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魏 骅
内容提要 作为“留声40年”的制作人之一,作者分享了这一独特且不同寻常的融媒体主题报道的台前幕后,为做好类似报道总结了经验。
“留声机上旋转的黑胶唱片,要一圈一圈地播放才能直抵人心,而带着烟火气和人情味的走心品牌更需要层层破题,围绕品牌核心立体化打造产品的深度、广度,才能让品牌历久弥 新。”
上面这句话,是历经4个月高强度、高频次打磨创新品牌“留声40年”后,留在我心底最深刻的一句经验。而站在这句经验背后,不仅有无眠无休无悔的团队,更有无数愿意踏上这趟“留声40年”音乐专列、用键盘写下自己青春梦想和家国情怀的你、我、他和她……这一场数亿网民共同参与的品牌创新之旅犹如攻山采玉,碰壁再凿壁纵然艰辛,可回首“留声40年”创作之路,让我们明白“这一曲万人留声,又何止40年”。
100多个日夜一次次攥紧手心里“留声40年”这几个字,一会儿是网友、一会儿是小编、一会儿是导演的戏剧式换位思考、推演创作,我们一次次颠覆自我,思考如何让品牌产品和创意报道迈步向前。此刻与创作团队再回首盘点,难以相信4个月前新华社副社长、栏目总策划刘思扬口中的“留声40年”,可以成为如今这样的“Ta”。推开2019年的大门,借用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我们需要好好盘一盘”,盘盘这位年仅4个月的“留声40年”用什么本领打造了自己品牌产品矩阵的“同心圆”。
“《留声40年:那些改变你我的故事》,用这个标题如何?”经过1个多月的立项、沉淀、讨论、修改,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夏末初秋、在品牌的圆心,我们迎来了这个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新媒体题目。“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产品内容犹如“初次登门的准女婿”,总是很兴奋,恨不得马上开门瞧瞧;却又很紧张,彻夜无眠想象着敲开门后的一万种可能;有点小踌躇,总想着把最好的一瞬间展现在第一刻,留个好印象 ……那么,既然开场这么难,我们就把故事的开场交给最聪明的网友吧。
“一段段旋律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串联起人生的酸甜苦辣。回首自己来时的路,哪句歌词一出你就泪流满面?哪首歌曲曾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和你一起听歌的人如今是否还在身边?请你也来讲讲,自己与音乐的故事吧,我们很想听!”
这是“留声40年”2018年11月8日第一次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和网友互动。随后短短的20天内,我们收到了1.7万条留言、2664封邮件。面对20万字的留言,有淘金般的兴奋与期待,更有必须对得起父老乡亲的压力与紧张。20万字、3个人,我们用目光与每一个音乐故事将心比心地交流;48小时、1万多个故事,我们时哭时笑只为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故事;近千条回复、数百封回信,只为对得起网友们这份袒露心声的信任。
结合大数据搜索分析,从这20万字的音乐记忆中,我们又发现了惊人的共鸣:4121个“我”、2905个“他”“她”、25 0 8个“父母”“爸妈”、1857个“家”、1825个“国”、748个“留声40年”、222个“一起”、137个“青春”、111个“朋友”、100个“第一次”……这是网友的音乐故事,更是中国人的时代记忆。
我们将大数据分析与人工筛选相结合,又经历了足足12个小时的耐心打磨、精心筛选,最终按照“你、我、家、国”分类整理出100个百姓音乐故事。它们伴随着各自的主人跨越了40年,也见证了40年国家改革开放的巨大变迁,其中有伴随着《同桌的你》唱出的年轻真好,有低吟着《风雨无阻》趟出的奋斗青春,更有嘶吼着《怒放的生命》掀起的创业梦想,还有轻哼着《模范情书》道出的那一句“时光久远,念你如常”,40年在大家心里勾连起的是一段段旋律、一段段难舍的回忆。
音乐、人生、时代的奇妙串联,此刻快速点燃。我们将50个音乐故事率先配合海报、音乐,投向了期待的网友们,同时又将50个最精彩的音乐故事藏在了北京地铁4号线宣武门站、杭州地铁1号线安定路站和两列“留声专列”里面,除了再一次收获数篇“10万+”的爆款阅读,我们更期待着网友们与下一个“留声40年”创意产品的碰面。
“ 官微一暖心, 简直现象级”“一段旋律谱写一个时代,一代代人用双手创造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歌声中有我的父母,也有我的祖国”……在一批批网友感人至深、热血沸腾的留言中,我们看到了守正不渝的价值,更感受到了创新不止的源源动力。
于是,我们从“留声40年”的品牌圆心依次射出七道不同颜色的创新光芒,形成了芬芳各异的七大主题产品。围绕人脸识别技术打造的线上线下互动产品《留声40年:扫描人脸生成你的时代金曲》,通过扫描用户人脸信息判断性别、年龄等基本数据,同时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时代金曲与用户一一匹配,最终生成属于用户的定制海报与歌曲,在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展览中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观众争相扫描拍照,有的观众甚至将人脸扫描变成了全家福合影,每每扫描完成,不时有人跟随着歌曲哼唱,将海报分享给了家人、朋友进行线上体验。起初,后台数据显示每天有700人参与现场扫描,做惯了线上产品的同事还在质疑“产品互动性挺好的,怎么才这么少人?”还好展览工作人员提醒才恍然大悟:一天开放参观8小时,一共才480分钟,相当于每半分钟就要互动一次,这是真的火爆。
新技术与新场景的聚合创新,让我们在传播声音的同时,更听得见回响,这一声回响不仅让创作团队感到妥妥的满足感,更获取了许多传统报道难以捕捉到的灵感。在观众热情高涨的同时,我们趁热打铁联合网易云音乐、网易新闻、新浪微博、快手短视频等平台推出了包括《留声40年:百姓的音乐故事》等一系列UGC(用户生产内容)话题和活动,通过邀请超过数十位明星独家讲述自己的音乐故事,带动更多普通受众共同追忆往事,以“不一样的新华社”强化与网民的互动,并且展示改革开放40年人们共同情感记忆,每一条报道在微信推送迅速超过10万+浏览量,使话题热度快速上升,短短两周内2次登上微博热搜,9次登上快手热门,“留声40年”品牌全网搜索指数增长超过4660%。
此时,细心的网友开始评论“说好的大招去哪儿了”,毕竟40年的留声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啊?于是我们开始与网友一同探秘“藏在地下的音乐故事”。12月3日上午10点,相隔1300公里的北京和杭州,两列承载着百花齐放音乐影像与百姓音乐故事的留声列车,引领着文工团、迪斯科、摇滚、校园民谣、中国风节奏布鲁斯、电音六大音乐主题沉浸式车厢,串联起了北京和杭州两座历史名城,更串联起了从南到北的留声记忆。
网友“老北京的那些事儿”对音乐专列评论说:
在40年前那个交通、通讯还不发达的年代,1300公里意味着在绿皮车里逛荡两三天、意味着颠簸疲惫、分离思念。而现在只要打开手机,根据导航两个城市只隔了5小时,在地铁这个环境中举办这样一个特殊的展览,真的让人切身感受到了“说走就走,路不再长”。
从“官微一暖心,简直现象级”这样鼓励的话语,到“说走就走,路不再长”的时代感悟,我们一边努力从网友的智慧中汲取创新动力和营养,一边开始反思:我们做的对不对?如果对了,为什么对?接下来我们还能怎么做?
我相信,我们做对了!
这句话相当肯定,因为我们幸运地选择了音乐这种最直抵人心的表达方式,又同时将“音乐、人生、列车、时代”四种滚滚向前发展的意向相互叠加、融合,音乐旋律与情感共鸣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不仅帮助人们在回望中找到了自己的青春回忆,更让大家清晰地看到我们脚下的路和远方,在这条路上,音乐留声既是暖心的陪伴,更为时代留痕,我们庆幸找到了这样一种跨界融合的方式,于是我们跟随最熟悉的歌回到了同心圆的圆心。
是圆心,更是初心,是那一份回味时代记忆的圆心,是那一份寻找音乐力量的初心。时间来到2019年,我们希望为2018年、为改革开放40年、为“留声40年”留下一些更难忘的回 忆。
我们再一次创新启程。依照着40年中曾经最流行、最红火的音乐风格,追寻到“送你365个祝福”的蔡国庆、“和你说句心里话”的郁钧剑、“迪斯科女王”张蔷、“人声低音炮”赵鹏等几位资深音乐人,通过最传统的访谈方式,请他们在最熟悉的舞台讲出了他们最生活化、最轻松的音乐故事,从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们,更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我们。
我们再一次走进音乐地铁。和5位热爱音乐大学生一起登上末班车,将一曲《明天会更好》以快闪合唱的方式送给所有地铁上的夜归人,疲惫的人们从一开始的诧异、茫然,到跟着轻哼、合唱,再到千万网友为《留声40年,温暖夜归人》点赞,我们知道,这一次我们又对了。
我们最后一次踏上了这趟难忘的留声专列。2018年12月31日,我们邀请了六组不同风格的青年音乐人一同落座其中,在略显寒冷的车厢中用自己嗓音和手中的乐器努力温暖着彼此,一同向经典致敬。《同桌的你》《冬天里的一把火》《北京一夜》《我爱你中国》《怒放的生命》《新春乐》六首耳熟能详的乐曲或激昂,或悠扬,或浪漫,或时尚,在这个寒冬温暖了我们和所有透过手机聆听的观众,也让我们找到了音乐力量的源 泉。
“留声40年”品牌创新栏目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发出了最后的一篇报道,伴随着新年的烟火,我们开启了新的创新时代,整个创作过程有很多的不足与遗憾,但庆幸的是:留声,远不止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