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坚
点评:
体验式教育对低年级孩子特别管用。郑老师根据学生多次说教后依然故我的问题,出其不意地开展了一次口算练习。没有等待,严格要求,孩子们印象深刻。
由口算本的物质准备进而讨论到课前的知识准备、心理准备、身体准备,丰富了课前准备的内涵。师生互相监督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这种师生同要求、同遵守的做法,其实是最好的效果保证。(丁如许)
责任编辑 陈建军
“你永远不知道校园欺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有多大。”一位心理老师在朋友圈发的一句感慨引起了我的共鸣。当班主任多年,几乎每一届都有学生不同程度地遇到言语欺凌、心理欺凌、身体欺凌、网络欺凌、关系欺凌等。有的欺凌行为十分明显,有的则十分隐蔽;有的属于群体欺凌,有的是个别欺凌;有的发生在现实世界,有的充斥于网络空间。许多欺凌者对自己无意识的欺凌行为及后果缺乏充分认知,加上部分学生遭遇欺凌后选择沉默、逃避,待教师介入时,事态往往已经很严重,增加了处理的难度。
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当校园欺凌初现端倪时,学校和家长及时发现和介入是关键。我们有必要将校园欺凌预防教育常态化,使学生对校园欺凌有充分的了解,增强预防和应对能力。
课前准备
1. 观看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圍绕影片中女主角易遥所遭受的校园欺凌排练情景剧,感知校园欺凌的特点及其危害,写观后感。
2. 在学校心理老师和政治老师的指导下编制调查问卷,以本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辨别能力。
3. 阅读《非暴力沟通》,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练习非暴力沟通技巧。
班会过程
导入:老师在网络上以“校园欺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两百多万个相关结果,这说明校园欺凌受关注程度非常高。校园欺凌给同学们造成的心理伤害非常大,其影响难以估量。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校园欺凌问题。
一、了解校园欺凌的类型、特征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多媒体课件展示话题讨论:校园欺凌知多少。
师:请问什么是校园欺凌?
生1:在校园内发生的同学欺负他人的行为。
师(将目光投向学生):如果有人在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辱骂同学,算不算校园欺凌呢?
生2:算。
师:这说明校园欺凌主要发生在校园内,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延展性。请同学们列举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
生3:羞辱、嘲笑谩骂、恐吓威胁、传播谣言、揭露隐私、排挤孤立、敲诈勒索、暴力殴打、网络威胁……
师(多媒体展示各种校园欺凌图文信息):同学们很详细地概括了校园欺凌的行为。校园欺凌,有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身体欺凌等类型。言语欺凌是恶意传播同学不愿为人所知的隐私,造谣诋毁,传播、制造恐怖言论等。流言成了毁人利器,使被欺凌者的生活陷入黑暗。关系欺凌是疏远或拒绝同伴,或故意破坏友谊,它包括一些微妙的体态,如咄咄逼人的目光、骨碌碌转的眼球、叹气、皱眉、冷笑、窃笑和敌对的肢体语言等。作为最难察觉的欺凌形式,关系欺凌以忽略、孤立、排除或回避作为欺凌手段。身体欺凌包括但不限于:扇耳光、使人窒息的动作、戳、拳打、踢、咬、掐、抓挠,以及破坏或损毁被欺凌者的衣物,还包括用武器或物品来攻击被欺凌者等。言语欺凌经常会变成身体欺凌,言语欺凌不止,最终必将发生身体欺凌。其中被欺凌者往往也是全班同学或多数同学孤立和排斥的对象。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校园欺凌的搜索结果,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和社会关注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话题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欺凌的类型和特征,诠释校园欺凌常见的3种类型,使同学们对校园欺凌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走近欺凌者和被欺凌者
1. 描绘欺凌者的形象。
师:欺凌者恃强凌弱,他们身上有很多标签,是大家眼中的麻烦制造者。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从外表、习惯、性格、家庭等方面展开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欺凌者常常力量强大,他们推崇“江湖义气”,喜欢拉帮结派,由于与被欺凌者力量严重不对等,他们往往肆无忌惮;欺凌者一般有许多不良习惯,如沉溺于网络游戏、迟到旷课、顶撞老师等,他们不爱学习,让家长和老师头疼;欺凌者性格比较强势,说一不二,有较强的控制欲,好走极端,自私冷漠,崇尚暴力;欺凌者可能在家中是小皇帝,自小受到溺爱,习惯别人对他百依百顺,以自我为中心。
师:欺凌者多是问题学生,他们的成长背景相对复杂,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行为层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矫正,习惯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人,本身也曾经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2. 描绘被欺凌者的形象。
师(给学生分发A3规格白纸和彩色笔):其实,被欺凌者也是全班同学或多数同学孤立和排斥的对象。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从外表、习惯、性格、家庭等方面展开小组讨论,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描绘被欺凌者的形象。
生(小组讨论后展示):被欺凌者一般有身体瘦小型、不良习惯型、个性古怪型、温室花朵型。具体特征主要有瘦小、软弱、不爱运动,不讲究个人卫生、说话尖刻、爱管闲事、爱出风头,内向胆小、独来独往、沉默寡言,爱哭、单亲家庭、娇惯。
师:小组代表能否详细解说一下呢?
生:外表瘦小、不爱运动给人以弱小的印象,容易被欺负,谁敢轻易欺负一个孔武有力的大个子呢?不讲究个人卫生、说话尖刻等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引起别人反感,这些同学我行我素,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情商低。性格胆小内向、不合群的学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不能充分融入集体。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遭受歧视,双亲家庭里对父母过度顺从的乖孩子也会被欺负。
师: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在外表、习惯、性格、家庭等方面有一些相似性,只是力量强弱不对等。以性格为例,他们都有一些性格方面的弱点和缺陷,只是欺凌者更强势,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被欺凌者会演变为欺凌者。
3. 同理心感受被欺凌者的内心世界。
5名女同学根据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女主角易遥被跟踪拍照、传播隐私、排挤孤立、泼墨水、贴脏纸等校园欺凌遭遇表演情景剧,从易遥的立场出发,用肢体语言展示她被欺凌后的心理创伤。女生从双手握拳、捂住眼睛、摇头、轻声哭泣,到双手掩面、无助哭泣直至抓头、号啕痛哭,内心受伤程度不断加深,真切地呈现了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外表、习惯、性格、家庭等方面,分别讨论校园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形象特质,使学生理性认识到校园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共性。用情景剧感受被欺凌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同理心,激发互爱与尊重意识。
三、展示非暴力沟通技巧
师:5名女生非常用心地感知了易遥所遭受的伤害,说明她们很善良,内心柔软。被欺凌者在遭受欺凌时,内心特别无助、痛苦甚至绝望,这些阴影常会伴随他们一生,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我们该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呢?
(小组代表演示非暴力溝通技巧,以“取侮辱性绰号”为例,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鼓励当事人诚实地表达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展示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素,鼓励学生学会诚实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认真聆听对方的感受,而不是轻易地回避或者指责。学生熟练掌握非暴力沟通技巧,可以有效改善人际关系,协调某些人际冲突,经历和谐的生命体验,起到预防校园欺凌的作用。
四、讨论制订预防校园欺凌指南
课件展示2015年的一则新闻及背景图片:
美国华盛顿的一名四年级小学生马修十分不开心,因为他剃了光头遭到同学们的取笑。刺耳的评论让他难过到不敢进教室,也不愿意脱掉帽子,站在走廊上大哭。学校女教师纳尔森得知他的遭遇后,决定也剃成光头,帮助他建立自信。
在操场上,女老师要求马修帮她剃光自己的头发,并当着所有同学的面说:“我的头发也剃光了,还有同学取笑你的话,也是在取笑我。”
看着老师和自己站在一起,马修顿时心情好了起来,而从那天起,再也没有同学取笑他。
师:有人说纳尔森老师的举动堪称伟大,为什么呢?
生:纳尔森老师言传身教,用行动保护了被欺凌者的自信、自尊,也教导欺凌者学会尊重他人。
师:这件事情说明,教师可以在校园欺凌中保护被欺凌者。教师如果善于观察,在校园欺凌的初始阶段介入,可以防止事态扩大。除了向老师寻求帮助,还有哪些预防校园欺凌的手段呢?
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总结:
1. 改变自己。加强锻炼,强健身体;养成良好习惯,礼貌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结伴出行;涵养豁达、幽默的性格,多自我反省,善于控制情绪;发展才艺,提升亲和力,增强人格魅力。
2. 见机行事。遭受语言暴力时,轻则使用非暴力沟通技巧,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重则勇敢回应;遭受行为暴力时,找机会逃跑并大声呼救。
3. 主动求助。忍气吞声往往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自己不能独立应对时,要第一时间向父母、老师求助。
4. 合理反击。当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侵害时,敢于应对,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采取合理安全的手段反击。
师(补充总结):同学们的建议很有针对性,特别是主动求助。学生最可信赖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应该让他们知情,向他们求助。求助并不是无能的表现,相反,求助是一种智慧!
【设计意图】用案例展示教师应对校园欺凌扮演保护者的角色和最佳做法,传递让学生遭遇欺凌时向老师寻求帮助的信号;小组讨论校园欺凌的预防手段,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学会用柔和、安全的方式处理人际冲突,增强防范能力。
反思与总结
在心理老师、政治老师的帮助下,本课的调查问卷设计较大容量地展示了校园欺凌的相关信息,切入点深,关注点新。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对校园欺凌的类型和特征了解较深,有较强的情感共鸣。
描述校园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形象时,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外表、习惯、性格、家庭等方面展开小组讨论,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描绘被欺凌者的形象。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在外表、习惯、性格、家庭等方面有不少共性,只是强弱程度不同,这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理性探讨。
本课始终围绕“如何预防校园欺凌”这一主线展开。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时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要丰富,体现较强的共情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观看者进行沉浸式体验,从而在讨论制订预防校园欺凌指南环节中提出合理意见。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