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锋
【摘要】变式教学是初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矩形中的折叠问题出发,通过改变位置,图形形状,背景,引入动点等变形,探讨在矩形折叠问题中通过合理变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变式;矩形折叠;教学反思
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对例题进行推广拓展,合理的变式教学不仅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矩形折叠问题中进行变式,既能有效复习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点和方程,函数,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一道数学题谈谈变式的方法和体会.
变式5:如图5所示,在矩形ABCD中,AB=3,AD=4,点E是线段CD上的一个动点,将△ADE沿着AE折叠,折痕为AE,点D落在点F处,再将EC沿EM折叠,使C点落在直线EF上,若DE=x,BM=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两次折叠,通过折叠的性质发现一线三等角的基本模型,引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善于做好标记,发现基本图形.
二、教学思考
(一)抓住核心概念,发现基本图形
折叠问题由于折叠后产生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直角等隐含条件的存在,在变式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常见的基本图形,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离出基本图形,如变式1和变式5中的一线三等角模型,学生只有熟练的识别其中的基本图形,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联想主动发现,构造基本图形,在变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折叠产生的隐含条件发现基本图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视通性通法,关注变中不变
在变式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解题过程中的通性通法,在解完题后,要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点关注解题中的通性通法,从而更快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例题和变式1的过程中,要关注直角所在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和通过“K”字形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解决问题,在变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变式中发现不变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挖掘本质特征,体会变中不变.
(三)合理设计变式,突破思维定式
合理的变式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变式4中通过图形形状的改变,不再是直角三角形的翻折,从而问题的解题思路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从直角入手,但还是通过轴对称的性质入手解决问题,变式5的两次翻折和上面一次翻折的解法不同,在变式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问题中逐步把握问题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把握数学规律.
(四)渗透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变式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在变式2和变式5中,分别复习了分类思想和函数思想,通过变式渗透数学思想,能使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得到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例题合理变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得到发展,通过改变位置,形状,背景,引入动点等变形,让學生感受解题过程中的通性通法.在变式过程中,应该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进行变式,才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