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威/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教育教学从根本上来说在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当代大学生需要提高文化自信,秘书学专业的学生在培养和提升文化自信上更具有迫切性。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传统的思政课,高校写作教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的重大功能,在于“化成天下”,具体到个人,即是“化人”,它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形成高尚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以及正确的行为操守和健全的人格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始终将“德”摆在首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秘书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将来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更应当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可以说,一位优秀的文秘工作者要能成为一种人格范型。高校写作教学在教给学生写作技能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摆在首位,并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目前,在课程设置上,秘书学专业的写作类课程基本涵盖了“写作理论”和“文体写作”两大方面,以南宁师范大学(原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卓越文秘人才实验班为例,写作类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文秘应用写作(一)》、《文秘应用写作(二)》、《文学写作》,以及延申类写作课程《申论》等,教师在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都十分重视将“德育”贯穿于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训练之中,尤其是培养学生乐于为他人服务、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职业道德意识。现代写作理论认为,“优秀的人格品味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活动的动力源泉。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味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文章就是作者人格品味在书面语言中的回声”,文章写作尤其是文秘应用文写作是一位文秘工作者应掌握的核心技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则是文秘工作者正确、高效地履行岗位职责的根本保障。从我国的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来看,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写作者高尚道德品质的优良传统。《易经》提出“修辞立其诚”、《论语》曰“有德者必有言”,唐代提出“有德之文信”,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则知功夫在诗外”,清代薛雪认为“著作以人品为先”,直至晚清王国维先生提出“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等,这些论述都意在强调一位优秀的写作者须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华文化的要义之一是追求和塑造“圣人”、“君子”的高尚人格,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秘书学专业的学生要能胜任未来的岗位和工作,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决定性因素,高校的写作教学能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上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古人在写作实践中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历史和文化。爱国、爱民、诚信等思想观念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影响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灵魂。
写作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写作文化是一个民族或者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们对文章写作行为、写作技巧的一般的、共同的、恒定的规则规范以及在这种规范背后的社会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精神整体,它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写作活动上的折射和表现。”殷商时期产生了甲骨文,成为我国写作文化的滥觞。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汉字记载和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先秦时期提出“诗言志”既是中国古代诗歌写作的开山纲领,也成为后世文章写作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写作文化的核心,在不同时代闪耀着独特的思想光辉。《尚书》、《诗经》和“二十四史”,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写作高峰,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文人骚客在抒写个人情怀的同时,更是传递了一种社会担当和历史使命感,确立了我国后世文章写作的可贵品格。
“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章写作理论的另一核心命题,只是,不同时代,“道”具有不同的内涵。直至今天,“文以载道”的写作传统仍然具有生命力和现实价值。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是写作课教学中常被引用的重要篇目,范仲淹在文中传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思想是该文最耀眼的光芒,是文中所载的“道”。这样的“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将个体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自然,今天的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道”在写作文化中的表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公民和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紧密结合,不仅仅是当代中国社会精神的倡议,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写作者的更高追求,在于文化上的贡献。一位优秀的写作者,必定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进步、国家强大和人民福祉紧密相连的。高校的写作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写作,答案自然有多种,但与某些人写作是为了个人出名获利不同,秘书学专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到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服务,即个体的写作是为了单位或者部门的管理和发展。从更大的方面来说,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如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目的在于唤醒民众、拯救国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写作能力是秘书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培养的核心专业能力,了解、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写作文化和理念,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己的职业理想相融合。
写作课教学中引用的写作案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成为引导秘书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载体,凝聚共识、传递正能量,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仅建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还在于正确认识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即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中更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我国文化,尤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我国的写作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特征。南朝刘勰在其写作学巨著《文心雕龙》中系统阐述了写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认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五四时期胡适先生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倡小说创作,认为白话小说能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究其因是白话小说不摹仿古人而有创新。我国当代的新闻写作方法虽是借鉴了五四时期“西学东渐”而来的西方新闻写作方法,但又保持了自身特色。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西方新闻报道注重个人主义,彰显个人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而我国的新闻报道虽同样关注典型人物,但更为关注典型人物和其先进事迹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国家精神和时代精神,不同的写作方式体现了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
高校秘书学专业的写作教学,需要倡导“大写作”教学理念。教师应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将写作的“学”与“术”相结合。对于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和历代公文,让学生学习和感悟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写作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使文化自信和写作教学相融合,增强高校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培养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文秘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