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治疗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9-11-14 07:29郭艳侠明莹莹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预见性病死率溶栓

郭艳侠,明莹莹,马 英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1]。研究表明,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是公认的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2-3]。该方法严格要求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在4.5 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 inogen ac tivator,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预后效果存在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缩短患者进入医院到开始溶栓的时间(DNT),可有效降低出血率以及病死率[4]。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DNT时间,并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强调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强化监测出血部位,早预防及早识别颅内出血,减少对患者的伤害[5-6],本研究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r-tPA溶栓治疗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溶栓组患者符合中国1995年《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7]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8]制定的规范。同时符合急性脑梗死溶栓的适应证,排除禁忌证[9],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符合标准即予溶栓治疗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7±6.3)岁。其中有糖尿病病史6例,高血压病史14例,高血脂11例,糖尿病、高血压均有5例。就诊距发病时间平均为4.1 h(2.5~4.5 h)。另外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8.5±4.8)岁。其中有糖尿病病史11例,高血压病史15例,高血脂9例,糖尿病、高血压均有7例。就诊距发病时间平均为4.3 h(2.5~4.5 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既往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心电图及头部CT。经2名溶栓小组医师确认患者符合溶栓标准,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和溶栓利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r-tPA溶栓,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将占总剂量10%的药物在1 min内静脉推注,再将剩余的90%在1 h内匀速静脉泵入。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后,口服阿司匹林200 mg/d,同时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拜阿司匹林200 mg/d口服,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除上述治疗外,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降血脂及保护胃黏膜治疗。

1.3 预见性护理干预 溶栓前配合医生迅速评估及有效告知;溶栓中准确给药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处理;溶栓后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促进康复。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24、72 h及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10]以及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11]。Barthel评分标准:①临床治愈:Barthel 指数100 分,可正常上班或参加劳动者;②显效:Barthel 指数>90 分,生活可以自理者;③有效:Barthel指数≥70 分,治疗后病情有明显进步者;④无效:Barthel 指数<70 分,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恶化者。Barthel评分结果采用有效率进行比较,即治愈、显效及有效的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比较 用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24、72 h及7 d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脑梗死患者Barthel评分治疗效果 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1 例,病死率为2.78%,对照组死亡2 例,病死率为4.76%,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牙龈出血2例,给予正肾冰盐水棉球压迫止血,未终止溶栓治疗。1例患者发病时跌倒,额头血肿,溶栓过程中出现血肿增大,停止溶栓。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成为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12-17]。溶栓时间窗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超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本研究中治疗组36例患者的病死率为2.78 %,与国外文献报道的2.0%~24.2%[18]一致。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颅内出血。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禁忌证,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19-20],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研究提出,主动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21],而预见性护理[22-23]是在主动护理基础上,提前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缩短了急性脑梗死患者DNT时间,防止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我院神经内科将预见性护理干预融入溶栓治疗全过程,效果显著。预见性护理是指溶栓前护士配合医生快速筛选患者,收集资料,带领患者完成CT检查[24],完成各项血标本采集,建立2路有效静脉通道,在溶栓治疗开始前完成一切有创操作,最大程度缩短DNT时间。脑心健康指导师配合医师做好溶栓前的NIHSS评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以最信任的心态配合医生诊疗。

溶栓中应准确给药,预见性判断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观察与防范。静脉溶栓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以总药量的10% 在1 min内进行静脉推注,然后将剩余量应用注射泵静脉匀速、有效泵入人体内,避免溶栓药物与其他药物使用同一静脉通路,保证静脉溶栓药物匀速、足量进入体内。用药过程中,溶栓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出血倾向。溶栓治疗后24 h内,禁止进行有创操作,6 h内禁食,避免诱发出血。脑心健康管理师联合医生进行NIHSS评分,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一旦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血压突然变动等,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溶栓治疗24 h后,康复指导师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指导患者下床早期康复锻炼,促进脑部细胞重建,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4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溶栓治疗[25],疗效确切。此过程中,护理水平直接影响患者DNT时间、治疗效果及预后康复情况。预见性护理干预配合溶栓治疗全过程,从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康复训练等方面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表1 两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脑梗死患者Barthel评分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猜你喜欢
预见性病死率溶栓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