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分析

2019-11-14 20:48郝佳佳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就业率就业指导艺术设计

■郝佳佳/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以及艺考形式逐渐朝主流化发展,全国各个高校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与日俱增,并且招生规模也逐年增加,总体势头呈蓬勃向上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高校分支的特殊群体——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各个高校依旧在扩大对其的招生强度,但是社会供给量早已大于社会需求量。总之,伴随着我国整个就业大环境的影响,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的压力正不断的增加。

一、高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上面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4%,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92.1%,而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与2014届和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大学毕业生受雇就业工作比例下降,选择继续深造学业和创业的比例不断提升。

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77.4%与2014届(79.2%)、2013届(80.6%)相比有所下降;自主创业毕业生的比例(3%)与2014届和2013届相比有所提高;“暂无工作,继续寻找”的比例与2013届相比有所下降。2015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3726元)比2014届增长了239元,比2013届增长了476元。其中,本科毕业生2015届(4042元)比2014届增长了269元,比2013届增长了482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5届(3409元)比2014届增长了209元,比2013届增长了469元。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211”院校2015届毕业生月收入(4718元)比2014届增长了324元,比2013届增长了595元;非“211”本科院校2015届毕业生月收入(3907元)比2014届增长了258元,比2013届增长了460元。连续三届呈现上升趋势。2015届本科毕业生有27.1%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比2014届(20.3%)高6.8个百分点;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比例为1.1%,比2014届(1.2%)略低。

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人才,另一方面却是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成果与社会、企业等人才需求间质量的差异。通过对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近些年来的就业情况不断的分析调查以及对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方式的研究,发现当前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培养方式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观因素

(1)高度自信,但缺乏准确的人生定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理想、有激情有抱负等等特点,但是由于缺乏对社会、对生活缺乏经验和经历,又不能准确的分析自己、剖析自己,又不能及时的按照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来塑造、改变自己,不能给自己进行准确的人生定位。

(2)注重个性,却忽视个人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虽然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理想追求、以及各种价值观是奋发向上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着追去朦胧,价值取向多种多样,个性明显,甚至有些学生将“桀骜不驯、沉默寡言、孤芳自赏”当做是艺术生应有的个性,对于学院和学校开展的活动、班级和社团开展的活动等等集体活动采取忽视和抵触的态度,自己很少参加或者是从来都参加,这就更加加剧了自己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3)就业期望值高,而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对于今后工作的薪水萌发了高收入的渴望和憧憬,这种现象正是与当初在培养他们时的“高投入”相适应。如果前期投入的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的高额去学习,最终只能拿着一个月两三千的薪水时,这就会使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很难做出选择。这是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4)学生更换单位频繁,签协议率低。在本科专业里面最为稳定的就是土木工程专业,它的离职率是最低的,三年内几乎没有更换工作以及雇主。相对不稳定的专业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方面广,就业方式灵活,跳槽几乎成为普遍现象,这种原因就导致了艺术设计类就业不稳定。当然这种不稳定的现象是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特色有关,然后频繁的更换工作单位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们对学生展开的长期调查,所以教育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就业协议的签订是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难题。

(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因素

(1)大多数高校针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指导与培训,并且缺少对这方面的重视。对于这方面的培训,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为主的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多数高校对于就业工作来讲,仅仅局限与追求就业率,而忽视了就业质量,这样的工作方式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并没有真正的解决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所在或者是没有真正的提高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

(2)针对与就业指导方面,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指导。导致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不算在很完善,而且现有的就业指导的内容过于老套,没有很好的和当下的就业形式以及相关信息相结合。

(3)高校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设计。大多数高校未能充分的考虑到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独特性,从而缺乏具体分析以及因材施教的模式,同时也没有及时的将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及时的展现、传达给同学们,这就加剧了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与高校整体就业形式的脱节现象。

(4)高校缺乏完整的、系统的大学生就业网络服务。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互联网查询就业相关信息以及投简历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但是,当下大部分高校并未有建设完善的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网络平台,也就侧方面的导致了相关就业信息的传播以及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减少,涉及面缩小等等。

(5)吸引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区域以及艺术设计繁华的区域相对集中。我国经济、文化等发展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比如北上广深以及江浙一代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来讲,吸引力会更大一些。一般来讲,由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特殊性,也就是前提经济、精神等等大力的支出的原因。

三、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现状的改善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缩短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间差距

高校应该在课堂以及平时的训练中将企业的需求以及要求融入到平时对学生职业方面、精神方面等等教育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职业素质,激发学生的激情并对职业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了解,准确的分析自己、定位自己,调整自己。同时高校也要进一步加强与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更多、更大的能力范围内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关于自己专业以及专业相关的知识等等,加强学生对社会、企业以及市场的认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社会能够很好、很快的融入社会、市场的发展。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应该加强良好校园文化的组织和建设,用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校园氛围去影响、促进学生、感染学生。高校应该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开始就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高校在平时就要加强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稳固、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培养。除此之外,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们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以及其他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或竞赛等等,增强其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等。

(三)积极转变学生就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根据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特殊性在加上自身的个性,展开具体分析可以得出,许多艺术设计类大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过度自信的态度和心理,也就导致了他们面对今后的就业,心理就会产生定位过高,眼高手低等特点。这就要求高校要打破这种僵局,能够使同学们转变思想观念和就业观念,真正的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以及改善自己。

(四)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

科学知识是形成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文化素质不高的人较难形成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良好的思想素质。艺术事业对社会来讲,它是精神、文化世界的领跑者,因此,要加强艺术从事者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思想观念,树立远大的职业目标。文化和专业就像人的两条腿,如果只懂得单腿走路,那一定是颠簸而没有速度的,所以两条腿都走路,两条腿都不能弱。

(五)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

就业指导课是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开展的特色工作,它包括心理辅导、礼仪培训、就业材料制作、职业生涯规划、填写就业意向表、请往届发展较好的同学回校开展经验交流等,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课,它所涉及的层面不仅仅是毕业班的学生,更要在各个年级进行普及,让在不同阶段、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课,使就业意识、就业准备普遍增强和提前。

猜你喜欢
就业率就业指导艺术设计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书封与现代艺术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