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瑜 ,王世栋 ,张 燕 ,李贵勇 ,王利洁
(1.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急救知识与技能是每一个医学生的必备素质。院前急救是否能采取及时、妥善的处理,直接关系到伤者的安危和预后,因此医学生具备现场急救技能有重要意义。但院前急救发生的地点往往在工作场所、家庭等医院以外的地方,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很少有机会检验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缺乏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为此,于2018年9月对我校二年级医技专业学生在急救知识与技能考核中采用学生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我校2017级检验和影像专业二年级5个班学生共236名,已完成急救知识与技能课程学习任务。
1.2.1 考核前准备(1)分组。将每班学生随机抽签分成10组,每组4~5人,其中一人为队长,将10组分别编号。(2)物品准备。若干三角巾、衬垫、纱布块、绷带;塑料碗或小盆(口径15厘米左右);若干书和杂志;心肺复苏模拟人一套;3名学生扮演伤员。(3)环境准备。采用多媒体设境法[1],利用我校临床医学系实训楼灾害现场演练厅进行情境模拟,利用多媒体营造意外伤害、灾难事故等现场效果。
1.2.2 设计考核试题 设计考核试题并编号,内容包括早期呼救、早期复苏、早期急救技术(评估、解救、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情境模拟试题:(1)某道路发生交通事故:一人左前臂大出血;一人腹部外伤肠管外溢;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2)火灾现场:一人头顶部右侧大出血;一人左前臂小面积轻度烧伤;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3)某工厂发生照明电触电事故:一人右手掌部有小面积轻度烧伤;一人左大腿中段闭合性骨折;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等。
1.2.3 考核流程 考前一分钟学生抽取考题,准备3分钟,包括所需材料的准备,操作10分钟,录制操作视频。
1.2.4 评分 考核结束后回放视频,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学生代表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评分方法,并在评分时指出问题,解决问题。
1.2.5 考核效果评价方法 自行设计情境模拟考核效果调查问卷,对参加考核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36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效果评价项目除考核创新意识与能力外,其他项目认可度均在9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情境模拟考核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较全面检验和反映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角色转换能力、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表1 学生对情境模拟考核的效果评价[n(%)]
通过对2017级检验和影像专业5个班级分组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情境模拟考核,考核结果优秀占32%,良好占50%。
院前急救技术医学生在实习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单一的操作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医学生的急救能力。通过情境模拟考核能够较全面检验和反映学生掌握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考试是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反映,因此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评分利用录像回放、教师点评、学生反思,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急救技能的巩固,以考促学,进一步保证了教学效果。
表2 各班学生分组情境模拟考核成绩
情境模拟考核利用多媒体等营造紧张气氛,逼真的现场环境更贴近院前急救特殊环境。通过模拟现场情境,学生从开始的观望很快转变为投入熟练的抢救配合工作中,有利于促进学生角色转变和职业心理素质养成。
传统的单项操作考核使学生只注重操作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和人的整体性,表现在急救过程中对伤员缺乏耐心体贴,缺少和伤员的交流与沟通,未对伤员进行积极的心理支持等,人文关怀意识淡薄。情境模拟考核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演练,在考核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急救过程中树立整体观念,组长分配工作任务和小组成员一起救助伤员(小组同学扮演),与伤员积极交流和沟通,体现了人文关怀,弥补了传统教学考核的不足。
情境模拟考核中,现场情况是复杂的,伤员是“真实”的,会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更能考核和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小面积轻度烧伤现场处理为例,在时间有限、急救物品缺乏的情况下,有学生先用凉水冲洗创面简单处理,也有学生采用了包扎处理,通过比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
通过情境模拟,营造真实紧张的急救现场气氛,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成员配合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情境模拟考核能够较全面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急救知识与能力。当然,今后教学中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人文关怀、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力争使其成为心理素质良好、理论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优秀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