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锡剧演唱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锡剧演唱的伴奏乐器一般为锡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主胡,其任务就是为演员进行托腔和保调,在演员演唱时给予强有力的衬托。主胡作为伴奏乐器,不可一味地炫技,要朴实,要自然地为演员、为剧本服务。对乐队来说,主胡是乐队音乐流向的领导者,要适时地为独奏乐器让路,使各个乐器之间的音色,富有层次感,并做出适当的音色对比,这也是主胡的分内之事。本篇文章重点介绍在剧目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主胡演奏者需具备的演奏技巧和职业素养。
一般锡剧唱念剧目课的教学分为唱段学习、动作学习、融合熟练、展示汇报这四个阶段。在第一个学习阶段——唱段学习阶段,一般就是一把主胡加演员的配置,在此阶段的演员对剧目唱段理解不够到位,演唱不够熟练,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体验不足,会出现黄腔跑调的现象。在此阶段,主胡在过门引腔的演奏中尽量做到朴实,声音做到扎实,技巧上做到去花,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提示,让其清楚地了解自己哪儿进哪儿出,保证演唱的音准,增加练习的效率和准确度。过门中较多地使用长弓,并尽可能地减少强弱变化,做到过门情绪的一步到位,即音乐出来两至三小节,观众就能知道这段唱腔的情绪基调。左手技巧上要做到去花,即不要过多使用打音、垫指、揉弦等技巧,目的是让演员尽快熟悉曲调,找准调门,快速准确地进出唱腔,进入演唱状态,找到演唱感觉。
第二阶段——动作学习阶段,一般仍旧是一把主胡和演员的配置,在此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已经可以较为熟练地演唱剧目唱段,熟悉剧目的曲调过门,并对剧中人物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无法确切地在演唱中表达剧中的人物情感,对唱段的打磨程度不足。在此阶段,主胡在演奏过程中声音不仅要扎实,且需要结合剧情和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运用多种演奏技巧,例如打音、滑音、揉弦等对曲目进行加花处理,模拟演员的演唱,例如大陆调的慷慨激昂,哭调的凄惨悲凉,慢簧调的凝重忧郁,玲玲调的伶俐轻快,在音乐线条上做到抑扬顿挫,体现剧情的跌宕起伏,更加突出剧中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引起演员对唱腔起承转合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激发演员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对唱腔做进一步的打磨处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融合熟练阶段,此阶段的学习离展示汇报大致还有一个月左右,板鼓、琵琶、笛萧、扬琴会加入到此阶段的学习中,也就是俗称的小乐队。因主胡和演员磨合的时日较长,对演员的唱腔、演唱习惯较为熟悉,所以曲谱修改和音乐处理的任务自然要落到主胡身上,要求主胡对全剧的剧情走向、剧中人物的唱段所要表达出的音乐情感和心理变化有着精确的把控,还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例如因声音条件不够稳定、倒嗓所引起的改腔降调的情况;又如因基功条件不够,剧中的高难动作无法完成,降低难度的情况;再如同一唱段因不同演员的演唱习惯和流派风格,需改谱甚至重新修订曲谱的情况……最终制定出贴合演员唱腔的曲谱。在演奏过程中,明确各个乐器的分工,如清板是全乐队休止还是琵琶或者笛萧伴奏,再如领奏部分是单一乐器独奏还是独奏加小乐队伴奏的形式。总之,锡剧乐队的宗旨是为演员和剧本服务的,在此阶段,主胡不仅引领着音乐的流向,更多的是为乐队成员和演员服务。
第四阶段——展示汇报阶段,此阶段乐队配置较全,人数较多,在原有的乐队配置基础上,低音提琴、贝斯、副胡、高胡、中胡、古筝、唢呐、甚至键盘合成器等也会加入乐队之中,要求主胡根据演员和剧情演出的需要,对音乐做出适时的调整。例如演员演唱时,有些声部的音量过大、过噪,需要提醒乐队降低音量,突出演员的演唱。需要烘托音乐氛围时,要提醒乐队成员加花,尤其是古筝、唢呐这类烘托气氛能力强的乐器要适时加入,推动剧情的发展,让观众感受音乐强大的感染力。而在主胡演奏方面,需要根据乐队的规模来选择演奏方式。因为是学校教学,展示汇报的乐队配置也不尽相同,当乐队人数较少时,表现能力不足时,主胡在演奏上要适当地多做音乐上的对比变化,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当乐队声部较齐备时,主胡声音上要求扎实有力,犹如大树的根基,朴实无华但苍劲有力,音乐上的变化多由副胡、高胡、琵琶、古筝、笛等高音乐器去完成,突出音乐的层次感。实际演出中,主胡还需密切关注演员的表演状态和演唱情况,如黄腔跑调时,有时可以轻声进入,有时可以小声演奏提示演员音高。遇到忘词、跳腔,作为主胡需反映灵敏,根据当时演员的演出状态和演唱情况,捕捉到舞台上的细微变化,及时帮助演员掩盖意外情况并快速示意乐队进行过度和衔接。这就要求主胡演奏者不仅要自身功底过硬,对剧情唱腔充分了解,同时要加强和演员剧组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万无一失。这是主胡演奏者必须多于其他乐队成员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主胡演奏者在剧目教学课堂中,前两阶段的重心在演员和剧目,而第三阶段则侧重于乐队响排合乐,到了最后阶段,乐队演员需同时兼顾。随着观众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随着学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主胡演奏者,应该师古而不守旧,既要秉承传统锡剧的沉淀和底蕴,同时需要开拓和创新,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传承锡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