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青
摘要:音乐是一门富含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艺术学科,音乐教育是挖掘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媒介。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指导理念落后、教学方式滞后、教育资源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为此,学校要从音乐课程建设、学生思维发展、优化师资力量等方面同向用力,提升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育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创造能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之中,“创造能力”和“创新人才”是十分显眼的高频词汇。当前,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然成为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和时代担当。音乐是富含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的艺术学科,能够在塑造品行、引导审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职院校要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音乐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内在组成,是要学生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多个人体感官的联动贯通而把握和认知音乐的艺术特点与精神表达。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學生的美学知识,熏陶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有效锻炼他们剖析事物现象和归纳本质联系的思维能力,实现认识的升华和思维的飞跃。一言以蔽之,音乐教育是塑造和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
音乐教育有利于生成和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因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创造性因素是培育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主要表现为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风尚和美丽纯真的心灵境界。音乐是美的凝聚和升华,是涵养品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媒介,主要通过审美范式的引导和向美内容的解读,帮助学生自觉追求崇高人格,积极养育精神意境。譬如,高雅音乐的节奏旋律、词曲内涵、精神追求、情感表现,就能够充分滋育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促使他们在了解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和主旨追求之际,以作品中流露和体现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而形成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
音乐教育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惟创新意识者强,惟创造能力者胜。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能仅仅依托智育课程和挖掘学生智力潜质,而是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批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扎实技术功底、创新创造意识的专业人才。显然,智力并不等于创造能力,分数并不等于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是先天智力因素和后天观察分析运用能力的有机结合,观察事物能力、生活想象能力、实践应用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美好追求的艺术表达,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学习赏鉴,锻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事物和思考现实的能力,为形成创造性思维奠定厚实基础。
音乐教育有利于展现和发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长卷中,音乐形式千姿百态,音乐器材不胜枚举,音乐作品更是浩如烟海。从这一角度来看,音乐本身就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无论是填词创作、编定曲调,还是择选器乐、变换节奏,都侵染着浓烈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和提炼音乐教育内在的创造属性,不但能够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还能激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音乐形式抒发自己的生活学习感悟,从而增加创新意识的积淀。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现状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格养成和能力形成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对于音乐教育重视不足,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教学短板比较突出。
首先,指导理念落后。由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教学质量考核机制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依然存在成绩导向和技法优先的错误倾向,过度偏重学生的音乐技巧掌握程度和知识积累广度,相对忽视音乐当中更为充沛的心灵涤荡作用和创新创造意识。在这种落后理念的制约下,教师往往是呆板地讲述书本知识和创作技巧,而缺乏对音乐文化及其蕴含的精神指向的深度关注与全面解读,以至于学生不能准确、全面、科学地认识和把握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自然就难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形成创新思维和拓展想象能力。
其次,教学方式滞后。时至今日,仍有不少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是以满堂灌的填鸭模式向学生灌输教材知识,而学生在这样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毫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言,只是单向地接受了大量一知半解甚或不知不解的知识内容,并不能深入理解知识要点之间的关联和音乐曲目的思想内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萌发的创新思维火花和内在创造潜能就很容易遭到扼杀。长此以往,学生必然认为音乐课程无足轻重,对音乐教学产生抵触心理,这又会进一步限制和妨碍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再次,教育资源缺失。推进音乐教学改革,提升音乐教育实效,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知识充足的教师团队。然而,高职院校对于其他应用型学科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远远高于音乐,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普遍不够,以致教师培训和人才培养都存在明显短板,音乐专业人才十分紧缺,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亟需提升。而且,不少学校还缺乏开展音乐教学的一些必要设备,严重影响音乐课程正常授课,导致学生只能在书本层面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缺乏实践应用的锻炼机会,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路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就必须重视和加强音乐教育,特别是从课程、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同向用力,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创造能力培育作用。
第一,持续加强音乐课程建设。一是夯实基础知识,筑牢学习基础。学校要编订统一规范的音乐教学材料,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一以贯之的标准要求,培育扎实的音乐知识功底和完备的音乐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学会鉴赏音乐、读懂乐谱,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培育创造能力。二是坚持开放包容,发扬民族特色。音乐教育既要以大度包容的胸怀,指导学生了解国外音乐知识,更要有民族音乐的本位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和弘扬民族精神,从而具有辽阔广博的知识视域和全面多维的思想认识能力。三是传导创造意识,注重创新训练。教师要在带领学生研读品味词曲的过程中,揣摩音乐作品中的创造精神和创新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
第二,全力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学校要肯定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的需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授、讨论、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设计,促使学生在知行结合的音乐学习体验中增加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同时,音乐教育要注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切实保障教学硬件设施,科学选用优质网络资源,并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给予充分关注,以常态化开展的校园艺术活动进行音乐熏陶。
第三,切实优化音乐师资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涵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学校要从顶层设计方面重视音乐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一面建立和完善在岗教师定期培训机制,一面积极引进能力强、学历高的音乐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提高音乐教学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音乐知识体系,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1]郝丽洪.试论高校音乐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黄河之声,2019(5).
[2]刘青.高校音乐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9(7).
[3]吴岚.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