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中的三个重视
——以“认识方程”教学为例

2019-11-15 03:23江苏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史林生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砝码式子天平

江苏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 史林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那么数学探究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获得哪些发展呢?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数学探究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数学探究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有效结合,使学生更灵活地掌握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关注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经历数学结合生活的过程,学生充分地积累一些“数学化”的学习经验。

以学生学习“认识方程”为例,教师首先出示情景图,两个鸡蛋,一个砝码,一个天平。

1.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师: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鸡蛋,右边放砝码,你能知道天平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生1:从图上看,我觉得可能2个鸡蛋重,所以天平左边会沉下去,右边会翘起来。

生2:有可能砝码重,天平左边会翘起来,右边会沉下去。

生3:天平也可能平衡,指针在中间。

2.根据天平状态写出的式子,认识等式(全是已知数)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以下信息,每个鸡蛋50克,1个砝码100克,你能知道砝码的状态吗?

生:平衡。

师:左边表示什么?右边表示什么?观察天平的状态,你能用语言描述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生:两个鸡蛋的质量等于一个砝码的质量。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生1:50×2=100(教师板书式子)。

生2:50+50=100。

师:用等于号连接的式子是等式,你能想一些等式吗?

生:20+20=40、55×2=110。

3.根据天平状态写出的式子,了解不等式

(师出示不平衡的天平图)

师:左边表示什么?右边表示什么?观察天平的状态,你能用语言描述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生:一块木板的质量加50克砝码的质量大于100克砝码的质量。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生:x+50>100

师:我们把x+50>100叫作不等式。

……

4.运用天平图,尝试独立思考写式子

教师出示要求:(1)天平平衡吗?(2)天平的左边表示什么?右边呢?(3)语言描述天平左边和右边的质量关系。(4)填空。

学生反馈交流,教师板书:x+50=150、x+50<200、2x=200。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让经验的“根”长得更长、扎得更深。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把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以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生活经验用于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

二、数学探究要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合作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经历边操作边思考边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合作能力。

1.小组探究,认识方程

学生利用天平图学习得出以下式子:50×2=100、50+50=100、20+20=40、55×2=110、x+50>100、x+50=150、x+50<200、2x=200。

教师让学生把式子都抄到黑板上,并出示小组探究要求:

把黑板上的式子分一分类,说明理由。

我们是按( )来分类的。

学生分小组探究操作,并反馈交流。

生1:我们组是按等式、不等式来分的。(小组展示展板)

生2:我们组是按有字母和没有字母来分的。(小组展示展板)

……

师:我们在根据等式、不等式来分的基础上还可以怎样再分类?

生1: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的一类,不含有未知数的一类。(生2操作)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

师:x+50>100是方程吗?

生:不是,因为它虽然有未知数,但是这个式子不是等式。

……

2.再次探究,知道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师:谁来圈一圈哪些是等式?

(生操作)

师:谁来圈一圈哪些是方程?

(生操作)

师:观察大圈和小圈,你能发现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1:方程都是等式,方程是建立在等式基础上的。

生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练习应用,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

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方程获得牢固、深刻的体验,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中提高了合作能力。

三、数学探究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得出规律的关键手段,也是建立数学模型最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充分地经历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再从许多数学事实或数学现象中舍去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1.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题目图文信息(图略),原价x元,优惠112元,现价988元。

师:根据图上信息,你能写出方程吗?自己先写写,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x-112=988,原价-优惠价=现价

生2:x-988=112,原价-现价=优惠价

生3:112+998=x,优惠价+现价=原价

师生小结: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可以写出3个不同的方程。

2.解决问题,提升思维

师:根据下面信息,写出方程。

(1)每小时行x千米,3小时行240千米。

(2)每个篮球x元,3个篮球240元。

(3)每杯x毫升,3杯240毫升。

生:3x=240

……

师:3道题目为什么所列出的方程都用3x=240表示?

……

许多数学问题在貌似不同的数学情景背后,往往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型。因此,抽象、概括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形成一般化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砝码式子天平
说说天平的使用
用一样的数字
F2等级砝码折算质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东东“闯关”记
天平的平衡
发掘对称关系,把握求解策略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巧妙找次品
上门保养:差异化是竞争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