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雄/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环节,直接进入新课。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建了一堂完整的课堂,不可能直接跳过这一重要的环节,直奔主题。不同的导入方法是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内容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一招走遍天下”。学生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就进入课堂学习,个人心思还没有回到课堂,短时间内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理想的课堂导入占时2-5 分钟,不宜耗时过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导入占时过多,甚至偏离主题,讲述过多与本堂课教学内容无关事宜。例如,某位教师在讲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一新课之前,用就业招聘现场视频进行导入,旨在说明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顺利进入新课内容。不过,该教师虽然点明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及如何准备高考。但在课堂上信马由缰,课堂导入花费20 分钟才开展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但教学时间已经过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时会出现采用的导入素材和新课内容联系不紧密,但强行导入新课,生搬硬套,缺乏针对性。如某位教师在讲授《财政的作用》时,使用的是直观导入法。首先,要讲解财政的作用。如果该教师从钱包里拿出了100 元,并说这是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属于个人收入。该教师用于购买10 包香烟,属于个人支出。教师说,个人收入和个人支出属于家庭财政。接下来,我们学习财政的作用。
笔者认为,这种导入方式欠缺妥当。虽然该导入方法有可取之处,但不是最恰当的导入方式,没有体现财政含义及特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导入的素材与本堂课内容的相关性大小进行分析。此外,还要选取恰当的导入方式,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在筛选素材时,教师应广泛收集素材,优先选择适合新课,贴近学生的素材。否则,学生难以理解导入素材的作用,出现对新课内容模糊不清的状态。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多年,但在大多数的中学课堂,新课改的理念还未得到有效落实。有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师生必须围绕它而展开教学,才会在“决战”中取得胜利,甚至脱颖而出。为了仔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学习知识,教师在备课时也要花费心思。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数教师选择直接跳过这一环节,直奔主题。教师一边进入教室一边说,把书翻到多少页,同学们先预习几分钟,然后我们开始讲课,根本不重视课堂导入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合理把握教学结构的含义,这样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某位教师在上经济生活《影响价格的因素》内容时,是这样导入:三国时期,曹操用一把七星刀刺杀董卓,虽然行刺失败,但是这把七星刀从此名扬天下,成为无价之宝。教师问:为什么七星刀会成为无价之宝?影响其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呢?学生大胆地回答:因为曹操用它来刺杀董卓。但这个回答并不是教师心里的预期答案。这个回答并非错误。因为间隔时间较长,学生不了解也正常,最后导课效果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理论研究是我们实践的基础。由于一线教师缺乏对理论的研究,对课堂导入的认识不深入,掌握不透彻,所以容易出现使用方法不恰当等问题。为了让学生喜欢任课教师,从而认可学科课程,有的教师一味讨好学生,对课堂导入产生了认知偏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教师为了让学生认可该学科,喜欢自己,往往利用课堂导入环节,偏离于课堂内容。比如,某教师在讲授政治生活《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之前,首先播放了一节《人民的名义》,涉入政府官员的廉政问题,从而引出课堂内容。这里并非说,而是他知道在校的高中生对于电视内容的喜爱超过了学习知识。刚好可以借助这堂课,给学生播放关于教学内容的视频,从而获得学生对于自己的“爱戴”。该教师认为,这是两全其美的作用。但是,这位教师已经对课堂导入的真正作用存在认知偏差。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似乎有声有色,却忘记了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教师的职责所在。
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入本质上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课程知识。优化课堂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思想指导行动。只有教师在思想上重视课堂导入作用,意识到了这一环节的不可缺少性,才会付出行动。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作用,学校领导也要高度重视,加大对这一环节的考察力度,纳入课堂教学评价的考核。如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每周上交一份课堂导入设计,教研组每周评选两份优秀课堂导入设计,分享给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并且将优秀导入设计纳入期末综合考评。此外,教研组每周随机进教室参加听课,并且将课堂导入环节算入听课考评之中。高中的政治教材都强调“生活”二字,即学习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教师在积累课堂导入素材时,也要注重生活化和时效性。例如,经济生活中,讲授《国家财政》时,可以这样导入:闻名世界的港珠澳大桥是谁出钱修建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还有我们散步的公园,老师的工资等等,进而导入新课。这些素材跟进时事,跟进生活,更容易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挖掘调动一堂课其中的趣味性,目的不是为了引起学生们单纯的笑声,平添课堂上的热闹,真正的趣味性应该使学生更积极地认识和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想要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关键是要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但是,不能一味追求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忘记了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课堂导入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幸福,一切教育资源的提供都必须围绕提升学生主体的发展性和创造性需求来进行,教师利用教育资源是积极的、富有生机的,因为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重大命题。孟子认为,教学过程的目的在于培养有道德、明伦理的人。在选择素材时,既要贴近生活又要突出课堂内容的特色,才能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导入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于实践才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导入的精髓。课堂导入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教学内容。当然,它也不是为了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的手段。作为教师,应该全面认识课堂导入,增强认知力。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抓住这个开头的教学环节,如何选择素材和材料,才能契合本堂课的内容。教师把课堂导入环节处理好了,上课时会有“四两拨千斤” 的快感和愉悦感。笔者认为,以下的导入案例可以借鉴,该教师在讲解每一个知识时,都会先引入材料,再自然地推到新知识。
本位从分析课堂导入的现状出发,在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标要求背景下,从教师视角来分析课堂导入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几点措施。首先,从现状出发提出了课堂导入运用少、占时多、方式不当和缺乏新意,再次分析了教师不重视、脱离学生实际、认知偏差和专业素养的原因,最后提出对应的对策。笔者认为,要创造一个高效的课堂,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虽然任重而道远,但笔者希望通过浅显的研究,对一线政治教师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