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下《死生契阔》的道德言说

2019-11-15 16:52郭智文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
电影文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兽性种姓恒河

郭智文(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印度现实题材电影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蜚声国际。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这类影片通过聚焦印度社会中阻碍人性健康发展的道德现象,从伦理环境的构建与伦理身份的选择上拷问伦理道德的真伪,从而完成道德言说。《死生契阔》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摒弃了宝莱坞式电影的宏大歌舞场面,但其却利用双线叙述、现实主义拍摄手法更直接深刻地揭示了印度社会新旧伦理规则下的冲突。影片以印度恒河边的瓦拉纳西古城为背景,交叉叙述了女主角戴薇和男主角迪帕克与各自男女朋友的悲伤爱情故事,利用悲剧张力让人们对旧伦理下的既定规则进行深刻反思。

一、圣洁或肮脏:新旧伦理环境的构建

印度伦理观历经了由宗教教义约束到甘地圣雄感化再到法律制约的过程,[1]然而,由于宗教等旧伦理秩序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深远影响,印度伦理法制化建设困难重重。影片所关注的种姓制度,虽然自印度独立后,其在法律上就已被废止,然而思想毒瘤却影响印度至今。[2]该制度体现着宗教教义下的洁净定义,规定人体粪便、唾液等、生死以及多次转手的人与物品为不洁的存在,且与不洁之物接触越多,其工种地位越低。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旧伦理规则已经阻碍了法制社会发展。影片通过构建冲突的新旧伦理环境,让人们不断质疑圣洁和肮脏的定义。

首先,在拍摄艺术及叙述手法上,影片采用写实手法揭示旧伦理秩序下神圣工作的虚伪性。其一,烧尸这一寓意“轮回”的神圣宗教环节被导演通过写实拍摄手法祛魅。影片中烧尸工人醉酒浑噩度日,去仪式化后的工作目的仅为获取洗尸灰后的贵金属和每10年结算的烧尸红利。另外,烧尸过程对环境的污化,在写实镜头下被无限放大,强烈的视觉反差激发着人们对圣洁的思考。其二,戴薇父亲作为圣坛专家,属高种姓阶层。他还曾是大学梵语教师,然而由于忙碌工作,忽视了重病的戴薇母亲而导致其病亡。父亲自责下辞去大学教职,从事圣坛仪式服务,然而他却需要做梵语翻译等多项兼职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计。低薪的“圣坛专家”仅为茶余饭后被人嘲讽的谈资。这也再次模糊了人们对圣洁的定义。

其次,以爱之名美化新伦理行为。在现实题材影片中,爱一直是用来撬动伦理桎梏的利器。例如《厕所英雄》中的男主角为了让妻子不用早起行远路如厕,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自建室内厕所;《印度合伙人》中男主角为了让妻子免受月经期痛苦而不顾家人和村民驱赶于艰苦条件下生产卫生巾;《起跑线》里中产夫妇为了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不惜乔装贫民获取教育机会等。《死生契阔》中也是如此,为了摆脱种姓制度下高低种姓不能恋爱通婚的旧伦理秩序,还有摆脱宗教伦理下的不洁行为定义,两对年轻人毅然追寻美好的爱情。影片利用深景特写等拍摄视角和为数不多的背景音乐美化影片中突破伦理桎梏的行为。影片中迪帕克树下偷吻夏露,恒河中船头害羞对话等镜头,都极具美感。影片中就连小孩潜水捡硬币的赌博行为都用水下特写的慢速镜头进行美化,当然这一行为也为主人公摆脱伦理束缚埋下了伏笔。

再次,设定教育为突破伦理困境的钥匙。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多印度年轻人通过网络阅读和接受大学教育,接受主张自由、平等的法制化伦理价值观。教育不仅提供了突破能力也提供了动力。戴薇通过自学电脑并利用网络接触到小城镇之外的伦理价值观。通过教育,戴薇不再依靠家庭男性,具备通过网络求职且独立营生的能力。对迪帕克而言,倘若不接受教育,来自低种姓家庭的他便永远逃不开烧尸生活。印度宪法实施“保留政策”保证低种姓人的受教和求职权力,迪帕克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印度理工大学的学生,并通过“择优录取”找到一份满意工作,从而改变了社会地位。虽然底层贱民的出身让迪帕克在追求高种姓女子的过程中极度自卑,然而教育提供并保证着两人交往的唯一可能。

二、兽性或人性:主人公伦理身份的选择

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人的行为是兽性因子与人性因子互相作用的结果。兽性因子是指原始欲望的自由意志,而人性因子指伦理意识,表现为理性意志。[3]在伦理禁忌作用下,人性因子控制着兽性因子,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在冲突的伦理环境下,观影者需要客观理解主人公伦理行为或身份选择,才能更好地理解影片的道德言说意图。

首先,影片中最能体现戴薇伦理身份选择的场景是她与大学生皮许约去旅店初尝禁果的过程。她俩在计算机协会相知相爱,在原始欲望的“兽性因子”驱使下突破了旧伦理规则下的禁忌,却被破门而入的印度警察暴力终止。当事二人截然不同的反应展示着不同伦理认知下的不同身份选择。皮许的言行不断诠释着这是一场突破禁忌的“兽性”举动。为了掩盖这一行为,他在性行为前拉紧窗帘,调高电视声音,较生动地表现了传统伦理禁忌下兽性因子与人性因子的斗争过程。然而,在警察进入后,禁忌的束缚力量再次战胜了一切,皮许恐惧、求饶,并趁警察不注意躲进厕所。在印度警察用联系家人恐吓他时,皮许内心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违背禁忌的自责让他果断地选择了自杀。戴薇的反应则截然不同。影片开头以蒙太奇手法交叉特写与中远景镜头,交代戴薇面见男友的全部过程,包括面见男友前的刻意装扮,使得戴薇急切、谨慎、喜悦的神态于银幕前铺开。性行为开始前的主动与对男友行为的引导都能看出她的果敢与坦然,在她看来,爱情与性是互相吸引且水到渠成的过程。同样在面临警察时,她虽然也表现得恐惧,然而通过她那“你们是否弄错了”的发问再次确定了她伦理身份的选择及与旧伦理秩序的格格不入。虽然皮许的自杀震惊了戴薇,但她却始终不因被称作“丑闻”的性行为而羞愧。为了付清印度警察的30万卢比勒索款,她跟随父亲在当地找寻工作,同事却因“丑闻”事件侮辱和骚扰她,戴薇果敢地辞去工作,通过网络途径找到了更高薪的铁路临时售票员工作,同时也确定了彻底离开瓦拉纳西的决心。

其次,影片中最能体现迪帕克身份选择的便是他与高种姓家族女子夏露的爱情。男主迪帕克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夏露的相关信息并一见钟情。在得知夏露来自高种姓的古普塔家族后,种姓差异让他产生犹豫但并未让他停止追求。在初次会面的餐桌上,迪帕克得知夏露爱好诗歌,爱听广播与音乐,便通过用电话录音制成音乐带的形式给她制作生日礼物,夏露最终在迪帕克的追求下答应与他交往。

在旧伦理秩序要求下,迪帕克与夏露的交往表明二人的“兽性因子”战胜了“人性因子”,也预示着两人将遭遇极大的阻力。两人的首次冲突出现在一次外出游玩的过程中,迪帕克不满夏露多次询问自己刻意隐瞒的住址,他害怕夏露因种姓差异离开自己,终于爆发了怒火。然而夏露并未因此离开迪帕克,反而由于他的诚实与要强深深地爱上了他。全片从未露面的夏露父母不断定义着两人结合的“兽性”。在外出就餐时,夏露父亲以画外音形式说:“这菜好吃,就是不太干净,如果老板来自我们的阶级就好了。”父亲将不洁与低等阶级画了等号。虽然父母不同意两人结合,但夏露却愿意在迪帕克找好工作后与其私奔。她俩选择了主张个性与身体自由的新伦理身份,拒绝了旧伦理秩序,然而夏露全家因车祸死亡的事件让这一突破伦理禁忌的行为再次以悲剧结尾。

观影者不禁思考,戴薇与皮许的性行为、迪帕克与夏露的爱情是否真的有违伦理禁忌呢?作为“正义”的守护者印度警察“提起皮许一顿棍棒毒打”“猥琐拍摄戴薇在床上的狼狈表情和状态”“用联系家人的方法威胁皮许”,以及皮许的极端反应和戴薇父亲甘愿被勒索,似乎在告知观影者,这两位偷尝禁果的青年男女确实违背了伦理禁忌,将被人所不齿,并且夏露全家车祸身亡也似乎预示着冲破禁忌的悲惨结局。然而在主角光环下的戴薇和迪帕克却用各自不卑不亢的言行宣告了自己的伦理身份,美好爱情的悲剧结尾再次让观影者对“兽性”与“人性”定义产生新的思考。

三、悲剧或希望:自我伦理意识的提升

《死生契阔》中导演采用写实的电影拍摄手法,杂乱的尸体焚烧,清洗尸灰的肮脏恒河水,还有毫无人性、无理敲诈的印度警察,都让人们不断质疑着旧伦理规则下正义与圣洁的真实。影片结尾以“无声胜有声”的道德言说似乎告诫人们:种姓制度等旧宗教伦理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应通过教育途径摒弃了原来的旧伦理秩序,改变自己的伦理环境,提升自我的伦理意识。

(一)跳恒河:摆脱旧伦理束缚

在电影的表层叙述中,两位主人公各自突破伦理的行为给两个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影片中的跳恒河行为,却被仪式化地赋予了新的含义。迪帕克在女友夏露死后,萎靡不振,久久不能回归到正常生活。与此同时,哥哥偷偷卖掉了属于父亲烧尸工作的红利名额,得到30万卢比,然后逃离了家。迪帕克本可卖掉烧尸中得到的夏露的红宝石戒指,然后买回名额。然而他却冲动地将戒指扔进了恒河,紧接着又跳进恒河打捞未果。电影用寓意明显的跳恒河行为,涤去迪帕克内心对过去情感的眷念及继续烧尸工作的可能性,从恒河走出的“崭新”迪帕克决心继续求学与求职生活,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在另一故事线中,警察拍下戴薇的视频后,利用父亲名声对其进行勒索。戴薇父亲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还参与到让自己颜面无光的跳河捞钱赌博当中。对戴薇而言,家中收养小孩跳恒河的行为表面上是参与捞硬币的赌博,然而也因此,他们才能从恒河中捞到迪帕克扔掉的红宝石戒指,从而解决了被人勒索的危机,最终摆脱旧伦理的束缚。

(二)渡恒河:迎接新生活

电影中戴薇在皮许自杀之后,一直想通过联系他父母表达自己的歉意。然而处在伦理困境中的戴薇无法鼓起道歉的勇气。她在离职之后,通过网络投递简历的方式找到了铁路售票员的临时工作。由于熟悉电脑操作,她很快适应了工作节奏,也立下了就读阿拉巴哈德大学的决心。她在读书之前还只身前往皮许家中,虽然毫不意外地遭到了其父母的咒骂,然而她的内心却得到了解脱。迪帕克也通过努力学习寻求着离开的机会,由于他刻苦用功,他最终获得了在阿拉巴哈德铁路部门实习六个月的机会。戴薇和迪帕克,两个努力突破旧伦理体制的冲锋者,在电影的最后,一起坐上了去桑干的船。

“你第一次去桑干吗?”“桑干应该去两次,第一次独自一人,第二次就有伴了。”此处迪帕克台词寓意着在这场冲突旧伦理樊篱的旅途中,虽然开始是孤独的,但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同样的旅程。影片结尾导演用一个长达10分钟的固定无声长镜头记录了戴薇与迪帕克一同渡恒河的过程,船夫轻摇着船桨,在落日的余晖之下,载着这两位新旧伦理冲突中的“勇士”走向代表新生活的彼岸。“无声胜有声”的道德言说也代表着影片对新伦理的期待。

四、结 语

这部来自印度年轻导演尼拉杰·加万自编自导的影片,用与主流印度电影不同的叙述手法,关注当代印度法制伦理建设过程中的疑难与阻碍。通过对旧伦理下所谓“圣洁”环境的现实化描写,让人对圣洁与肮脏、兽性与人性的伦理定义产生了新的思考。爱情悲剧的表层叙述之下似乎隐藏着对新生活的希望。电影中译名引用诗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呈现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更是寄托了影片对更具人性的法制化伦理前景的期待。

猜你喜欢
兽性种姓恒河
关於《恒河之流》的另一种版本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内婚制
浅谈印度种姓制度
The Beasts Within
恒河风情录
如何区分印度高、低种姓人群?(答读者问)
恒河静默尘世喧嚣
愿你时刻向往并拥抱对人性的希望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恒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