扬的话语都这样耐听,“我们想的和作家想的一样,这便具有了和作家一样的眼光,真了不起!”

随后他出示一段学生写颜色的习作:“这地方的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红的、黄的、紫的、金的……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 薛老师又开始追问:写得好不好?也好呀,哪儿不错?用了“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三个四字词语,其中还有2个成语,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多、变化的快。薛老师反复多次读“五颜六色、变化多端”其实是有预谋的(暂时卖个关子)。

薛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萧红描写火烧云颜色的那段文字,让学生去发现萧红高明在哪里。我也跟着读。读着读着,我发现了萧红的高明之处,也发现了薛老师教学的高明之处。“萧红运用了一系列描写色彩的词语来表现火烧云色彩的丰富,而且这三组词语还各有特色。”薛老师说。

我在心底暗暗叫好,不愧为经验丰富的名师,解读文本的深刻性值得学习,我期待着薛老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把自己解读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薛老师还是用简单的比较法,把省略号和“还有一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进行比较,把“红的、黄的、金的”和“红彤彤、金灿灿”相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更喜欢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把“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和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比较,把“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比喻性的组合型色彩词和单独的颜色词作比较。

比着比着,你就会发现这三种类型的词语,作出规律性地组合排列,使这段话读起来节奏分明、琅琅上口。薛老师还让学生现场创造带比喻意味的颜色词,我分明看到了学生隐藏着的活跃思维在不断地闪烁、蹦跳、旋转,舞出的线条是如此优美。虽然学生创作的词语有些值得推敲,但是我分明看到了学生的言语就在这样的蹦跳中长出了触角,并不断地向外延伸,然后开成一朵花的模样。

这是一个值得记录的环节。薛老师继续引导学生作比较:还有什么更高明的地方吗?“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的颜色在不断地、微妙地变化着,这种动态的画面又一次浮现在学生眼前。就在这样读着、比着的过程中,学生好像捕捉到了言语表达的密码。整个第三自然段让薛老师抄了个“底朝天”。就在这时,薛老师再次回扣 “五颜六色”和“变化多端”两词,告诉学生,以后写作,少用成语,多用描述性语言,更能让人感受到变化着的丰富、细腻的颜色的美。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组词语正是课后习题中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苦于找不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这类习题的策略。今天,薛老师让我明白,课后习题的有效解决必须和阅读教学水乳交融地进行。

三、比较着品,迁移言语表达的规律

然后,薛老师带领学生感受火烧云的形状:马、狗、狮子。再次搬出“比较”的法宝,这个办法很经得住实际考验啊!薛老师宣称,下面是他自己小时候写的文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有的像马,有的像狗,有的像狮子,好看极了。”一出示,我就会心一笑,这就是学生最真实的起点啊,普通的老师如果不好好指导学生写文章,即使到了六年级,学生也就只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言语品质永远得不到提升。这是非常恐怖的现状。

薛老师也深知这个现状,所以在课堂展示时毫不犹豫地拿自己开涮。学生回答说不好,那么“不好”在哪里?“有的……有的……有的……”是一个个放在那里,不动的。可那火烧云是变化着的。这时出示萧红的描写: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什么样子)。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怎么变的)。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怎么消失)。这时出示问题:萧红的这种描写高明在哪里?再往下读一段,高明在哪里?再往下读一段。其实这时候的薛老师是借助对这3个自然段本身的语言规律,来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发现萧红的语言特点的。而这3个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有规律可循。这些文字都是从“什么样的——怎么变的——怎么消失”来描写变化过程的。学生在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追问和比较中发现,火烧云一开始什么样的,接着怎么变化的,最后写怎么消失的。萧红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写出来了,这才叫作“写具体”。

当活泼泼、热腾腾、冒着热气的语言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学生便知道什么叫“具体”了。薛老师再次引导我们,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不能就简单要求学生“写具体、写生动”,而是应该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反复品读,细细体味,真切感悟到让言语表达变得精彩的方法。

这时候,薛老师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再次温习萧红的语言,然后让学生拿出笔,仿照着萧红的语言来写一段。这样写才真真正正水到渠成。

薛老师通过三次“比较”,特别是在第三次时,用“比较”中套着“比较”的教学方法,把言语实践扎扎实实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进行比较阅读、发现规律和迁移运用的主体都是学生。薛老师在学生探究规律中遇到困难时搭设支架、点拨启发,并巧妙创设语境,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发现的规律。从薛老师的身上我还学到,教师的心中一定要装着学生的起点和终点,在这“两点”之间,教在“学生疑难处”,坚守“三不教”政策:“学生会的不教、教了还不会的不教、能自己学会的不教”。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在课堂上既享受閱读发现的乐趣,也能不断提升读写能力和思维水平。总有一天,学生的言语表达会呈现出我们想要的姿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
培养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路径分析
“双减”政策下小学诗歌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类型及培养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法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招教你锻炼出好口才
培养农村0~3岁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究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在家园互动中提高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