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唐代时期的宫廷音乐特征

2019-11-15 01:57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长江丛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雅乐大曲梨园

■刘 佳/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唐朝国力强盛,为宫廷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在这一时期,唐朝的宫廷音乐对于隋朝及以前的宫廷音乐曲目、管理机制建立、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等等进行继承和拓展,反映了盛唐时期独具特色的宫廷音乐,并达到宫廷音乐创作的鼎盛时期,曲目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名家辈出,经典曲目较多,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因此,本文从唐代宫廷音乐发展历史、宫廷音乐机构设置、宫廷音乐特征、影响宫廷音乐传播的因素四个方面进行深刻解读,了解唐代宫廷音乐特征,服务于实践。

一、唐代宫廷音乐发展历程介绍

(一)隋朝宫廷音乐发展介绍

唐代宫廷音乐对于古代音乐进行了继承和发扬,从音乐起源的角度分析,可以追溯至史前文明时期,虽然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但仍然有所体现。发展到两汉时期,我国古代音乐达到了顶峰,无论是相关机构的设置、曲目的设计、风格等等方面皆有所体现,然而汉朝末期,天下大乱,有关宫廷音乐方面的发展受到了抑制,后续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频繁更迭,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性增加,尤其是晋朝,在胡人内迁策略的推动下,乐曲也受到影响,表现一定的综合性特征。在此之后,隋朝统一天下,中华重新恢复大一统的局面,为宫廷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把古代雅乐和燕乐推向高峰。唐代宫廷音乐特征与雅乐和燕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隋朝音乐管理机构,对于南北朝时期存留的乐曲进行整理,并在太常和乐府两个机构之中设置官方机构,具体包括“七部乐”、“九部乐”和散乐百戏等等,包含的内容繁杂,囊括了各民族的乐曲。经过文献资料查阅,隋朝大业六年的百戏演出人数达到1.8万人,参加者达到3.0万人,演出声音可以传递至十里之外,由此可见规模宏达。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供应音乐备受关注,隋朝在有关方面投入较大,有利其快速发展。

(二)唐代宫廷音乐发展介绍

隋朝国运较短,历经37年之后,大唐帝国应运而生,对于隋朝全套音乐体系进行继承和发展,在宫廷音乐乐队编制方面,设置“九部乐”、“十部乐”,并详细划分“坐部伎”和“立部伎”,推动燕乐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太常寺设置负责音乐的大乐署和鼓吹属,并选拔和培训音乐人才,扩大表演所用器乐规模,一些西域乐器和西域音乐人也出现在太常寺之中,属于中西方之间的有效融合。除此以外,唐朝时期,国力鼎盛,正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些士大夫热衷音乐,作为休闲娱乐以及招待贵宾所用,豢养家妓,民间音乐表演机构也不断增加,为宫廷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唐代宫廷音乐机构介绍

唐代音乐机构较多,各自的职能也存在差异化,在宫廷音乐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共性。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唐代音乐机构包括:太常寺、教坊、梨园、宜徽院以及神策军等等,其中,太常寺在机构设置和表演职能方面对于传统宫廷音乐有所继承,具体负责音乐的主要为太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等等,扩充演奏器乐。下面以教坊和梨园为例进行介绍。

(一)教坊

在唐代,教坊属于宫廷俗乐的主要表演场所,最早源于唐高祖时期,且对于隋朝有关方面的设置进行了继承,具体工作为教习音乐,直接管理机构为太常寺。这一机构历史悠久,经历了宋、辽、金、元、明等朝代,至清朝初期废止,这一机构对于我国古代宫廷戏剧和民间戏剧的发展和创新都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在传承古典音乐艺术的基础之上进行革新,体现雅俗共赏的特征。在唐玄宗时期,对于教坊的设置进行了改进,主要用于安置立功的宦官,并且要求教坊能够在治理作乐方面有所成就。分支机构主要为内教坊和外教坊,人员组成为乐官、博士、乐妓与乐工。基于此展开分析,唐朝的宫廷音乐机构设置,不仅体现一种乐曲服务,还体现一种管理和安置的功能,相关人员具有专业性,并也存在一些专业性不足的现象,表演的乐曲具有皇家特色,但也存在一定的民俗风情,然而,如果过于体现管理职能,那么将会有碍于音乐创作职能的发挥,过于注重服务于当时的上层社会,那么将不利于宫廷音乐的创新和成长,因此,教坊对于宫廷音乐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尤其是内外教坊的分别设置,使这一效果更加明显。

(二)梨园

梨园属于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由此可以推断,梨园属于宫廷所设机构,在职责方面,负责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并与太常寺、内外教坊鼎足而立。直接为止,仍然以此对戏曲界进行称呼,名为“梨园界”,对于戏曲演员则称之为“梨园子弟”。梨园以法曲乐演奏为主要内容,歌曲等散乐演奏次之。在安史之乱发色和你之后,唐朝梨园没落,再也没有兴盛起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梨园虽然在安史之乱后期没落,依然存在,但发展缓慢,形式多样,具体的演奏曲目也发生变化,出现大量的民间机构,在一定程度之上已经失去了宫廷音乐的特征,且与玄宗时期相比,只注重演奏,却没有注重纠正和改进,存在意义和价值大幅降低。

三、唐代宫廷音乐特征研究

经过上述介绍,唐代宫廷音乐主要分为燕乐和雅乐两种,下面对其详细介绍,通过这两种音乐,深入解读唐代宫廷音乐的特征。

(一)燕乐

(1)燕乐特征。其一,燕乐也可以称之为“宴乐”,顾名思义,这是古代在宴请宾客时,为了助兴,表示对客人的礼遇所演奏的宫廷音乐,发展至隋唐时期,燕乐的种类和范围不断增加,将雅乐之外的所有俗乐都纳入到燕乐之中,并且拓展表演范围,不仅仅在饮宴之时演奏,在郊游、欣赏等一些轻松的场合也可以演奏,由此进行燕乐的特征概括,具体为应用范围较大,适应性较强;其二,唐朝在音乐方面,继承隋朝的“九部乐”,并在贞观年间,对此进行改革,形成“十部乐”,广泛搜集民间的曲风,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编辑,逐步建立唐代宫廷燕乐体系,“十部乐”具体是指:燕乐、清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高昌乐、康国乐。从十部乐每一步乐曲的名称可知,这十部乐代表的是不同地区的曲风,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这也是汉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融合的体现;其三,燕乐具有规范性的特点,为了对宫廷燕乐演奏进行管理,唐朝设置太常寺,具体包括大乐署和鼓吹署两部分,其中,大乐署负责雅乐、燕乐的管理,管理机制较为完善,严格选拔、培训演奏人员,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并且细化到多个级别,只有经过十余次考试,合格之后,方可以得到相应的官职。而鼓吹署则主要负责军队出征、庆功、皇帝出行时的音乐演奏,详细划分坐部伎与立部伎,坐部伎主要是在堂上坐着演奏,规模为3-12人,立部伎为堂下站着演奏,人数最多可以达到180人左右;其四,燕乐具有北国风情,粗矿豪迈,大气磅礴。主要是因为燕乐位于北地,与少数民族接壤,受其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异域风情。且唐朝定都长安,在武则天时期,定都洛阳,后迁回长安,长安在地理位置方面靠近草原,受到关外少数民族影响,乐曲风格独特。

(2)燕乐的代表。燕乐的代表主要为教坊和梨园,对于这两个机构,在前面已经有所介绍,这里不做赘述。而关于教坊和梨园,发展的鼎盛时期为唐玄宗时期,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四夷臣服,国家庆典活动较多,音乐快速发展,且唐玄宗本人在乐律方面极具天赋,并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例如《霓裳羽衣曲》。经过唐玄宗的创作和改编,加之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为音乐发展提供基础环境,盛唐乐舞步入最兴盛时期。这时,唐玄宗将宫廷乐舞进行细化,在太常寺中,将倡优杂技分离出去,设置左教坊和右教坊,讲授俗乐,将梨园作为演奏法曲的主要机构,推动了俗乐的发展。对于教坊和梨园的人员构成方面,主要来自于太常寺原有的优秀乐工以及后续培养的专业人才,且机构中人员数量庞大,活动频繁,每次演出,观众数量多达万余人以上。玄宗皇帝还亲自进行督导和鉴赏,指导其进行改进,形成善奏、善舞、善唱、善创作的音乐机构,例如著名作曲家李龟年。除此以外,从另一个角度展开分析,唐玄宗后期,过于注重享乐,逐渐丧失原有的勤恳治国的精神,这也是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局面,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使玄宗皇帝重视音乐,花费大量时间在音乐方面,对其进行倾听和创作,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强化,一些人才也投其所好,加强有关方面研究,因此,为音乐发展提供了动力。

(3)燕乐的成就。燕乐在唐朝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大曲和法曲两方面。其中,大曲对于乐舞、歌舞和舞曲的特色在进行综合,且对汉朝相和大曲和清商大曲进行继承,吸收西域大曲的的特风情,作为改进,形成多元化的特色大曲。有关唐代大曲可以按照三段式的模式进行划分,具体为序歌、序舞——缓歌、缓舞——急歌、急舞。并且将其编制成册,流传至今,经过史料查询,唐朝出现了成熟的记载大曲的数,具有代表性的为崔令钦的《教坊记》,收录大曲总计46首。有关法曲方面,是基于大曲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大曲发展成熟之后,一些边疆地区自主创作大曲,例如来自凉州地区的《婆罗门》,属于《霓裳羽衣曲》的前身,全曲缓急有度,契约演奏声音和谐,高低错落,能够吸引观众,并且在其中表达出一种情感,能够使人在聆听过程中,发自内心的产生一种感动。除此以外,经过研究,《霓裳羽衣曲》是由唐玄宗创作“散序”,属于大曲中的一种,与汉代的清商乐相近。结合有关方面专业人士的研究,唐代之后的民间音乐演奏是按照大曲进行编排,对于某些乐曲和乐器进行适当摘除,然后单独演奏,从而产生民间流行歌曲以词配乐的模式。

(二)雅乐

(1)雅乐的成就。雅乐主要是相对俗乐而言,在唐代成就相对较少,主要受到历史潮流的影响,并且在唐玄宗时期,发生安史之乱,致使雅乐发展受到重创。随着安史之乱的评定,社会环境日渐稳定,商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民间音乐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雅乐不符合城市广大民众的口味,通俗性较差,表演过于复杂,一些普通民众难以理解和欣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持有否定态度。作为士大夫阶层,虽然对雅乐能够理解,但是其趣味性不足,在音乐欣赏方面更注重休闲娱乐,因此,对其接受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唐朝以后,雅乐地位急速下降,甚至在宫廷之中,一些原有的雅乐曲目都已经被废止,不在演奏。然而,雅乐的表演具有一定的身份象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成平的景象,一些高端的宴会和节庆依然使用雅乐,但这仅限于个别的场合,作为欣赏者如果对其失去趣味,那么雅乐也只能作为一种“装饰品”而存在。总体而言,唐朝在雅乐方面仍然沿袭的是隋朝的旧制。

(2)隋朝雅乐的影响。隋朝对于礼乐较为重视,主要是以为礼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社会文化,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封建王朝太平盛世景象,对其重德守礼,以孝治国的思想进行体现,能够起到教化人性的作用。隋朝雅乐主要由太常寺的清商署管理,在隋朝灭陈之后,隋文帝对于北周的旧制并不是很认可,采用南朝宋齐梁的旧雅乐,,将黄钟调作为宫调,进行宫调的统一。由此可见,雅乐并不属于真正的音乐艺术,而只是政治的附加品,缺少艺术性。除此以外,雅乐具有较高的文学色彩,在曲调和风格方面,较为深奥,需要一定的理解力,反应的内容具有针对性,通过对其的聆听,可以感觉一种高层次的享受,但这种感觉属于一种向往,脱离实际,这也是导致雅乐难以有效传播发展的主要原因。纵观历史,只有一些被世人认可,具有普遍性的乐曲才更有利于传播,必须要满足大众化口味,否则将会难以推广。

(3)唐朝时期雅乐的发展。唐朝对于雅乐方面的制度制定,沿用隋朝的旧制,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局面之下,唐朝对于雅乐的政治象征作用开始重视,因此,唐朝制定综合南北、带有古音特色的大唐雅乐,并对其不断完善,且由太常寺负责这一工作的落实,并把军队之中的“武舞”纳入唐代雅乐之中,对于原有的雅乐进行扩充,具有代表性的为唐太宗创作的《破阵武图》。除此以外,还创作“文舞”代表作为贞观年间吕才编制的《功成庆善乐》,还有对皇帝功德进行颂扬的雅乐,具体为《上元乐》,这三部乐曲被称之为唐代初期三大乐舞。对此进行研究,雅乐需要的是风格、内容、主题和气势,需要通过雅乐的表演展示一种太平的景象,表达的情感较为专一,并不是可以随意进行创作。雅乐在演奏过程中,比较严肃,观众较少,但是要求较高,多数在祭祀、盛大的宫廷宴会、庆典、庆功会上才会演奏,能够聆听雅乐的人也是一些身处高位的人员,作为皇帝和群臣,在观赏雅乐时,需要站立肃穆,表示对其的一种敬意。但是,雅乐只能通过乐曲的风格、曲调描绘一种场景,且这一场景具有较强的政治目的和政治背景,从艺术的角度分析,音乐需要陶冶人的情操,而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不利于音乐的发展,只能起到一种限制性作用,所以,雅乐发展缓慢,日趋凋零。

四、影响唐代宫廷音乐发展的因素

通过上述研究,影响唐代宫廷音乐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音乐自身特征三个方面,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政治因素

在唐朝时期以及其他封建朝代,音乐的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作为统治者,对于音乐方面较为重视,加大有关方面的投入,便会促进音乐的发展。从唐朝宫廷音乐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唐朝政治稳定,呈现大一统的局面,且唐太宗时期,出现世界文明的贞观之治,备受推崇,这时,民众生活富裕,国家安定,自然会在音乐方面有所投入,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一些民间的乐曲演奏机构增加,相关方面的创作者也应运而生。且国家也会举办大型的庆典和活动,并通过乐曲进行皇帝功德的传颂,展示一种太平景象,从而促进宫廷音乐的发展。在唐玄宗时期,作为最高统治者,自身对于乐曲具有较强的天赋,兴趣浓厚,关注乐曲的发展,作为具体的直司人员便会重视这一工作落实,从而为唐朝宫廷乐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经济因素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封建社会,音乐则主要在上流社会中有所体现,作为普通民众,最关注的是如何吃饱穿暖,并没有过多的时间享受音乐。除此以外,作为士子和文化名流,多注重治国理政方面的学习,以求谋取政治前途,所以,音乐发展受阻。但是,当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呈现繁荣景象之后,一些人便有余力在此方面增加投入,且社会也需要音乐对这一环境进行歌颂,民众也会通过音乐进行享受生活,从而促进宫廷音乐的发展。纵观古今,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宫廷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且在宫廷音乐发展方面,实现中西融合,具有多民族特色。

(三)宫廷音乐自身特征的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雅乐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在于其品味较高,难以实现大众化,所以发展受阻。由此可见,宫廷音乐的发展受到自身特征的影响。整体而言,唐代宫廷音乐具有完善的管理机构,曲目庞大,人才较多,且出版了相应的书籍,属于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但是,对于雅乐和俗乐,二者的使用场合不同,对于听众的要求不同,表达的内容不同,所以产生较大的差异,致使雅乐发展受限。所以,宫廷音乐还要注重艺术特色的体现,这样才能便于流通和继承,过多的追求政治目的,将会阻碍宫廷音乐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唐代时期宫廷音乐主要分为雅乐和俗乐两种,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受到隋朝旧制的影响,主要的管理机构为太常寺,具体的分支机构为教坊和梨园,在宫廷音乐设置方面,形成了健全的管理体系,注重人才培养,风格迥异,规范性较强,基本实现了雅俗共赏。但是,雅乐发展受限,俗乐发展较快,主要受到雅乐形式和内容的影响,不利于普及。除此以外,唐朝宫廷音乐发展还受到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其深入了解,增强对唐代宫廷音乐特征的理解。

猜你喜欢
雅乐大曲梨园
基于高通量技术对比分析南洲大曲与茅台大曲的细菌多样性
特香型大曲培养条件关键技术优化研究
论宋代宫廷雅乐中筝的使用
2021贵州大曲杯“记忆里的味道”征文终评结果(各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课题:梨园漫步
“梨园”指戏曲界
梨园寻梦淮安缘
浅谈《霓裳羽衣曲》结构特征与艺术特点
雅乐的来龙去脉
中国雅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