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智力发展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经历的小学阶段之后学生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开始稳步提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再越俎代庖的对学生多方干预,要勇敢的为学生架设“生本教育”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课堂;思维;语言;共鸣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仅要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良性互动,更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就是要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而铺路搭桥,和谐处理师生关系,有效促成高效课堂。
1精心组织引导通过“张口”打开学生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由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较低,往往都是老师讲的激情昂扬,学生们死气沉沉,尤其是在语文阅读课上,这种现象尤为明显。目前初中的阅读材料大多是以教材为主,练习的习题也是以往届真题试卷为主,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老师则要求学生们进行大量的背诵,背诵内容乏味枯燥,再加上老师和学生们互动较少,学生们在反复阅读过程中体验不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就对语文阅读渐渐产生了抵触心理,更不用谈激发学生们自主阅读和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了。
语文阅读可以很好的扩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老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精选,要选出适合当前学生的读物。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有利于其后续学习的进行。因此老师要选择一些精品短文供大家阅读学习,或者找一些其中包含某种寓意的文章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如果能找到和教材内容相关,并且有教导意义的文章材料,就更好不过了。同时,老师也不能忽略初中教材,要对教材内容做好研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哭大量应用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思考和学习,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2借助语文魅力加强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共鸣
语文教学中我们接触过一个词叫做“通感”,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应用非常巧妙。“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们也许写不出这样巧妙的句子,可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感觉。春天看到满目春光,即使隔着玻璃,似乎我们都可以闻到花香,就连平时分外聒噪的啾啾鸟鸣,在满园春色中也觉得悦耳动听,这就是情感的通灵美妙之处。学生们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他们跟我们的思维是相通的,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将真善美传递给他们,他们就可以带着温暖前行,给予我们更多阳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触动心弦的字句,这些知识有时候学生现在还理解不了,但是我们要把这些知识逐步渗透给他们,这些鲜活的语言,或将令他们受益终身。
语言可以表现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语文本身的审美的多重的。比如对仗的工整、声律的铿锵的古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再比如父母对子女最深沉的关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更不用说慷慨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现出气度和胸襟,简单的语言,朴素明朗却又隽永清新。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文质兼美,名篇荟萃,无论是意境优美的诗歌,还是构思新颖的散文往往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这给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提供了新鲜的血液。鲜活可感的教学语言,更容易引领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讲究一个策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对学生实施教育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才是我们正确的思维方式。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需要学会文人表达的巧妙,感受语文文字之美,而且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还引导着我们要教会学生激扬文字,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意识,我们必须用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才可以让语文在学生中间流行起来,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陈正洪.绽放中学语文课堂生命之花[J].新课程·下旬,2018(21).
[2]王杜娟. 生本教育:唤醒自然生命力——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的建构研究[J].语文世界. 教师之窗,2017(6).
[3]张帆.浅谈如何构建中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J].学习报,2019(2).
作者简介:王学琴(1978.04-)女,汉族,山西平遥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