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2019-11-18 13:20林玉玲
教师·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写作阅读

林玉玲

摘 要:当“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炉之际,正赶上“中国诗词大会”播放。十六岁的李子琳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诗词成就了李子琳的“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就学科角度来看,核心素养不是对一个学科的要求,而是对所有学科教书育人的整体要求。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简单地说,就是四个词: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

关键词: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写作;阅读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蕴涵着丰富的“核心素养”方面的资源。而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文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古诗词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古诗所展现的审美世界能丰富学生情感、滋润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构建美好的精神世界。十六岁的李子琳所表现出来的对古诗词海量的诵读、准确的记忆、深入的理解、会意的把玩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所以,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简雅的内核特点更能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要想在古诗词这片沃土上更好地孕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之花”,我们需要注意教学策略的应用。以下浅谈几点看法:

一、步步为营,授之以渔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古诗词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即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内容,教学课堂呈现“一边倒”现象。一方面教师觉得古诗词教学内容晦涩难懂,如果不注重讲解,学生学习会受阻,于是从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开始,简单介绍后着重分析字句的意思,进而大概讲述诗词内容,最后简单讲述古诗词展现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模式单一;另一方面,学生处于这样的被动状态,会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事先准备好阅读内容的相关影像资料,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置情景,再现诗词阅读内容,学生就不会感觉古诗词像“天书”难以理解。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的内容。并适当进行设计,与学生一起探究、研究、总结、归纳。适当设计问题可引导学生靠近教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合作、理解,潜心推敲辨析,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出规律,而后及时由此及彼进行迁移,进行模仿运用,最终通过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将理解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使学生通过对一篇诗文的学习理解更多诗文,使其知识能力得以巩固和迁移。

二、低低地吟、浅浅地诵

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音节、声调和韵律都有一定要求,其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以及丰富的想象高度体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讲究平仄和韵律,对语言的形式美、声韵美追求度极高。要想把握古诗这种境界之美,诵读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反复诵读是开启古诗词之美的密钥。古诗词教学应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通过创意设计多元朗读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把握诗中的情感脉搏,获得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汲取其精神养分,感受古诗词中的节奏、意境和情感所带来的美感,进而切实提高自身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可是当下课堂很多教师離不开教参,课堂成了教参的细化演绎,课件的精美制作成了课堂的照念的流程。古诗词教学更多满足于字词的梳理和艺术手法的分析,生搬硬套的结果是教师囫囵吞枣,学生手忙脚乱。其实古诗词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应着眼于心灵体验,重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深切体会古诗的美;让诗词融入其血液,内化为其核心素养,外化为其气质形象,培养其诗心。

诚如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的“四读”——吟读、译读、背读、说读值得我们借鉴。通过吟读“与诗人相遇”;通过译读“与诗人同行”;通过背读“品诗人笔法”;通过说读“对诗人说话”。

古诗词的内涵极其丰富,诗人内心情感的表现更是含蓄而复杂,只有通过这样的诵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轻吟细品,梳理诗人的情感变化轨迹,解读诗词所表现的情景、情感、意蕴,才能尽可能地让学生与诗人情感互通,跨越时空界限打破当下与古代之间的障碍,与诗人、与文本进行着一次次的心灵对话,让灵魂得以荡涤、性情得以陶冶、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细细地品,大胆地想

董仲舒说:“诗无达诂。”诗歌与其他文体相比,更富于想象。诗人常常把想象活动的万千意象浓缩于最朴实的篇幅里,使读者获得强烈的想象刺激,获取浓郁的艺术享受。教师在教学中启迪学生大胆想象,注意读写结合,让学生亲尝“梨子的滋味”不乏是落实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入内出外”的想象

“入”于生活实际,想象就能有生命力,就能不妄;“出”乎生活实际,想象就能有诗意,就能不俗。在想象力的作用下与实际拉开一段距离的形象创造方法开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空间,赋予诗歌高致的审美意趣。

(二)以时空为纵横坐标建构想象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想是先人早以彻悟在时空二维展开“神思”的妙用,不然自由想象空间中创作的名篇佳句何以俯首皆是?适时品味极富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诗作,可以领略二维建构的想象,能避免单调刺耳的声音,成就立体、容量较大的“键盘”,从而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四、用心地教,快乐地学

师生一起走在探索古诗词的道路上,有情感的交流、心灵的默契,这就是快乐。古诗词经过五千年文化的洗礼,流传下来的都是文化沉淀的精华,就像是一把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让我们循着一缕幽光探寻向历史的深处;是中国文化的符号,让学生可以触摸历史的温度,开启他们人生诗意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古诗词教学应着眼于心灵体验,有品读,有收获。

(一)课堂写作大实践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一种能力。把古诗词的学习与写作训练相结合,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古诗词掌握的熟练程度,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与使用能力。学生在写作中可以把古诗文与其他语块放在一起使用,以掌握古诗文应用环境和搭配情况。随着对古诗文在语境中的应用的认知度的提高,学生可以利用古诗文的再生性生产一些新的语块,从而丰富自身的语言,提升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所以学文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与诗词有关的古今资料,做到古今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学文后古诗词带给学生的是诸多感悟和思考,甚至会带来不吐不快的情感欲望。此时,教师如能把握机会适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不论篇幅大小,可以一句话,可以一段文字,也可以续写,只要是关于所学、关于真实情感,那么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必然深知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主动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

(二)活动展示品读收获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应该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同时丰富课堂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传统文化魅力,并把古诗词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社会进步融合在一起,为传统文化融入新的活力,促进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与古诗词相关的古今资料,做到古今融合,提高教学效果;组织学生进行系列性的活动,检验阅读中的体验和收获,从而感悟文本温度,挖掘精致文字背后的文本价值和魅力,触摸作者独到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开展知识讲座,增加学生古诗词积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举办古诗词竞赛、古诗接龙、“诗意人生”等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倡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让其以小组合作,或以班级团体的形式续编剧本、演绎剧情,从而体悟古诗文中蕴含豐富的情节和内涵,体验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三)“文化大讲堂”

众所周知,古诗文阅读不是一篇篇阅读,而是一组组地读。古诗文传承千年,它的简洁雅致是语文的美和它的可鉴赏性,而它的语文性和阶段性又很大程度可以实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所以古诗文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体裁、主题或内容分组阅读,以“文化大讲堂”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如,引导学生谈谈关于“离别”词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不同类型的离别之情;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听古诗词诵读,感受声音和情感的魅力;可以一起观赏如《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视频,一起倾听大家名家的点评以及对诗文的解读。(如:“昼出耘田夜绩麻”为什么不用“耕田”用“耘田”?)视频在线解读也可很好地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官,感受文字的精致,体会文本的温度,感悟作者的情感,发掘文章的价值和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一首古诗词,寥寥数十字,但却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几经涅槃,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古今。注意古诗词的核心素养,必能更好地实现“温柔敦厚而不愚”。

参考文献:

[1]柯金黎.基于词义理解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D].福建:集美大学,2017.

[2]黄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2018(19):48-49.

[3]郭志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7(55):58.

[4]赵福楼.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与归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7(4):26-30.

[5]刘会芹.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愿景[J].语文教学通讯,2016(14):9-11.

[6]李美丽,基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9(1):164.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写作阅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