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出好故事 传递正能量
——以《直播宜昌》民选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为例

2019-11-17 14:19◎付
新闻前哨 2019年8期
关键词:民选新闻人物宜昌

◎付 伟

一、“民选”的介绍及定位

《直播宜昌》是宜昌三峡电视台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坚持“上为政府分忧 下为百姓解难”为己任,以大民生的视角关注社会热点。而“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以下简称“民选”)是该栏目的年度重头,自2005年首推,到2018年,民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14年,共推出280多位平民楷模。这些平民楷模既将“正能量”感染到宜昌的街头巷尾,也将“正能量”的好人气质推向全国各地。其中30多年呵护智障儿子慈母罗长姐获全国道德模范,网络助学的“英子姐姐”刘发英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夷陵好人”李广佳等7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峡江活雷锋”王华君获全国劳动模范,“扶车少年”宁希澄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活动已成为宜昌“典型宣传”的风向标。

二、“民选”:传播正能量的民生新闻

(一)突出时代感,正能量传播有“深度”

笔者统计了近三年民选活动的主要人物及主题 (见表格1),发现“民选”以“守望相助、自立自强、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主流“正能量”主题为基础,选取、报道了紧贴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的人物。

2018年,“民选”讲述了“长江哨兵”莫宏源打击非法捕捞,保护长江生态的故事,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有着强烈生动的时代烙印;2017年,宜昌在全省第一个实现“文明创建三连冠”,热心小区文明建设的义务“管家”向长前,成为老旧小区文明提档升级的缩影;2016年,“工匠”一词成为全国聚焦的热点之一,因而,九尺钢琴整音师吴宝卿成为当年的“民选”新闻人物,她十九年扎根生产一线,以细致入微的工匠精神,深深打动了宜昌市民。在抢头条、博眼球的当下,“民选”报道选题始终坚守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做时代记录者,正能量传播者。

曾经,民生新闻为了追求“短平快”,常停留在围绕单一事件,就事论事。车祸、盗抢、斗殴等负面题材、社会问题,过去是《直播宜昌》关注的重点。但这类报道过多,容易使受众产生认识偏差,因此,在由“民生新闻”向“大民生新闻”升级的过程中,《直播宜昌》增加了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选题的分量。“民选”活动在每年12月开展,包括为期20天的“民选”候选人事迹展播和一场颁奖盛典活动,这些候选人的事迹,绝大部分在《直播宜昌》全年日常节目中关注过、报道过,正是有了日常对“正能量”选题的深度发掘和发现,才为“民选”活动积累了众多鲜活的素材,为正能量深度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讲好故事,正能量传播有“温度”

有好的主题,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讲述。有学者认为,新闻稿件不仅要有新闻性,还要有可读性、趣味性,能鲜活准确地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而新闻报道可以借助故事化的叙述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记者不仅仅要做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更要做故事的讲述者,讲好故事,才是有温度的传播。[1]

1.“民选”用细节讲故事。细节是人物报道的点睛之笔,“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虽小,但能传神。为逝去父亲还债的女儿,20多岁青丝间早早生出白发;守护江中鱼儿的执法者,蓄须明志,势要抓住盗捕者;120调度员手绘地图,为求救者定位……在一个个细节刻画中,“民选”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可敬可亲。

2.“民选”用充满张力的画面讲故事。充满张力的画面,能表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性格,是电视常用表现手法,也是“民选”报道一直在坚持的讲故事的方式。一所山区学校里,一位残疾老师为唯一的一名学生而坚守,他独臂打扫卫生,单手颤抖着给学生讲课,每一项工作亲力亲为,每一次教学付诸全力,这些充满张力的电视画面,使人能够感受到:即便是深山独守,即便是只有一个学生,老师都依然保持一颗教书育人的初心。拍摄相濡以沫77年的老两口,奶奶因为中风,行动不便,不能说话,这些都给电视呈现增添了难度,但恰恰是这样的情况下,“民选”短片突出了爷爷悉心照料的画面,梳头、按摩、准备早餐,亲手喂下……还有老两口手牵手去买菜、形影不离得四处游玩、像孩子般甜蜜地分食一只冰淇淋;脸贴脸的轻声细语……,这些充满张力的画面,把老两口77年的相知相守呈现在观众面前,其充分应用电视画面讲故事的方式,效果胜于千言万语。

3.“民选”用生动的人物语言讲故事。人物的语言是情感的直接表达,而且还能为人物的行为进行自我注释,是人物形象化、性格化的外在体现。“民选”报道中充分抓取同期声,使人物故事的戏剧性得以加强,有更大的吸引力。2018年“民选”人物邹大江的短片中,对大量本土方言同期加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展示出邹师傅善良淳朴、热心快肠的形象。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讲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在新闻中讲故事,其实就是将新闻的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大众。[2]可以看到,“民选”的相关新闻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充分把握细节、画面、声音,讲好故事,做到了有温度的传播。

(三)手段创新,正能量传播有“广度”

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它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与存在”。在媒体融合的今天,如何创新手段,将各种媒介综合利用,实现“1+1>2”的效果,是“民选”正在探索和尝试。

“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评选着重“民选”二字,十位当选者,是通过民众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来的。从2017年开始,大众参与投票的方式发生了大变化:取消短信投票、电话投票等收费渠道,融合增加了微信、三峡手机台APP等免费方式投票方式,不仅让民选的公益性质更加凸显,而且极大提升了市民的“参与感”。同时民选活动在传播方式上创新手段,拥抱全媒体,电视、广播、微信、手机台以及其他直播平台,同步推进,极大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借助“互联网+”,“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走出宜昌,走向全国。每年有数百万人次参与投票,在颁奖盛典当晚,除了收视率、市场份额排名同时段第一,还有近40万人次的网友,通过网络直播进行收看,并通过微博、微信进行实时互动。

三、结语

总的来说,《民选》新闻报道通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出一条用主流声音讲出“好故事”、传递“正能量”的道路。只有提前做好选题谋划布局,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表达,并且尝试各种技术加以传播,才能让民生新闻真正摆脱“小民生”,做活“大民生”,传递“正能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猜你喜欢
民选新闻人物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真真假假
本期新闻人物
本期新闻人物
本期新闻人物
台湾县市长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