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2019-11-18 13:20兰建美
教师·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点亮后进生

兰建美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后进生的转化依赖于其自信的强化、人格的完善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基于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文章将对后进生的转化策略进行着重探讨,围绕了解后进生的问题根源、给予无私的爱和宽容、努力寻找其闪光点并持之以恒、耐心地引导等四步骤进行阐述,以期为转化后进生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后进生;刨根;化软;功恒;点亮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7-0007-02

“后进生”从教育学角度而言,是指个体在学校生活中,由于自我性格因素和家庭条件的影响,行为、习惯和思维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在班级中“后进生”或多或少会存在,对他们的转化是最有艺术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他们的转化工作对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工作尤其重要。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帮助其找回自信,改正行为习惯的偏差,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文章从以下四方面对转化“后进生”进行分析。

一、刨在“根”处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犯错,对班级中的后进生来说,他们更是在犯错、纠错的反复过程中不断成长。“问题学生”并非生来就是“问题学生”,为了进一步转化“问题学生”,必须先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先调查与观察,对“后进生”产生的行为偏差进行辩证分析,抓住他的“问题根源”,及时进行教育。

案例一:家庭暴力型。周某是班里最特殊的孩子,不断惹是生非,各方面习惯差。找他谈话时,他总是带着敌对的神情,强词夺理。带着疑惑,我从他的家庭开始调查,据了解,他从小生活在离异家庭,跟随爸爸生活,爸爸对他的事情不闻不问,听到他在学校表现不好,就将他关在家里恶打一顿。可见,他生活在严重缺乏关爱的暴力型家庭中。

案例二:家庭溺爱型。张某是一位外表斯文的男孩,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谁都不会把他和打架、与教师顶嘴联系在一起,但他也是令我头痛的学生之一。无论如何批评他,他每次都回答:“我知道了!”一副不屑的样子,让你对他没办法。所以我开始从家庭来寻找原因。他妈妈一开口,我便感觉到她是极宠爱他的。果真,她是30多岁才有这个儿子,并且全家上上下下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不管他提出什么要求家人都毫无条件地答应,可见这是典型的溺爱型家庭。

每个问题学生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同一种教育方式,就会南辕北辙,收效甚微。因为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家长平时毫无条件溺爱造成的;有的是因家长不懂教育,疏于管教造成的;也有不少是受同伴不良影响造成的……一般来说,后进生都有严重的叛逆心理,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差,可以说他们的心理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只要注重教育艺术,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赏识,就能接纳、理解他们,從而找到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成功地使他们走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

二、化在“软”处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关心、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才会对生活与学习充满热情,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教师只要有了爱,才会用赏识的目光去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学生充满耐心和爱心,并认识到“后进生”问题形成的根源,因材施教,使他们充满信心,奋勇直追,最终他们也能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案例三:周某是一个浑身长着“刺”的学生。上课时,不是拿出饮料瓶到桌子上玩,就是折纸飞机满教室飞;不是拿红领巾、校牌做各种鬼脸,就是招引其他同学起哄。课间与同学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要么一拳打过去,要么拿起铅笔盒当枪对着同学说:“打死你们,打死你们!我恨你们!”反正不管什么事情,他都是有理的,错都在别人。

面对这样一个性格暴躁的学生,我没有更加严厉地批评他,而是蹲下来与他做朋友,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周某,老师特别希望看到一个上课认真听讲、行为习惯好的你,老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久而久之,他敌对的情绪缓和了,记得他回去告诉妈妈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兰老师对我最好!”当他觉得我爱他时,他把我的批评理解成爱护与关心,把我的表扬理解为肯定和赏识。我通过尊重和信任,使他成功向我敞开了心扉。

因此,教师要实施“情的无间道”,对后进生“攻心、攻情”,让其感受到老师是关注、关爱他们的,克服其心理压力,清除其掉队的失落感。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让学生感受到尊重,让彼此情感融洽起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调动了主观因素,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很大的可能。

三、力在“亮”处

所谓“亮”就是“闪亮”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优点和才能,以至于在生活中一无是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和才能,为他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条件,尽力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使其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感到快乐,成为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因此,教师在进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坚定信念: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他自身的闪光点,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去发现它们,挖掘它们。教师应通过“小题大做”利用这些“闪光点”,使其发扬光大,并成为他成长的动力。

案例四:我班上还有一位男生阿翔,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人倒挺聪明,就是很顽皮,上课不专心听讲,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却不起作用。有一天,班上有位学生生病吐了,不知是谁把它清理干净了。经过了解得知是他干的,我及时在班上表扬了他。我发现了他的优点并充分利用,化阻力为动力。我在班上说:“阿翔热爱劳动,做了好事,我们选他当劳动委员好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同意。他也乐意地接受了,而且工作认真负责,发现有的同学忘了扫地,就主动打扫干净,可他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坏习惯还没改。针对这一点,我主动找他谈心,告诉他:“劳动委员是班队干部中的一员,班队干部要以身作则,处处成为同学的榜样。”他听了觉得挺有道理,当面向我表示今后要改正。一连几天他都认真完成作业,且主动拿给教师改。我及时表扬他,鼓励他继续努力,现在,这位学生已是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学生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由此可见,只有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他们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一次次的表扬和鼓励下,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功在“恒”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个曲折和反复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个“后进生”经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能成功。”因此,寻找“后进生”闪光点就需要我们教师从生活与学习的细微处入手,要用耐心、细心、恒心的教育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充满热情、赏识、肯定。但当付出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朝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时,就开始失去耐心与信心,甚至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学生自信心和自控能力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有耐心、信心、恒心,并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案例五:小叶子是一个调皮倔强、有着男孩子般性格的女孩,经常拿老师讲台桌上和同学的东西。我自以为一个女孩子脸皮薄,只要稍微说说与批评就可以把事解决了。没想到,小叶子能言善辩、性格倔强,让我一时找不到教育的方法。

慢慢地,我了解到,小葉子常年和年迈的爷爷、忙碌的妈妈生活在一起,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小女孩。妈妈工作繁忙,家中年迈的爷爷需要照顾。她自觉地承担起照顾爷爷,平时省下妈妈给她买学习用品的钱给爷爷买吃的,缺少必要的学习用品就在教室里拿。“小叶子,我知道你是一个孝顺的女儿,经常帮助妈妈分担家务,可是你在学校不努力,不是天天惹妈妈生气吗?”她不语。我紧接着说:“小叶子,老师相信你会让妈妈高兴,也会让老师对你放心的。”第二天,她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保证一定让你不为我操心,其实就在上次拿东西后,我已经说过一次了,这次我一定痛改前非,请您一定要相信我。”果真,她是个讲信用的孩子,接下来一个学期真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而且成绩提高很快。我在评语中写道:小叶子,你是一个让老师放心的孩子,我相信你妈一定也为有你这样一个女儿而骄傲。

警钟长鸣,对于小叶子的又一次犯错,我丝毫没有感到意外。我也没有找她谈话,只是递给她一张小纸条:“请记住你永远都是我和你妈妈放心的孩子!”也许是因为我的理解,也许是我对她无条件的信任,她第三次向我保证:“老师,这是我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向您保证,不再让您为我操心了,一定让您放心。我不知道您是否还相信我,但我相信自己,我会努力的,请您看我的表现吧,谢谢您。”我的回答很简单:“小叶子,老师永远相信你,只要你是发自内心的,你一定会说到做到的。别说你保证三次,就是你保证一百次后有一百次反复,老师会相信你的第一百零一次的保证。”

可见,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有深刻的根源,而对“问题学生”转化,也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成功的。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给他们一个改错的空间,这样才能达到转化的效果。另外,面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反复,教师应抱有理解态度,要正确对待这种反复,且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改正,决不能因为学生的反复就放弃。同时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具有强烈反复性的,要正确对待这种现象。

总之,转变后进生是一项长期、反复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将后进生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并非易事。但只要从根源上寻找原因,给予他们爱的宽容,给予鼓励与赏识,给予持之以恒与无限的耐心,后进生的心扉自会打开,他们的潜力也会被激发,他们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何连英.大癞子闪光——转化一位学生的故事[J].班主任,2005(1):35.

[2]管翠静,王维国.“问题学生”——责任在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7):14-1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潘 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6]陈定香.糊涂的爱——付出的收不回[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04(10):38-39.

猜你喜欢
点亮后进生
如何对待后进生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