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德阳市人民医院 产科,四川 德阳 618000)
初产妇是指女性初次妊娠分娩、数次妊娠但初次分娩。由于初产妇首次分娩,没有任何经验,加上分娩知识掌握少,往往导致负性情绪多、分娩时间长等,大大增加分娩风险[1]。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发展而出现,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通过提出问题,并寻找实证,在实证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循证理念是坚持以研究指导、带动实践的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重视个体化的护理[2,3]。临床发现,循证护理模式用于初产妇分娩护理中,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本文就此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研究时间: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研究对象:80 例初产妇;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 例,年龄19~35岁,平均(25.73±5.16)岁,孕周36~40 周,平均(38.02±1.33)周,初次妊娠35 例,有妊娠史5 例;观察组40 例,最小年龄18 岁,最大年龄36 岁,平均(24.86±5.74)岁,孕周36~41 周,平均(38.15±1.42)周,初次妊娠32 例,有妊娠史8 例。两组初产妇的年龄、妊娠史、孕周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宫缩情况,记录产程情况,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干预措施。
1.2.2 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产前护理干预。加强对护理人员循证理念的知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循证护理流程。由于初产妇对生产没经验,往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产妇的心理状态、文化水平等方面耐心为患者讲解分娩相关知识,针对性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了解产妇的真正所需,并给予帮助和满足[4]。②产中护理干预。观察产妇宫缩情况,宫缩规律、宫口扩张两指则可进入待产室,第一产程期间,协助产妇适当运动和补充能量,宫缩疼痛剧烈时,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呼吸技巧,语言尽量温和亲切,多鼓励安慰产妇,增强其信心。宫口开8指时,则把产妇送入产房,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继续鼓励患者。③产后护理干预。胎儿娩出后,及时把婴儿性别、体重等告知产妇,并给予母婴接触,指导母乳喂养,赞扬产妇,激发其母性,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母婴在产房休息观察2 小时期间,护理人员详细为产妇讲解新生儿护理、阴道护理、饮食、洗浴等相关知识,帮助产妇更快更好的转变角色[5]。观察2h 无异常,则把产妇和婴儿转到普通病房。
观察两组的产程时、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轻度焦虑:50~59 分、中度焦虑:60~69 分、重度焦虑>69 分。轻度抑郁:53~62 分、中度抑郁为63~72 分、重度抑郁>73 分。
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护理前,两组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的产程时间比较
表2 护理前后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n,分)
分娩是妊娠女性的正常生理过程,产道、胎儿大小、产妇心理等因素均可对产程产生影响,由于分娩过程疼痛剧烈,多数初产妇往往产生恐惧、消极等负性情绪,从而选择剖宫产,尤其是高龄初产妇,剖宫产率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7]。研究发现,循证护理模式通过找寻问题并对症解决,及时有效帮助产妇,增加产妇信心,消除不良心理,降低降低剖宫产率,大大改善母婴结局[8-10]。
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循证理念的观察组产妇,护理后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结果证实,循证理念在初产妇分娩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能够有效消除初产妇的不良心理,缩短产程。目前,我国的护理科研还处在早期探索阶段,为确保护理专业发展的有效性、科学性,循证理念是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为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