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吉林省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儿童保健科,吉林 长春 130000)
小儿大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临床小儿阶段多发的一种神经障碍综合症,其病变累计四肢及神经功能,常见有运动、姿势、智力、行为、语言等多功能障碍[1]。常规的药物、理疗等治疗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患儿语言障碍、生活能力等方面还需结合更科学的辅助康复手段[2]。本文给予脑瘫患儿实施了引导式教育训练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研究对象为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排除患有其他先天或意识障碍者,并获得患儿家属同意签订知情书,共选取70 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 例。试验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3-7 岁,平均(3.8±1.3)岁,24 例痉挛型、6 例手足徐动型、5 例混合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 例,年龄3-7 岁,平均(3.7±1.2)岁,22 例痉挛型、7 例手足徐动型、6 例混合型。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试验组实施引导式教育辅助治疗:(1)环境引导治疗。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进行病房划分,并对病房周围环境进行针对性装饰,如色彩、卡通、玩偶、智力涂卡等,一方面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另一方面激发患儿兴趣,引导患儿玩耍中学习。(2)活动训练引导。以患儿自身条件为基础制定引导兴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戏及活动,由简入深的训练,以抬头、平衡、坐立等简单训练到穿衣、洗漱、自主上厕所等,提高患儿生活、认知等能力[3]。(3)心理干预引导。选择适合的儿童音乐、安抚音乐配合肢体抚触,给予患儿安全感,安抚患儿不良情绪。(4)语言发音引导。在安抚及其他训练中,将语言引导融入其中,从简单的发音到逐个词句,循序渐进引导,通过患儿感兴趣的游戏、玩具作为引导,完成发音后给予激励,提高患儿参与性及主动性,同时每日反复进行引导,增强患儿语言表达能力。(5)综合性引导,根据患儿康复训练进度,逐步增加难度,并有计划、节律性、多方式结合的开展引导教育训练[4]。两组康复训练周期均为五个月。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5 个月的康复指标(生活能力、智力、语言功能)进行组间对比。临床疗效评定:显效表示治疗后的生活、反应及智力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表示治疗后生活、反应及智力等方面中有一项以上指标得到改善,无效表示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生活能力、智力、语言功能评定分别应用运动功能评定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5],均为百分制标准,分数高表示该功能恢复越好。
本组数据使用SPSS 19.0 软件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s),组间采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两组间数据对比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35 例患儿中,11 例显效、22 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35 例患儿中,9例显效、17 例有效、9 例无效,总有效率74.29%。试验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针对生活能力、智力评分以及语言功能等康复指标,治疗前两组间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各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康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参数对比(±s,分)
表1 两组康复参数对比(±s,分)
小儿脑瘫是临床中较为多发的一种神经障碍综合症,其病变累计四肢及神经功能,语言障碍是脑瘫患儿的主要症状之一[6],表现为语言应用交流受限或完全失语,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7]。有关研究证实,脑瘫患儿脑损伤属于一种非进展性损伤,通过早期引导刺激,患儿脑组织可形成新的反射条件,利于脑瘫患儿语言功能等障碍的恢复[8]。本文给予脑瘫患儿实施了引导式教育训练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引导式教育训练属于一种倾向于引导、激励为主的互动教育模式[9],规避了以往常规强制性治疗给患儿带来的逆反表现,而是针对患儿的兴趣,通过娱乐性、欢快轻松的模式,在语言、行为、生活等方面引导患儿主动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患儿各功能障碍[10]。本组结果表明,应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的试验组,在治疗有效率、语言功能、生活能力及智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给予脑瘫患儿言语障碍临床治疗中实施引导式教育训练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语言、智力及生活能力,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