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业
摘 要:信息技术发展到科技腾飞的今天,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教学方面也不例外,信息技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同时应用策略不断更新,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有效工具。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整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整合;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对知识和能力都要求较高的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又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功底,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现阶段,学生们在学习物理时普遍会出现听课效率低下的现象,这是由于预习程序缺失或者不到位造成的;有的同学不能快速融入教学氛围之中,思维转换较慢;还有的同学在复习回顾时缺失良好的方式方法,影响预习的质量。对此,我认为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进行整合,从预习、营造情境以及复习三个方面推动有效教学。
一、微课视频,辅助预习
微课视频借助海量的资源和新颖、直观的形式赢得了许多师生的心,为各学科的教学发挥了不可小觑的功能。在物理教学中,高效的预习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授课的知识,但是有许多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或者对预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辅助学生进行预习。
比如“光的色散”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色光的三原色并识别物体的颜色,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的相关知识,同时促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于是我提前制作了“光的色散”这一课的微课视频,在课前共享给学生们,让他们利用微课视频完成预习活动。在视频中,首先展示了颜料的三原色,将三种颜色任意搭配的过程和得出的颜色结果进行了合成展示;其次,播放了阳光下各种五光十色的物体和漆黑场所中什么也看不到的景象,然后展示了在漆黑场所中发出照射灯光的情境,显示光照到哪里就可以看到哪里的物体和色彩,同时提出了“看到的物体颜色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再次,视频播放了牛顿色散实验,再次留给了学生们一个问题:根据牛顿色散实验试着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这一微课视频短短8分钟时间,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辅助的形式,将光的色散现象逐步推向了学生们的面前,同时趣味十足的内容和启发式的提问也让学生们兴趣倍增,不仅优化了学生们的预习方式,更节省了预习的时间,一举多得。
二、多媒体技术,情境导入
多媒体是最早融入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手段,它生动、直观,形式巧妙,能够形象而快速地营造出课堂所需的情境,因此也成为新课导入的优选。据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完成情境导入的步骤。
比如“力”这一课的主要內容是让学生感受日常中有关“力”的现象并归纳出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感受力的相互作用,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做到能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的相关例子。在教学时,我先播放了提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希望能够更好地导入这一课。课件中展示了几组动画:其一是中国的体育健儿在体操比赛中的动画;其二是武打片段,一个人打了对方一掌,之后二人都向后退了几步;其三是一个人使劲拍手后发现两个手掌都很痛。播放课件时,学生们很快便安静了下来,并且都能够认真地观看这些动画,课件中声音、画面给学生带来了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的体验,成功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同时画面中的内容也引发了学生们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在课件中,“力”的内容成功被导入了课堂,“力”的作用的情境也被营造出来。由此,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轻松走入了教学的情境,同时巧妙地导入了新课内容,其效果可见一斑。
三、思维导图,复习回顾
思维导图强调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散思维的养成,这与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同时思维导图覆盖的知识面齐葨,是学生复习时?好帮手。据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思维导图来辅助学生回顾知识。
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回顾“电功率”这部分内容时,我以电脑播放了它的思维导图,通过点击鼠标来显示思维导图中每一项内容,比如在“单位”这一分支上,我先提问大家电功率的单位有哪些,学生们回答出“千瓦和瓦”后,我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就会显示出“kw,w”的内容。我以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们回顾了概念、意义、单位、分类、公式以及几种测量方法,同学们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对电功率的内容进行了整体的回顾。这样的形式不仅创新性十足,还将知识点间的脉络展示了出来,在辅助学生复习的同时促进其建构知识的体系,值得教师们尝试。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方式丰富多样,主要的方式有以微课视频辅助预习、以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并营造情境以及以思维导图复习回顾三种,能够以高质量的预习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丰富优化教学的形式,显著提升复习的效用。以上是我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初步总结的三种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新的思路和体会。今后我会继续致力于物理有效教学方式的探究,争取将课堂组织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纪俊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
[2]李忆昔.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