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1-15 04:54张娓
黑河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写作水平

张娓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两个重要部分,作文教学尤为重要。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文章从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两种思维的培养着眼,探讨写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作文教学;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

一、发散思维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普遍现象,是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知从何写起,或者想问题的角度单一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散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发散思维是极具创造力的、打破固有思维习惯、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的思维。发散思维一旦被激发,会使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从而标新立异,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多方启发,全面诱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多用一些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题目,如《续写〈项链〉的结局》。学生在学习完《项链》一文后,对文章已有了充分了解,同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使作文都有了一个很有创意的结局。再如《从滥竽充数说起》这一题目的确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立意,表现出不同的发散思维。一些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思路:齐宣王吹竽必三百人,应勤俭节约,避免浪费不必要的资源;南郭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立意为对于人才的选拔,应采取择优录取的原则;齐泯王好一一听之,立意是应严格选拔制度,防止任人唯亲;处士逃跑,立意是没有真正才学难以立足或人贵有自知之明。思维之花可谓是百花齐放。

又如,在讲解《小事》这篇作文时,教师要全方面考虑,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积极发掘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将自己头脑中的材料有效的组织起来,觉得有内容可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学生在题记中这样写:“假如在你的人生中只剩下道德,那么你一定要牢牢抓住。”内容为:“这是我和哥哥第一次被爸爸打,而被打的原因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我和哥哥上完课,看到旁边卖炸串的,都很想尝一尝,于是,我们就花了一元钱买了一串一起吃。吃完后我才发现,我们就只剩下一元钱,哥哥看到我很害怕,便对我说:‘等会上车的时候,咱们把一元钱撕成两半,一人拿一半叠起来放进去。”此篇作文中,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发散思维,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用生活中的小事反映生活中的大道理,“这看起来是生活中很不起眼的小事,但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道德。”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从小事着眼,积累生活中的点滴素材,活化写作的源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立意,思维得到绽放,从而写出新颖的文章。

2.引导学生以新目光审视素材

写文章最忌讳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固定模式,敢于大胆想象和创新,要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霸气。如针对“罗丹砍手”这个故事确立论点,有的学生直接选择“艺无止境”“追求完美”中规中矩论点,防止偏离主题;有的学生选择“注重整体,局部服从整体”。这些论点都是教师大为提倡的,求稳求妥,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正是教师的畏首畏尾,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另辟蹊径,找到通向彼岸的新船只,确立“对自己严格要求但不苛求”“整体固然重要,但个性发挥也不可少”,“为什么不努力去使其他部分与手一样完美”等崭新的立意。

又如在《幸福的约束》这类文章中,审题的时候应注重“约束”而且还是“幸福”的,指导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管教是约束,教师的教导是约束,为什么这种约束称之为幸福;反向思维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训斥、教师的呵责都是指导我们,引领我们向正确的道路前行。妈妈不断的唠叨,是对我们的爱,是对我们的关心;爸爸的斥责,是规劝我们走正道;教师的呵责是一种严厉的管束,让我们认识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更加完美。有了这样的审题,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们生活在幸福中,幸福中也常常有约束。风筝有了线的约束才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珍珠因为有了绳的约束,才能在阳光下绚丽多姿;我因为有了母亲的约束才能在生活中享受幸福。”因此,不能让学生总以老眼光看问题,要换一种想法,就会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春”,教师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作文的思路就会被打开,思维空间就越来越宽,不断发掘思维的多样性和发散性。

3.利用发散思维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

要指导学生利用视觉、听觉等感官收集信息并进行加工,如果学生的思维能被激发并产生激情,便是信息赋予的情感,反过来更好地促进思维的发散。如由“月亮”你能想到什么?首先是视觉联想:月亮像是一盏启明灯,照亮黑暗凄清的前方,运用听觉联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将荷塘上柔和的月色比喻成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其次是情感的联想:月亮是青衣罗带的女子,孤独思念的有情人,心灵归宿的港湾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能把自己的几个立意直接告诉学生,应点到为止,否则学生会产生依赖感不愿去思考,从而思维停滞不前。教师出完作文题目时,要让学生集体讨论,展现他们的思维,说明自己这样想的原因和理由,使没有想到好立意的学生受到启发,思维得到碰撞,从中学会立意的方法。

二、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从问题的相反方面考虑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认识。教师应让学生多从问题对立面来思考,如人进我退,人刚我柔,这样写作时会有另一番景象,避免千人一面的状态,学生在求异中体会到“背道而驰”的乐趣,从而变“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1.敢于怀疑,打破常规

当教师给学生讲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学生会想到环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反过来想想,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环境对于人而言只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主要作用还是人的自身品行,这样的立意会使文章别有一番风味。再如,自古文人多悲秋,秋天在人们眼里是悲伤、凄清的,可是《秋魂》这篇文章中,作者却描绘了一幅幅充满生机、让人喜爱的秋景图。这是作者打破常规、逆向思维的结果。教师在平常的授课中要向学生渗透这种思维,如垃圾桶是令人作恶的,但垃圾桶也是令人敬畏的,它是脏了自己美化了环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常人看来是鸡蛋碰石头,但反过来想这是英勇无畏、勇于挑战的表现。经常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问题正面看并无特别,但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可能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从而避免学生写作中平淡无奇的现象,写出新奇深刻的文章。

2.创造有利于求异思维的环境

常规的应试教育让我们习惯了给作文带上各种条条框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为了写作求穩而套话连篇,思维没有得到锻炼。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要培养学生去创新求异,从作文方面来讲,就是要创设轻松氛围,鼓励学生在审题正确的情况下,立异求新。如以“告别”为话题的作文,学生从三个方面谋篇布局,分别是诸葛亮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越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陶渊明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告别官场,投身于壮美秀丽的河山中,不失为一种胆魄;鲁迅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华,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之路,不失为是一种胆魄。杨澜曾说过:“宁可在创新探索中失败,也不在保守中成功。”教师与学生应建立一个平等交流互助的平台,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心理上不会产生紧张压迫感,容易激活思维,各抒己见,才会有求新的动机,好的、奇的立意才会在作文中层出不穷。

3.提供求异思维的情境

教师确立的作文主题要和学生的生活阅历、心智发展相符合,并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才能促使学生达到思考的目的。为此,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给予学生一定发散思维的情境,成语翻新则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在运用成语时,有时会被其表面意思所束缚,但反其道而行之,便豁然开朗,出奇制胜。如“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可见一般,而华罗庚主张“下棋高手弄斧到班门”,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与高手过招时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得到高手的指点,前进的步伐不言而喻,这样的思维,便使文章有了崭新的立意。

总之,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定能在作文这片沃土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李蓝新.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J].成功作文,2015,(20).

[2]王力.语文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及训练[J].语文园地,2016,(15).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