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的细节刻画浅析

2019-11-18 23:31张欣一
新闻前哨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诗化核潜艇智障

◎张欣一

纪录片往往因为真实不加修饰地呈现出故事的原本面貌,所以给观众的震撼远大于其它类型电视节目。什么样的纪录片才是一部打动人的好片, 怎么样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来完成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捕捉、刻画感人至深的细节无疑是纪录片创作,特别是微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手段。

一、细节的重要性

细节,原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虽然细节只是生活中一些细小的易被忽略的小事,却能对人物形象起到强调、突出作用,主人翁的情感世界常常也能通过细节来表现地真实生动。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一部拍摄成功的记录片而言,决非是夸大其词的高调。

钟大年先生在他的 《纪录片创作论纲》 一书中这样写到:“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细节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有了细节,就可以深化影片的主题,塑造更生动的人物形象。

我们在微纪录片制作中深刻体会到, 细节的运用至关重要,真实生动的细节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一定会有多个鲜活、充满生活质感的细节,伴随着故事深入展开,丰富而又饱满地展现主人公的个性魅力, 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观众、感染观众、打动观众。

拿我们湖北卫视《中国NO1》栏目来说,2014 年2 月接受拍摄《犟妈》任务后,当时这个题材,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已经提炼了大爱、奉献等各种不同主题。 如何再深化挖掘新闻素材? 通过深入调查采访,我们决定:在细节上寻找突破,用细节来表现犟妈的“犟劲”。

犟妈是食品厂经理,在新厂开工前夕招收新员工时,她的手, 突然被智障孩子陈文握得生痛。 她心里没有一点鄙视,而是循循善诱地告诉他:

“握痛我,是表示恨我,对吗? ”

“如果不是的话,你想进厂,应该是轻轻地握手,才叫友好表示。 ”

陈文很快领会了犟妈的意思, 不仅改为轻轻地握了犟妈的手,而且握手时轻轻地挠了挠犟妈的手心,表示友好。犟妈呢,也轻轻地挠了陈文的手心,与智障者进行心对心的交流。

本来“挠手心”这个动作,是我国云南泸沽湖少数民族用来表示爱意的。 在这里,智障人用挠手心示好。 犟妈不仅接受了这份友好,而且也反馈了友好。摄制组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犟妈对智障孩子的平等友爱精神,就这样在润物细无声中展现出来。

二、细节的挖掘

优秀的纪录片制作者,善于发现、捕捉、挖掘纪录片的每个自由微小的细节,如声音细节,场面细节,动作细节等。

犟妈有个理念:智障孩子,只要深入他的内心,和他沟通交流,手把手教,是可以开发出他的能力来的。 他一旦做好了,就会一如既往,不会改变。

犟妈的理念来源于心理学上的“僵化”概念。 心理学认为,凡智障孩子都有一个思维僵化的特点。犟妈恰恰是抓住这个“僵化”特点进行开发,把消极的“僵化”转变为积极的“坚持”。

到底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转化? 这就是犟妈要承担一般人难以承担的任务,意味着在耐心细致方面,她要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智慧和力量。

食品厂生产食品,卫生条件要求极高。仅拿洗手来说,任何一个人都会洗手, 然而食品厂洗手却要求达到干净卫生标准。 这对智障孩子来说,的确是个难题。 纪录片挖掘出洗手的细节,拍了犟妈如何教智障孩子们洗手,从怎样开水笼头,怎样用洗手液,怎样冲洗手,到怎样关水龙头,每一步的顺序要点,她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操作。 她做到不喝斥不惩罚,用正确的操作规范来教育乃至融化孩子们。 在犟妈的严格训练下,终于把孩子们的僵化行为转化为他们对正确操作规范的坚持。 犟妈就这样年复一年做艰苦的转化工作, 把智障孩子培养成为合格的工人。

该纪录片还捕捉、挖掘了其它多个细节,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人物,突出犟妈的犟劲,突出她对智障孩子的耐心细致、独具慧眼开发智障孩子特点的感人形象。

三、细节的诗化

“诗意化”影像首先出现在前苏联电影中所创立的“诗电影”流派中,在许多电影创作中被作为一种创新而使用。细节的诗化这种表意的方法, 可以应用于任何形式或题材的纪录片。仔细寻找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用富有诗意的笔触来描绘,让细节绽放诗意,可以更好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7 年7 月在接到拍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的公益宣传片的任务时, 摄制组制定拍摄方案时颇费周折。首先能拍的场景和素材有限,再加上主人翁也是年过九旬的老人,经不起复杂的拍摄方案的折腾。如何在90 秒的篇幅里以情感人、以真动人,我们只有在细节的刻画上做足功夫。

“为了研制成功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30 年,他隐姓埋名,人间蒸发。 ”

老资料场景穿插, 再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者默默无闻的显赫人生。 30 年,为了研制核潜艇,黄旭华不曾回过一次家。

“思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当这句民谣由这位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紧紧镶嵌的九旬老人唱出时, 已让现场的我们为之动容,但导演提出其他人员暂时离开拍摄现场,仅让摄像在现场,让老人用口琴独自再次吹奏这一段童谣,更进一步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同时在后期剪辑制作中,用诗话的语言“深海中的核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配上大提琴深沉的旋律。 于是,在桌上无声的核潜艇模型背后,老人吹奏童谣的背影打动了无数观众。 九十多岁高龄的黄老,对父老乡亲的思念,对故乡山水的依念,压在心底三十多年的牵挂,瞬间爆发出来,催人泪下。 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片子结尾的处理也很有意境, 一组老人与孩子同框的镜头更是升华了这条公益广告片的主题, 老人半生不曾回家,埋名三十载铸就深潜重器,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可以安心回家。 片子中所运用的暗示、象征、对比、强化等手段,不正是诗歌艺术创作的手法吗?将拍摄的一组组真实的画面素材,经过一番匠心,重新组合、加工,将主题诗意地呈现给观众。 细化细节、美化细节,让语言更富有诗意,细节更生动传神,与细微处见真情。 通篇没有一个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话语,却让观众与主人翁引起心灵上的共振。

微纪录片的细节诗化,可以直达观众的内心,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要处理好细节诗化与细节真实之间的关系。 细节的组合、对比、加工、强化等手段的运用,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我们不能把毫不相干的细节生拉硬扯地连接在一起, 也不能把极为平常而琐碎的生活细节硬做成微言大义的文章。只有在严格维护细节真实性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运用细节诗化的手法。 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诗化核潜艇智障
094型战略核潜艇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大揭秘——核潜艇的武器库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魂断巴伦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