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丽
摘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游戏作为一种新型、活跃的教学模式,它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相得益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可以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以二年级数学教学为例,他们总是认为数学很难学,基于此,教师要合理利用数学游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玩耍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1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和应用数学游戏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前导入时设计一定的教育小游戏,达到复习巩固、预习新知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铺垫,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决定学生能否学懂知识的一个关键。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在课程刚开始时,教师先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角吗?你能说一说吗?”然后让学生准备出一张纸说:“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之后,选出学生折角中不同大小的贴在黑板上,继续提问:“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吗?”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记忆,从而让学生总结出“角是有大小的”的规律,并逐渐发现角中复杂的数学规律。
2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高效的数学课堂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的效率,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将学生从散漫的状态拉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纤维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好玩的游戏情境,一定要注意的是游戏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看杂技--表内乘法》时,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编口诀,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当然,在编写儿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教师先为学生编一个儿歌,在利用另外一个题让学生编写,如“1个小丑3个球,1个3,1×3=3,一三得三;2个小丑6个球,2个3相加,2×3=6,二三得六;3个小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3在数学游戏中加入竞争性环节,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知识应用教育中应用数学游戏展开教学,对常规的数学课堂而言有着很大的创新。为了更好地落实游戏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游戏中加入竞争性环节,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高效进行。小学生还处在渴望得到他人表扬和关注的阶段,他们也喜欢比较刺激有趣的教学形式,所以应用竞争性的游戏活动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竞争性游戏可以是单人模式,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好胜心,从而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当然,有竞争就会有输赢,教师要对得分最高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对其他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口头鼓励,这样才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游戏内容之中,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投入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中。
4在课程练习过程中引用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练习,如果是一味地讲课、听课和学习并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只有经过课程练习才能更好地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不检查作业,不愿意写作业,甚至是抄作业的情况。如果教师将数学游戏内容融入到课程作业的练习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巩固知识的欲望。数学游戏的利用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练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和练习,教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从而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所以,数学游戏应用到课程作业练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能力,逐漸总结出符合自己认知的学习方法。
5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学游戏丰富课堂互动,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直观形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在乐中学习,教师要从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例子入手,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延伸。
参考文献
[1]张美华.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新智慧,2018(18):66.
[2]许素贞. 刍议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142-143.
[3]王海兰.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8(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